![]() ![]() ![]() ![]() |
【重温经典】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1958年5月在《诗刊》发表后,产生深远影响。被选入大学语文教材,成为新中国诗歌代表之一。该诗的影响持续至今,2025年仍被纳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解读黄河理论,与新中国文学的重要文本。 文学界认为该诗是“十七年文学”中政治抒情诗代表作,丁稚鸿指出其与李白诗作在“胸襟气象”上一脉相承。2021年该诗作为建党百年献礼,被改编为《信仰成诗》短片素材。2022年朗诵艺术家瞿弦和将其收入探讨朗诵艺术专著,并成为文化主题活动的朗诵经典。 著名诗人藏克家,评论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说:“气势大、构思巧、把古代人民的重重灾难,社会主义时代人民的雄图壮举,压缩地表现在很少的诗行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缔造它的苦心,对艺术雕刻付出了多少力量。 民间传说,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时,这里只有高山峻岭,并无峡谷。大禹挥舞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水滔滔东流,将黄河湍急水流分为三段,如同有三座门。因此,三门峡由此得名。 梳妆台,是屹立于黄河三门峡峡谷中的一块巨石,如同梳妆台状,故名梳妆台。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梳妆,这一传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门峡以雄伟壮丽的工程奇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历代名人留下惊人的三门峡篇章。 一千多年前,(金未),诗人元好问,驻足三门峡岸边观看,人门、神门、鬼门。也看到了被人们称为“中流砥柱”的河中险峰。在古今咏三门峡的诗里,元好问最早也最有现场地,描述了三门峡惊心动魄的险流。 元好问(金末)《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然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谁曾想到,这凶险三门在千年之后,竞安静地深处于大坝坝基之下。让千年之前诗人元好问,看到的湍急凶险的三门,已不复在。 1958年诗人贺敬之,同样观看正在兴建中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时,望着滚滚东流的黄河水,和巍峨壮观的大坝工程有感而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门峡一梳妆台》,一首充满历史和文学价值的诗篇。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更让我们对三峡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三门峡大坝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完美结合,更展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黄河波涛载历史,千年故事水中藏。《三门峡-梳妆台》是古今咏三门峡诗中,写得最出色的一首。 全诗9节,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一4节),写昔日黄河三门峡的险峻,以及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第二部分(5一9节),写黄河的巨变,人们治理黄河的壮举,以及黄河未来前景。 一节:诗人贺敬之,写一望字,人门、神门、鬼门即在眼前。多么陡峭险恶,奔驰而来的黄河,波涛汹涌。黄河咆哮,一泻千里。优如千声雷鸣,呼啸狂风。天地震撼,以不可抵挡之势直奔东海。 其中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诗句)。为第七节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贯通全诗。 二节:再写望字,这浩浩荡荡,波涛汹涌的黄河,从昆仑山经过邙山奔流而下,黄河东去不回来。立岸思古,马蹄石坑,如今长满青苔。古代大禹,虽跨神马,治理黄河,改造自然,抡神斧劈三门。神马虽去,三门也没有彻底劈开。(融入了历史传说和神话元素,增添了文化底蕴)三门峡不远处空留梳妆台,黄河女儿无所能用。 三节:黄河给黄河女儿带来的灾害,黄水、乌云、冷落、荒凉、已千万载。黄河泛滥,梳妆台荒废。黄河女儿无能梳妆,只能看见辈辈艄工洒泪而去。只有灾难、泪水、白发、贫穷,那有心梳妆打扮呢?(体现民间疾苦的真实写照)。 四节:对历史苦难的追忆,和对新时代的呼唤。万年灾的岁月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愁白了头。要呐喊!我们本来有无限青春,要挽断白发三千丈。(李白诗句夸张展现黄河女儿)大胆地登上三门,向东海。 我不能平静,要呼喊!问我青春何时来?体现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悲惨,和对旧社会发自内心深处的愤慨。将历史的苦难与新时代豪情紧密相连。 五节:历史的史命需要新一代来完成,高举红旗,讨回黄河女儿青春。我们要创造历史,创造未来。我们才是征服黄河改造自然的当代英雄豪杰,给黄河女儿带来无限青春。 要万卷史书踩在脚下,高举红旗开劈新天地。真正书写社会主义新篇章---社会主义我们来。 六节:我们来呵,社会主义新一代,肩负起治理黄河的伟大使命和壮举。征服河改造白然,我们有无限的力量。至昆仑山震惊,邙山痴呆(人格化拟人的情态)。 这一长远规划,首先在黄河中游的三门峡关键部位进行治理,也就是诗中所写,先扎黄河腰中带吧。 三门峡的三个峡谷,神门、鬼门、人门。平和削,则表示要对这些险恶位置进行治理,消除水患。让这些曾经凶险的峡谷,变得安全,不再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这一高度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可想诗人贺敬之有气吞山河之气,纽转乾坤之笔。 七节:险恶陡峭的三门,己因治黄水利工程被削平,己不复存在。再也不能给人们带来灾难,黄河为人民造福。 明天将要看到水闸开启的壮观景象,象征人们征服黄河,改造自然伟大力量。 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为人民掌控黄河而自豪。于是意境开阔,浪漫而现实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6月考察黄河。来到三门峡水利柜纽工程,及多年来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十分高兴。他说:当年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的诗句,就是人民治黄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 昔日黄河泛滥,凶猛可怕。害人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如今青水、青风,环境优美。三门峡如诗如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八节:走东海去又来,象征黄河奔流不息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新一代在党的领导下征服黄河,黄河泛滥,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如同欠下“万年债”。如今黄河两岸面貌焕然一新,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巨变。我们为黄河安上闸门,重整梳妆台。头顶蓝蓝的天空,优如一面高悬的明镜。美丽的黄河女儿快来梳妆吧!。 九节:诗人歌唱黄河女儿未来美好生活,无限青春。体现时代特点和内心激情,多美的大自然,百花、春光、万里锦绣。黄河女儿改变了容颜,恢复了青春。 青年一代三门闸工,幸福闸门撑握在手中,也为自己开启了幸福大门。并肩挽手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歌唱我们无限青,更好的未来吧!。 (贺伯度 2025年10月6日)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今夜你是我笔下唯一的想念》作者:西子[ 10-13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