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晓:吾心安处我从来未曾想到,鲁南能有江南的风致。 处处丹桂流金的时节,台儿庄古城里却是一派静谧的碧色。运河悠悠流淌,素带般连起一城古韵十足的建筑,青瓦白墙间凝聚着江南优雅的气韵。偶有半池残荷,一只木船闲闲搁浅于池畔,软泥青荇招摇水底,朱红小鲤时而穿梭,不由得拣其旁一处小小木椅坐下,神思天外。《石头记》里的黛玉,偏在众人相聚的热闹下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凄清,小坐于水荇牵风处的我,也不由得渴盼起鲁南如江南般的雨声来,可惜这里的雨是极少的。十月的北国,黄昏之际颇有些“凉初透”的意味,虽有万般不舍,也只好从思绪里挣扎出来,慢慢往古城中四处走去。 这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11年年会的第一天下午,参会的人们还在陆陆续续地报到。在古城里闲逛,人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人,陌生而优美的情境里,每个人都可以毫无困难地做回灵魂深处的自己。我在亭台寓榭间小跑和跳跃,或停下来抚弄墙角幽然而立的翠竹,猜想小居于此的游客会不会是潇湘馆里黛玉般的女子;或倚在玉带般的小石拱桥头,随意看一回运河上模拟的乾隆帝出游,大鸣大放的锣鼓声里,皇家的威仪却打破了这小桥流水人家之间天然的宁静。我倒是宁可一辈子隐在青溪群山之畔,而不愿意俯仰市朝、陪侍君王的。龙舟过后,运河与古城复归寂静,也让一入古城就浑然忘却今夕何夕,只以为穿越古今的我,开始回想身边这座小城的源流,因为其实知道,我所沉醉的,只是后人复原过和增添了某些想象的旧时风景。 史载,位于山东省最南部、苏鲁两省交界处的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峄县,清乾嘉时期,《峄县志》云:“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让台儿庄进入近现代史课本的,是1938年春的一场著名战役——台儿庄大捷,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仗,当然,优美富庶的台儿庄也遭遇了基本被夷为废墟的代价,人口数量锐减。建国后,1962年6月成立台儿庄县级行政区,属枣庄市;2008年,台儿庄古城启动重建工程,以明万历三十二年运河开通后的古貌为基础,依运河走势,重修晋派、徽派、闽南等八种风格古建,基本还原台儿庄居民筑台而居,以船代步,荡桨摇楫于街巷之间的北国水乡风景。这,也就是我徜徉其中的古城由来了。 忆罢,惊觉四周已是华灯初上,沿船型街的一片民俗小店随意逛逛,挑了几个憨态可掬的当地土陶。回到居所万家大院,在庭树遮荫的客房里沉沉睡去,一丝客居他乡之感也无。 第二日的年会上,结识了不少友人,或一见如故或神交已久的我们,约好晚间一同乘舟夜游去。果然,在古城家家户户檐下的红灯笼暖开夜色之际,码头上也聚集了不少朋友。船妹利索地荡开了桨,小舟悠悠然随水摇曳开去。穿行于白日里游览过的各色店铺,从暖融融的铺内灯光里,我读到了俗世幸福。碧波荡漾,映着岸上略有些迷离的霓虹,邻船摇着橹的船妹,清清嗓唱起了渔歌,友人们或凝神听那歌词,或与船妹笑语戏谑,或相互畅谈诗文小说,只差在小舟里正正搁下一张木几,置几盅茶或几壶酒——我似乎一不留神回到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多年以前,曾在正统的教育之下,本能地厌弃秦淮声色,可年岁日深,渐渐明白,在那高雅精致的享乐之后,如果有静好的岁月为基,有深厚的文化为盾,秦淮的欢乐就是人生的一方净土。忙碌严肃的现世之外,人都需要一处可纵情欢畅,又可欣赏领略文学艺术之美的避难所。朗月清风之下,泛舟于古城运河之上,唱和船歌散曲,听说奇谈伟论,此情此景,不亦快哉! 身旁,无锡来的孙昕晨早用他清朗的声音唱起《在水一方》、《让我们荡起双桨》,或许是这里太像江南的缘故。整船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随着他唱起来,柔软的歌声从水面上四散开去,愈发显得这一切如幻如梦。我也沉醉在这歌声中了,乾隆帝所言“一河渔火,歌声千里”的情境,便是如此吧。可在这一片欢腾的热闹之中,我独是有些安静的。宝玉喜聚不喜散,愿为相聚时的热闹更添一分喜处;黛玉喜散不喜聚,因欢乐散了之后更觉得凄凉,故而决绝地认为不聚反而更好。读透了他们的情愫,我却与这二者都有些疏离,热闹中冷淡而安静,把自己剥离出去旁观每个人的喜乐,仿佛一切都与自己无关;而当热闹散场之后,走在孤独的夜色里,一点一点把刚才的快乐拿出来品尝发酵,会发现那些瞬间在回忆里显得愈发可贵,于是有些后悔,更渴望下一次的相聚。然而,在一切矛盾之余,记忆中的确多了一笔可以慢慢沉淀的财富——这便是台儿庄古城以其灵动与秀美、多情与好客赠予游人的最珍贵礼物。 笙歌散尽,晚间的轻雾渐渐铺满河滩,在房舍间温暖灯火的照映下,氤氲出淡淡金色,这是游子归家的颜色。莫名的,在古城做客的夜晚,我的心灵找到了家的归栖感,不由得生出一个愿望来,希望所有漂泊无依的心,都能如我一般,在这里潇洒宁静地,安居下去。 《检察日报》 (2012年1月6日第7版 作者:清晓)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朱一卉:台儿庄的文化密码 《江海晚报》[ 03-20 ]下一篇:孟德明:在这里,你将放声诵读 《廊坊日报》[ 03-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