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枣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重点业态实现新突破。目前共推出涉及出版发行和版权、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等6大类47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涉及金额96.2亿元,过亿元项目20个,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3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65%,同比增长12.8%。台儿庄古城、中华车祖苑、八路军抱犊崮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南水北调及运河文化展馆、葫芦套铁路主题影视文化园等25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重点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现在,全市共有文化经营单位545家,实现年营业收入6789.4万元,年上交税金总额412.7万元。
为了文化的发展繁荣,枣庄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近年来,全市文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3亿元。市政府设立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扶持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从去年开始,专项资金由2009年的500万元增加到800万元,并且每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适当增加。设立了规模为5000万元的全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大力实施文化人才“请进来、走出去”计划,从去年开始,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举办三次文化发展高级研修班,取得良好效果。
枣庄坚持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努力提升台儿庄古城文化品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遗产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在古城重建中,枣庄努力打造“四个百”的文化业态,即百庙:台儿庄过去有关帝庙、天后宫等不同建筑风格的72座庙宇,现在一一恢复重建,集中展现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风貌;百馆:古城内规划建设100多个博物馆,展示大战文化、运河文化、鲁南文化的独特内涵,现在已经建成了30多个;百业:古城内的商铺,“一店一品”,把传统的、民族的、手工的工艺,在古城进行充分展示;百艺:古城内规划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目前已引入柳琴戏、运河大鼓、鲁南皮影、伏里土陶、曹县面人、泸州油纸伞等3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枣庄积极将文化融入旅游资源当中,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结合之路。在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公园、冠世榴园等景点引入了大量富有枣庄特色的文化元素,使中陈郝陶瓷、伏里土陶、山亭土布、张范剪纸、字画奇石等艺术品成为热门文化旅游产品,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又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增进了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台儿庄古城被国家确定为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积极发展会展产业,搭建新的经济发展平台。已连续举办11届中国(枣庄)国际石榴节。围绕台儿庄古城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泰和楼奠基仪式、中国·枣庄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等活动。连续举办了7届中国微山湖湿地红荷节和3届中国国际墨子文化节、3届中国奚仲文化研讨会、5届旅游美食文化节、3届二手车博览会和4届针织文化衫交易会,先后举办了7场全国汽车赛事,吸引全国各地的车手和游客数万人。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枣庄国际石榴文化节、滕州湿地红荷节等品牌节会活动为龙头,薛城奚仲文化节、滕州墨子文化节、市中桃花节、山亭沧浪渊文化节等地方性节庆文化活动为节点的良好格局,为宣传推介枣庄、扩大经贸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传媒业多措并举,不断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目前,全市有图书发行网点179个,从业人员590余人。2009年11月,启动了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目前,全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用户达12万户,完成了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