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明:在这里,你将放声诵读 《廊坊日报》走近台儿庄前,你的思绪定会在73年前那场惊世战争的震吼里穿行;来到台儿庄后,你更会耽于它悠远繁盛的历史文化足迹。这个赖于运河而生的大庄,一直印证着一个民族奋然前行的劲拔脚步;而那场我们熟悉的硝烟,则是它漫漫途程上的一个变奏曲调。 只要双脚踏在台儿庄这片土地,眼前就会打开一本厚实的大书,你会俯下身来,于胸腔里发出共鸣,应和着运河水不息的拍击,开始我们的诵读。 诵读一:沉浸于悠悠运河水的激荡 傍晚时分,花灯绽放异彩,灯光斑驳,在水里,在空中,在雕梁画栋,一切显得柔和而烂漫,远远近近的景物便有了纵深。若不是亲临,谁会想到这里还有如此幽雅的水域,让人直把鲁南作江南。这里该是京杭大运河的精彩一笔,是保护最完好的一段。河面斑驳陆离,碎银般散开。我们乘兴泛起小舟,船头在古运河中摆动前行,船娘手中的小浆有节奏地撩起水花,立时在灯影里异彩纷呈了,映出晶莹的波光,又倏然落下,在水面恢复了它应有的平静。掌船的被称作小船娘,是20来岁的女孩,手中的浆在她任意摆动下小船便徐徐向前划行了。她的嘴里不住地哼着颇具鲁南风情的小调,旋律婉转绵长,直让我们一船游人沉醉于异地。 和我们同行的有个来自石家庄的小石,起初我们都称她来自“天下第一庄”。这话应该没错,现今论规模、论人口,举世有哪个庄能和石家庄比肩。而到了台儿庄,便有了戏曲性的一幕。我们站在了一幅大型的绘画前,上边正赫然写着“天下第一庄”几个大字,陪同我们的台儿庄的主人和我们一齐都笑了,因为这时出现了两个“第一庄”。只是,明晓了那段历史后,才知这两个称号各有来头,并不“打架”。 靠着运河水的依傍和侵润,很快地,这里就成了舟船往来停泊地,也就有了人群的不断聚集。而后,便有了熙熙攘攘,吆喝声与此起彼伏的小曲铺张着一片繁华。史载,台儿庄繁盛于明清。据当地史书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被国朝高宗赐为‘天下第一庄’”,一时呈现出“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景象。 正是由于台儿庄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运河文化中它拥有很多闪亮记忆,至今,它还保存着水工设施完备、风貌遗存完整的古运河,此外古码头、纤夫村等等,一切都抹不去曾经的往事。 而今运河水依然流淌,水面开阔,船行繁忙,把历史和现实如此默契地勾连。 诵读二:在台儿庄必看一部电影 一部电影和一场战争有关,这部电影叫作《血战台儿庄》。而今,我们就在这部电影故事的生发之地。在台儿庄古城的一个场地,每天都会上映这部影片。立时,我们放下了悠闲的脚步,静静地伫立那里。它让我拉回多年前观看时的激荡记忆。我双脚踏在这片土地上,银幕上的惨烈激战伴随着音响的轰鸣,也震颤着我脚下的土地。今晚,不需要寻找空间,只需把时光拉回73年,我该就如这片土地上的一位热血男儿,武装起自己,手持钢枪迂回在每个街巷,让怒吼变成复仇的子弹,钻进倭寇的罪恶躯体。站在这片土地上,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真切的拉近,深知这部电影不是虚构,只是再现。 在一个寺院的墙体,夜晚时分,我们借助微弱的灯光依然看见了累累的弹孔。时间是只无形的手,能抚平许多,73年,一些东西已经消失,一些正在消失,而这个墙面毕竟保全下来。我们更应谨记心中,时时想起那场战争的惨烈,以及那些御外震怒时挺起的临死不惧的雄姿。 这是一个庄子最大的付出。为了这场实力不对等的战事,为了同仇敌忾,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诱导敌人进入,一支马队特意从庄子南面冒着弹雨和敌人交火,而后佯败,步步把敌人引入圈套。这也是一场必须展开的战争。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是尊严。而为了维护这种尊严,往往付出的是建筑的毁坏和生命的代价。 我还知道一些细节。激战的最后时刻,驻守村内一个师将消耗殆尽,只剩下一小块阵地,危在旦夕。