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名人>> 文学艺林>>正文内容
  • 宋安强:一位农民诗人与百位将军有缘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宋安强(民盟盟员) 男 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理事。1967年10月生于鲁南(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农村。年龄越来越大,诗却越写越短。
            宋安强近年的创作特喜“空灵”,追求“实而若虚、有而若无”,“露端倪于文中,留深意于言外”的艺术境界,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时代文学》、《绿风》、《诗潮》等数十家报刊。著有诗集《山妮》、《山野村魂》、《山地汉子》、《宋安强抒情诗选》、《古韵墨香——诗书画集》以及《那山 那雨》、《那云  那风》、《那村  那人》(待出)、《枣庄名胜古迹诗咏》(待出)等多部。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近些年来,注重在新格律诗、楹联及绘画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初有成就。
          儿时曾有一个当兵的梦,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此梦仍是不愿清醒。于是便有了写100首诗,求100位将军来书诗,创作100幅楹联求100位书法名家(或省、部长)来书联的创意。目前,将军书诗已基本就绪,名家(或省部长)书联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名人名家论安强

          贺敬之(著名诗人、剧作家、原是中宣部副部长)出版诗集,特别是选集,似应精选,讲求质量,以内容充实为好。我比较喜欢的是《山妮》及另外一些较为真实可解地表现乡村人民形象和生活气息的篇章。
    孔孚(著名诗山水诗人、教授)……中国之新诗怎么会没有希望呢,这些诗朴实、亲切、含蕴、自然,语言也是很活的。像你这个年纪,写到 这个样子不容易。你是可以写下去的。坚持下去定有成就。来我家给我看的两首却不行。原因是你脱离了自己。我这样说,不是说不可以超越“自我”。是可以的。而且一定得:“超越自我”,不断地超越。但那是以后的事。暂时还是攻固一下阵地为好。是不是这样,你再想想。

         贺茂之(著名作家、将军、解放军技术装备学院副主任 )安强这本诗集里,足可以看出他真挚的情感,爱乡亲、爱家乡、爱祖国、爱大好河山的一草一木,爱大自然的雨、雾、云、风,日日夜夜的捕捉诗材,锻铸诗句、冶炼诗象,足以看出不甘平庸的志向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和意志,他才对诗百折不挠的爱、矢志不渝的写,也才有了这丰硕的收获。
    尚偌能注重高境界的学习、修养和实践,把“小我”和“大我”有机地结合,他的诗将会有更大的飞跃。陆游讲:“如果汝学诗,功夫在诗外”,希望并相信安强会有更多更美的诗篇问世,永远相信“寂人不寂,安强愈强”。


      冯中一(著名学者、评论家、原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你的抒情短诗,正是以你特有的山乡风情为底蕴和亮色,所以才这样一枝独秀、感人至深。希望你据此联系整个诗歌生涯中甘苦、得失,更加珍重山村生活体验与强烈生命意识交合的闪光,让那土生土长的直觉与悟性的潜力,得到更进一步发挥。我还想提醒一点,即诗歌的形式技巧、语言的锤炼,是要付出毕生的心血,它必须服从情思表达的深化、心灵创造的智慧,达到不露雕琢痕迹,自然天成而又耐人寻味。唯恐诗意直白,企图借助于表面的声色来炫人耳目,效果是适得其反。凭生活灵气再加一点语言匠气而形成的伪劣风,对于清醒地自觉地保持那山野清纯的品格,是有损无益的。


           袁忠岳 (著名诗评家、学者、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人虽不象诗那么灵秀。诗却完全象人那般朴实。他一直生活在农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对农民的生活劳苦深有体会。他还到过新疆,驰马牧过羊群,因而他又有草原给予他的广阔视野。所以他才能写出那样有情昧,有诗艺的句子。诗写得明明朗朗 而又充满希望,寄托着他全部的人生追求。
    不过说实话,诗集的进步还没有达到由质的飞跃而产生的一种出人意外的审美效果。这未免有些苛求。但有志成为大诗人者,其艰难困苦的创作一生中,是需要有这样几次大的飞跃的。这也是我们有期于宋安强的。


