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台儿庄区环城生态走廊建设情况一、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促进城市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环城生态走廊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环城生态走廊,是我区实施“一区一环两公园”大绿化工程的重点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丰富生态旅游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区环城生态走廊建设范围东到涛沟河、新沟河,南到韩庄运河,西到峄城大沙河,北至胜利渠,建设框架包含“一大两小”循环系统。“一大”,即运河-涛沟河-新沟河-胜利渠-大沙河循环系统,全程57公里。“两小”,包括运河-大沙河-胜利渠-幸福渠,和古城东门-小季河-涛沟河-运河两个循环系统。计划建设环城林带10000亩,串连农业采摘园、观赏园10多个,全线设计景观节点及驿站10多处。 建设定位是以古城为引领,以拓展古城旅游空间、建设环城生态屏障、留下自然遗产为目标,为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做出积极贡献。 环城生态走廊建设主要辐射“四区”“五河”“两渠”, “四区”即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国家湿地保护区、苗木花卉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五河”即运河、涛沟河、新沟河、小季河、大沙河。“两渠”即胜利渠和幸福渠。建成后将使人感受到“绿”的心悦,“慢”的悠闲,“景”的留恋。 二、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台儿庄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大力开展春季植树造林,突出57公里的环城生态绿色廊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建成了10公里的银杏大道、10公里的红枫大道和榆树大道、10公里的白杨和水杉大道;串连了农业采摘园、观赏园10多个,全线设计景观节点及驿站10多处,成为全区“一区一环两公园”大绿化工程的重点。 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进,高标准规划。以拓展台儿庄古城旅游空间、建设环城生态屏障为目标,台儿庄区将环城生态走廊建设列入全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区主要领导多次通过实地调研、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推动工作开展,林业、水务、交通等部门和相关镇街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区人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环城生态林带建设的决议》,形成了高位推动的工作局面。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该区多次邀请省林业规划院、山东农业大学、济南园林集团设计院等单位进行现场设计,把规划做精做细做到位。同时,注重生态走廊建设与沿线的湿地公园规划、苗木基地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规划相衔接,注重与防护林、经济林、绿道网等建设统筹实施,为生态走廊建设实施提供了依据。 二是突出特色,打造环城生态走廊精品工程。该区按照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思路,着力培育“古城、水城、绿城、慢城”城市特色,实施环城水系、环城林带和环城慢行系统“三位一体”的环城生态走廊建设。围绕环城水系生态治理,先后实施了新沟河水系治理、大沙河人工湿地治理、涛沟河水系整治等工程,环城水系进一步完善提升。围绕环城慢行系统建设,依托运河、大沙河、新沟河、涛沟河、小季河、幸福渠,实施环城道路硬化工程。围绕环城绿色廊道建设,因地制宜,突出长寿命、大乔木树种特色,在新沟河至涛沟河段、大沙河、胜利渠、运河湿地公园内相继实施了银杏景观带、红枫林景观带、榆树林景观带、毛白杨景观带、水杉景观带建设,在营造环境的同时,打造环城绿道系统,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的景观林带,彰显碧水灵动的水乡风貌。 三是创新投资机制,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从建立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基础的资金保障机制入手,台儿庄区研究出台鼓励扶持造林绿化的政策措施,通过产业招商、政府租地等形式化解造林地落实困难、造林绿化投资渠道少、投资标准低等难题,整合林业、水务、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用于环城生态走廊建设,通过招标高标准组织实施林带建设和绿道建设,采取企业大户造林、义务植树、家庭种植纪念树、单位或个人认建、认养、认捐等方式,鼓励全社会投身环城生态林带建设,有效减轻了财政资金压力。 三、下步打算 一是加快工程进度,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利用3-5年时间,完成运河、涛沟河等全部57公里环城林带建设任务,高标准完成绿道各节点绿化,规划建设驿站、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努力构建健康稳定的环城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形成环城绿道游览系统。 二是做好结合文章,统筹推动环城生态走廊建设。把环城生态走廊与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通过企业大户承包、发展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经营方式,推进环城生态走廊两侧苗木花卉、采摘园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大型苗圃和特色采摘基地,在政策、技术、服务和资金等方面提供优惠。以森林旅游、田园风光、林果采摘、花卉观赏、苗木直销等吸引市民观光,倾力打造苗木花卉、特色林果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市民营造集旅游、休闲、观赏、科普、采摘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场所,发挥环城生态走廊生态旅游和富民作用,将其建设成发展绿色经济之道,游客观光消费之道,市民休闲健身之道和农民增收致富之道。 三是挖掘文化资源,丰富环城生态走廊的内涵和底蕴。针对环城生态走廊沿线景点,结合当地民间传说和故事,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梳理黄口老桥、陶沟河石板桥、胜利渠三面闸的由来等多个民间故事,提升环城生态走廊文化内涵和底蕴。同时引进自行车赛事、马拉松、环城长跑比赛等赛事,积极倡导环保低碳生活方式,打造休闲体育文化,充分发挥绿道的功能和社会效益。 四是加强管理管护,巩固环城生态走廊建设成果。环城生态走廊建设时间跨度长,要持续稳定发挥其效益,加强后期的管理工作是关键。我们将对规划建设环城林带的林地,实行严格的绿线控制制度,落实封育管护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通过强化管护措施,使生态景观林带避免人为破坏,最终成为惠及百姓、惠及子孙的自然遗产。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马兰屯镇六个结合抓“三秋”[ 10-08 ]下一篇:全省2015年度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金榜先模人物评选开始[ 10-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