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重温经典】贺敬之的《过洞庭湖一登岳阳楼》作者:贺伯度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重温经典】贺敬之的《过洞庭湖一登岳阳楼》

    岳阳楼作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以壮丽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历代文人墨客,登岳阳楼。

    岳阳楼不仅是一座著名的建筑,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历史、文学、艺术和精神价值。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登岳阳楼留下许多著名的书法、及文学作品。

    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首次将“岳阳楼”作为文学意象引入诗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首篇以岳阳楼景观为题材的诗歌作品,创作于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

    一、颜延之的《始安郡还都与张湘洲登巴陵城楼作》:

    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

    三湘沦洞庭,七泽霭荆牧。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请氛霁岳阳,曾晖薄澜澳。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存没意何人,炯介在明淑。请从上世人,归来艺桑竹。

    颜延之作为首位登楼赋诗的诗人,奠定了岳阳楼在中国文学史上坚实的文化基础。注释;诗题中‘始安郡’即今广西桂林。‘都’指当时的首都建康(江苏南京)。‘张湘洲’即湘州史张邵。‘巴陵城楼’即今岳阳楼。

    二、唐代诗仙李白58岁时,创作的一首五律,也是描写岳阳楼的精典名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问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这首五律诗创作于肃宗乾元二年秋(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从白帝城回江夏至岳阳途中所作,是诗仙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李白登楼赋诗,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使岳阳楼更增一层传奇色彩。

    诗题中,关于夏十二,夏十二属于李白朋友圈中的普通朋友,具体身份无历史记载。我想很可能是一位,象汪伦一样的朋友。

    三、诗圣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高度概括了洞庭湖的雄伟壮观,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广阔胸怀。创造性地赋予律诗以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成为咏岳阳楼诗作的千古绝唱。

    杜甫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予盾,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尤为著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成为精神内核,奠定了岳阳楼文化象征地位。

    范仲淹的忧乐观源于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范仲淹的优乐观取决于当时士大夫文化体系,融合儒家伦理,及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核心价值观在于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相连。

    通过《岳阳楼记》充分体现出来,范仲淹的精神跨越时代,至今仍激励人们不断前进。

    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优乐精神不同感受。当代诗人贺敬之也有同类题材的新古体诗《登岳阳楼》,该诗创作于1986年12月。

    贺敬之登岳阳楼,深受岳阳楼深厚文化底蕴触动。在历史名楼上,深刻感悟范仲淹的优乐精神,与国家情怀。

    五、贺敬之的《过洞庭湖-登岳阳楼》:

    忧乐真见范公记,¹

    乾坤几浮杜甫诗?²

    浩浩洞庭催来者,

    岳阳楼上待新辞。

    注释:¹岳阳楼殿堂内悬有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楷书范仲淹《岳阳楼记》雕漆长屏。

    ²杜甫《登岳阳楼》诗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一、忧乐真见范公记

    “忧乐”二字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贺敬之对范仲淹忧乐思想的深刻认同。

    贺敬之的忧乐精神,则根植于革命实践,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代表人物,其精神内核更多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文艺理论观和革命传统影响。

    “真见”贺敬之在登岳阳楼之时己与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融为一体。贺敬之看到岳阳楼殿堂内悬有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楷书范仲淹《岳阳楼记》雕漆长屏。“忧乐真见范公记”也由此酝酿而成。

    也可以理解为贺敬之对范仲淹忧乐思想深刻而真实的见解。

    贺敬之的实践证明,忧乐精神唯有通过坚守人民立场,创新民族形式,弘扬时代精神。才能完成从古典伦理到现代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

    二、乾坤几浮杜甫诗

    杜甫《登岳阳楼》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名句。

    而贺敬之《过洞庭湖一登岳阳楼》诗句中“乾坤几浮杜甫诗”;在其主题关系上,与杜诗有所呼应。

    乾坤:乾为天,坤为地。代表天地万物。

    浮字,赋予湖水以托举大地,仿佛天地昼夜悬浮于湖面。隐喻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交织。

    贺敬之的忧乐情怀也深刻体现了范仲淹的精神。贺敬之与范仲淹二者,共同构建中华文化中“先忧后乐”的精神体系。

    分别通过洞庭湖与岳阳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生动描绘,彰显新时代革命乐观主义气息。

    三、浩浩洞庭崔来者

    浩浩:形容水势盛大。

    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贺敬之延续了范仲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雄浑意境,也象征时代洪流,暗喻革命浪潮气势磅礴。也是自然奇观的文学再现,更是贺敬之文学,精神世界的追求。

    四、岳阳楼上待新辞

    岳阳楼是忧乐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众多诗人吟咏讴歌的重要场所;贺敬之在岳阳楼上以开放的胸怀期待着,新时代更多的学者、诗人,登岳阳楼,创作新的文学作品。也就是“待新辞”吧;充分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贺敬之对革命文艺的展望,表达了对新时代的呼唤!。

    贺敬之过洞庭湖登岳阳楼,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体验,是连接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崇高追求。(2025年11月2日)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