          沈怀义(原枣庄市政协副主席),诗集所抒发的情感,都是从内心发出的感受和体验,真实地反映出山乡农民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就是对故乡的爱。这种感情,有凝重的历史回音,有农民的深深同情与共鸣,反应了新一代农民宽阔的眼界和生活追求;表现了山乡农民对新时代的呼唤。
    当然,并不是说这本诗集完美无暇,其中自然也有不足之处,如方言和山乡本色语言在诗中不多见,有些意境和诗语重复再现。这说明作者还应深刻地体验观察,同时应注意在民众中积累,吸收和凝重语言,并注意从民间文学和传统诗词中吸取营养,以织锦锈。

                                       
            李华丰(枣庄日报文艺部主任)今天,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着农村,农民与城镇越来越密切地发生干丝万缕的联系,他敏锐地扫描生活的新态势,捕捉人民的新情绪,其诗作巳不是那种似曾相识的田园曲。他注重语言的乡土气息,而又能在朴实中追求秀美,在浅显中透出深沉。当然,诗集里的《无题》、《断想》等为题的作品,还有其它写社会领域的诗,尚给人不够成熟之感。经过思考,相信作者会产生新的飞跃,在泥土地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诗之七彩花。


          杨传珍(枣庄学院副教授)安强毕境没有辜负那块丰实的士地,他用那双只有诗人才具有的眼睛,洞悉了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他用自己的原声歌喉,唱出了山里人的追求和渴望。站在丰腴的土地上,用感情和理性操纵诗笔,让黄土地与蓝天对话,实现生存空间和思维空间的超越,才是安强的不凡之处。然而,安强的新作,并不给人以应有的激动。这就要求诗人,在立足那块属于自己土地的同时,要把根须扎向世界文化的每一块沃土,站在当代文化的前沿阵地上,去从事诗的创作,用新的曲谱,唱出时代强音。
             王牧天(原滕州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从诗的艺术构创上说,安强的诗,还是具有比较明显的艺术个性的。从基调上看,他正追求一训简淡、纯净、闲和、自然的韵味。,有独到的发现,有精巧的构思,安强的突破,就在心灵的渗透上。诗人谛视着自己的心灵,一旦感情勃发,便会调动隐藏心灵深处的审美机制,让自己沉浸在想象与创造的世界中。
    从诗艺构创的整体上来说,安强的诗,有进步,也有局限,从生活的角度认识,安强的多数诗作,还处在一种“垦植”阶段,如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要在“开凿”上多作努力。让自己的诗作,从外在的真,进达实质的真,从点滴的善,进达到全体的善,从表象的美,进达到质感的美。


           杜德禄  (著名诗评家、原聊城市文联主席)一种欲吐又吞,想说又不能说破,似隐而又露出端倪的写法。在诗集的许多篇章中,诗人只将诗意点到为止,把丰富的内蕴寓于有限的文字中,其以少胜多的特征十分明显。还有些篇章,意蕴空朦,含而不露,只在题目上轻轻一点就更加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应该说诗人改用“虚”的笔法是成功的,今后可继续努力,把诗写得更含蓄些、更空灵些。同时,希望诗人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纯朴的诗风,进一歩提升乡土诗的品味,正如诗人在《鹰》这首诗中所写:“大地用空间/给你自由/你用翅膀/给大地高度”。
            
         耿建华 (著名诗人、评论家、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安强的诗做到了以手写我心,是真情的流露。他的诗继承了民族传统中的优良的精神,换句时髦的话,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他不忘本、不忘爹娘、不忘乡土,他是个有良心的诗人。这种诗人不多了,这样的诗也不多了。    
        
