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一次穿越时空之旅
水韵悠悠——品味江北水城的独特魅力 我们抵达台儿庄古城时,已是日落时分。钻出汽车后,一段城墙横在眼前,浅灰的色调、巍峨的城门以及步入城门后满眼的古民居和纵横的水巷,让人很难将之与台儿庄联系起来。 同行的台儿庄团委工作人员说,许多人听说台儿庄是因为台儿庄大战,其实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清代《峄县志》记载:“台(儿)庄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国朝高宗(即清乾隆皇帝)赐为‘天下第一庄’。” 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把一切繁华化为灰烬。 2006年,枣庄市委、市政府提出台儿庄古城重建构想;2007年,台儿庄成立了专门机构,查阅了大量史料,并邀请相关专家绘制出古城风貌图;2008年4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正式启动;2011年5月1日,古城迎客。 这座仅两平方公里的小城内,既有徽派民居、晋派民居、闽南民居、鲁南民居,也有欧式建筑、中东建筑;既有妈祖庙、娘娘庙,也有清真寺、天主教堂;既有古老的码头、船闸,又有保存完好的二战遗迹……小桥流水,乘舟摇楫,让人仿佛走入江南水乡;集市喧哗,渔火歌声,让人不知身处何朝何代;柳琴戏、皮影戏、运河大鼓以及船妹子的歌声,或粗犷豪迈,或婉转细腻,让人醉倒在这片光影中,任神思在时光隧道里浮想联翩…… 运河弯弯——见证一段“活着的京杭大运河” 台儿庄的繁华是因为京杭大运河。 为解决黄河屡屡决口带来的水患,明万历年间,台儿庄运河开挖。据史料记载,当时通过这段运河的船很多,仅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通过的粮船就达7700只。《峄县志河》记载:“时至夏为,帆樯上下,洵巨观也。” 台儿庄运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京杭运河北南走势中最大的西东走向段,且为京杭运河上最大的一段弯道。由于这段运河落差很大,为了通过多达八级的船闸,商船只能在此地等候,快则半月,慢则半年,于是各路商贾就在此地进行贸易,这段三四十公里的运河给台儿庄带来了繁盛之机。 1959年,台儿庄运河取直,那段弯弯的古运河就成为城内的景观河,游人顺水而行,流连忘返。因状似月牙,这段河又被称为“月河”。 而那段展直了腰身的运河更是由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成为京杭运河目前仍在航运的极少数的河段之一,被誉为“活着的京杭大运河”。 2007年,台儿庄复线船闸工程开工,2010年试运营。这一被称为“江北第一闸”的船闸年设计通过能力为2200万吨,通过能力仅次于葛洲坝。 我们游至此地时,正逢几艘货船过闸。只见船闸开放的一侧,货船排队而来,5艘船齐聚于船闸内后,仅几分钟时间,水位就下降了一两米。从船进闸到出闸,不足一个小时。 弹孔处处——刻下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历史 走进台儿庄,除了感受江北水乡的婉约,也让人心中时刻沸腾着血战台儿庄的悲壮。 1938年台儿庄大战时,每天日军向城内投几千枚炮弹,战斗结束后,这个“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古城内原有的7000多座建筑仅余50多座。但3万多名中国官兵,用鲜血谱写了一曲壮歌:毙伤日军11000多人,俘虏700多人,成为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振奋了国人的抗日精神,坚定了国人的抗战信念。因此,台儿庄被称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同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斯大林格勒仅存一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两处人造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53处保存完好的战争遗迹,是世界上二战遗迹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纪念城市。弹孔密布的清真古寺、台儿庄火车站遗留的站牌、每晚放映的《血战台儿庄》露天电影、城内随处可见的当时战地记者拍摄的老照片以及烈士纪念碑,让人们的视线与思绪在战争与和平中重复转换,感叹古城的重建。 我们离开台儿庄时,正是朝霞满天之时,回望着这座抗击日寇的名城,阳光下,古城静美,灰色的城楼温柔地俯视人群,高高的屋脊却线条硬朗。这刚与柔的视觉冲击,产生了感观上的扭曲:我正处在何时的台儿庄?是明清时的繁华,是大战前的平静,还是新生后的蓬勃?这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台儿庄之旅!温燕 (洛阳日报)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台城寻梦(台儿庄)[ 11-17 ]下一篇:【美文欣赏】 台儿庄女作家吴敬凤的《台城之美》[ 11-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