       路卫(台湾著名学者、评论家)诗的表现手法虽陈旧,但气势磅礴、撼人心神。我一口气读了下去,直至卷终。给我的感觉是情感真挚,意象新颖,以及手法的自然。他以农民代言人的立场,把纯朴的农村生活和农民辛酸的心声,以诗的语言呈献给文学的殿堂。于无声处里,情景相溶。而且不见丝毫刀触斧痕,全凭自然流露。这种美才是真美。
       
        靖宝山(青年诗评家、聊城体改委主任)翻阅宋安强惠赠的“抒情诗选”,其字里行间迸发出的睿智思辩的火花,淳朴浓郁的情致,以及对命运百折不挠的精神,委实令我心中奔突涌动起共鸣的波澜而“不舍昼夜”。 弥漫着灵动的清新和呼之欲出的人格魅力,萦绕在读者心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庄严的强音。台儿庄还是那片血与火洗礼过的神圣沃土,“情”却肯定多了些理性的思考的彻悟与洞悉。这种彻悟与洞悉,也是人生的飞跃,是一笔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一一精神的,也是物质的。
        
        吴开晋  (著名学者、诗评家、教授)从诗美诗艺的创作角度讲,还显得过实。借用孔孚先生的话说还不够“灵”,还飞不起来。但令人欣慰的是,安强已逐渐开始注重艺术上的升华,除了写亲情和乡情的诗作之外,安强的一些小叙事诗也颇具功力,从中可看出他对古典诗歌中的一些小叙事诗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以及近现代民歌中一些小叙事诗的继承关系。他既学习了上述诗作的简约,概括了叙事方式又不忘诗歌应抒情的基本特质,使叙事和抒情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仍需要不断从中外文化中吸取更多的艺术营养,绝不可以满足于从一般生活中开掘诗情,他的视野应更开阔,艺术表现力应更强和更加多样化。他应使自己成为学者化的诗人,这并非指到学院里攻读什么学位,而是指多读书,多思考。这样下去,诗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我殷切地期盼着。
        
        淼茫(枣庄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他的诗虽小,但大都容纳了立意好、语言美、手法新等等因素。好的意象,能经得住人家追问为什么?诗之所以为诗,就是这样深深挖掘,轻轻吐出的清泉,读后,能让人变得水质清亮。          
         
         马立鞭 (著名学者、诗评家、重庆市文联副主席)生长齐鲁大地上的宋安强,也吸取了齐鲁文化的精华,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虽大胆用无、用虚,但绝不装神弄鬼。一句话,在艺术观与艺术方法的选择上,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大胆创新的胆识。
    但是诗受“太实则韵味不出,太虚则不知所云”的约束。若虚过了头失去了艺术应有的分寸感,就会有“奇过则凡”之虞。此类作品需要极大的才气与灵气方能驾驭之作,原就最难写也是最难学的。希望作者多多努力。
           
         刘强(著名学者、诗评家、湖南株州市文联主席)宋安强的诗,以自然万物写社会人生,启人哲思、睿思,写法别出心裁,让人十分欣赏和喜爱诗在创造天人合一的象现艺术时,也要讲究技巧。诗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所谓无技巧,是不见技巧痕迹,技巧在不断变幻,变幻也是自然而然的。
    宋安强在诗的技巧上,常常与别的诗人相异趣,也和自己已有的技巧手法不雷同。宋安强的诗路还很长,还得走很远的路,他正在努力地向前走着。但有一些诗还缺乏提炼,似乎炼象之路较为困难。一些诗略嫌空泛些,非契合特定场景构成独创象现。诗不能光是“爆发”,潮涌。需要“渊默的冷”的过滤,安强的一些诗“冷”还不够,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过滤,就过急地出炉了,好多诗还得再回到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再炼上一炼!

         孙国章 (著名诗人、原《当代小说》杂志社主编)你是一个以生命作代价的执着的前行者,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十分可贵。但是,面对你那颗真诚、纯朴的心,我还是要对你说几句真话,一味地赞美不利于你的成长。苛刻地说,你的思想必较肤浅,阅历还不够丰富。你对土地的爱恋和对农民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还仅仅停留在一个比较浅表的层面上,你缺乏一种宏阔的大视野。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大诗人,应该成为社会的良心,要敢于打捞那些真实的历史碎片,要努力触摸那些隐藏在生活深处的疼痛,不能把诗写成田园牧歌或小夜曲般的曼妙。
            
        陈超(著名诗评家、教授、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会主席)小诗,对东方人而言,往往会于“神秘”、“禅”、“玄”“道”、“佛理”及哲学、美学联系起来,所谓“空故纳万境”是也。由于有这些恢弘的意识背景做铺垫,宋安强的许多作品使我感到安恬而又若有所悟。这是明摆着的诗艺上的精进;具有深远的文化气脉,使人惟恍又顿开茅塞的叩击力度。让我了解了一位新崛起的齐鲁大地诗人,对传统文化及审美风神的敬慕、秉承,还看到了诗人对生活、生存和生命的深情观照。他以精敏的语言“点到为止”,以少致多,或许这就是诗的秘密。 但也有许多缺少回味,缺少诗的肌质的诗。这也可能是其“题材”有限。看来,是否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究“小诗”“写什么”为宜,而不唯讨论“怎么写”,留下这个问题,与宋安强先生,也与所有读者共同思考吧。
         
        黄  强(著名诗人、《时代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安强可以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的家境非常贫困,生活十分艰难,和祖辈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白天在地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夜晚在一盏如豆的煤油灯下看书、写作,直至深夜。再苦再累,宋安强也没有放弃自己手中笔。
    几年后,他的创作也进入了成熟期。题材还是那题材、天地还是那天地,但诗风变了,变成了一壶陈年老酒,味美淳厚、绵长。诗简结、清新,短小精悍,一句话能说明问题的,绝不画蛇添足地去说第二句,留给了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他注重“空灵”美,诗句含蓄隽永、又十分大气。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一些年,他能写出更多更好的、带有铜筋铁骨的优秀诗句,奉献给他的家乡,奉献给我们这个社会。 
       
         姚焕吉(著名诗人、编辑家、山东省出版总社编审)宋安强的人生迈的都是艰辛之路。他的诗也大都流露着沉重的心境和平民的忧患意识。好诗读起来慢,需细细地品味。有影响的应该说,还是那些写乡村、乡音和怀念亲人的篇章。不仅构思新巧,且形象逼真:。一一没在田园洒过汗水的人,是不会有此感悟的。这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诗人”来说,不能不让人赞佩。自然也引起了诗坛的关注。
    宋安强这本诗集,是学孔孚。我认为,孔孚可以学,但不要学得太“像”,
    太“像”了,就失去了自我。再说也不可能学得太像,因为人的阅历、文化素养和知识积累各不相同,作品也就不一样。孔孚只有一个。学别人往往只能学些皮毛,很难学到精髓。                        
      
       朱多锦(著名学者、诗人、诗评家、《山东文学》杂志社主任编辑)宋安强诗路的这种“转折”,可以看出中国现代诗在这些年里变化的背后的很多奥妙。今天能延展到这里,都是他坚忍不拔开拓的结果,其中包括他过去的现实生活给他构筑的社会基础和过去的诗路开拓的经历及本身构筑的写作基础。
    可以说明宋安强在让自己的诗路开拓中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这是他“灵现”手法运用的第二步,所涉足的地方,这应是一座山的峰顶,宋安强到这时的诗应是他诗创造的一种辉煌。但也是开始,因为对任何一个诗创作者来说,当一座山峰踏在脚下,就会发现前边还有更多更高的山峰等着,只有勤于攀登、勇于探索,才能体现出一个诗人的韧性与修养,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篇章来。在这一点,我们相信宋安强还是能够“笑到最后”的。

    (古城台儿庄网专题部)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专题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