也就是在这一天,池峰城接到了军长孙连仲的指示:“士兵打完了,你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填进去。”这样视死如归的命令唤起了阵地战士的御敌共鸣。那个清真寺,被日军的炮火摧毁,只有留下了充满弹洞的破瓦房,门口的墙壁上有一处一米见方的“空白”,是弹孔最集中的地方,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挖去展出,以昭示后人。门外一柱苍劲的古柏,树身上也留着深深弹洞,其中一个里面还留着一枚生锈的弹头。 这场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感奋了国人,也牵动着举世的目光。当时,作家郁达夫应郭沫若的邀请,到武汉出任政治部第三厅设计委员,并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郁达夫闻听台儿庄大捷后为之欢欣雀跃,写诗曰:“大战临城捷讯驰,倭寇一蹶势难支。拼成焦土非无策,痛饮黄龙自有期。” 十天之后,郁达夫等四人组成政治部代表团,携带“慰劳前线士兵书”和“还我河山”锦旗,前线劳军。他们会见了李宗仁和直接指挥台儿庄战役的31师师长池峰城,向广大官兵献旗致敬。国际上,亲历此次战争的美国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当时就断言:“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子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一个新名字——台儿庄。”这一役,注定台儿庄已走向世界。 诵读三:对于一座古城的精细打磨 这是一个打捞出来的古城。多年的时光消磨,台儿庄留下的多是斑斑驳驳。残垣断壁、剥落的青石、堆堆砖瓦,遗留的是沉寂历史的韵味。在这样的遗留中,而后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拆建工程,一个诱人的房地产投资开发项目也即将签约,等待它的将是不容乐观的困窘境地。明眼人都知道,这时最简单的方法无疑就是卖地搞房地产了。诱惑与拒绝在考验着决策者。 很快地,一个上既对得起祖先,下又能造福子孙后代的想法在新上任的枣庄市长、而今已是市委书记的陈伟脑中萌生着耀眼的火花,他要“复活”古城。而后的一年里,几乎每个周末他都要到台儿庄实地考察,他既是决策者,更想通过潜下心来学习成为专家型,他走过了古城的每一条街巷,察看了古城的每一栋古旧建筑,踏遍了每一块青石板,采访了每一位80岁以上的老人,终于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接下来的就是实施问题了。他又阅读了数百本涉及台儿庄、二战、京杭大运河及古建筑方面的资料,拜会了许多知名的文化、建筑、旅游专家。渐渐地,一个既有可行性,又有保护性的挖掘蓝图在他脑际越发清晰起来。古镇、大运河、庙宇、二战,这样的突出特色渐渐得以彰显。真所谓,叫停了一个投资5亿元的房地产项目,复活了一座古城。 有了良好的谋划,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又看到了决策者务实的一面。建设中,他们不是简单地认为盖成仿古建筑,就算古城,而是做到了沿传、保护并重,故事、历史结合,让人一脚迈进就有如在历史的隧道中穿行,就能激发思绪波涌。从行人穿行街面的视角到石桥洞函的衔接,做得那样细致入微。一位经常走南闯北后的北京观光客到了台儿庄后不禁露出这样的赞语:“台儿庄古城是一个可以拿着放大镜察看的地方。”此语却无夸大。它是我所见的北方最具水乡风貌的城镇,可观可住可游可思,任思绪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而有了这座秀丽古城的依托,周边的湿地荷花、二战纪念馆、贺敬之文学馆、运河航运等等,就如一篇构思精巧的美文,一切都显得有章可循了。 尾声 在台儿庄古城街头,墙上一幅照片颇具意味,台儿庄激战时两名全副武装站在残垣断壁前的军人,在整理身上捆绑的手榴弹,他们面部沉毅,从容不迫,定是要完成一项攻坚的特殊使命。70年后,在这张照片下,正有一个身穿红色旗袍,面露甜静笑容的女孩正从巨幅照片下走过,又构成一个全新画面。这场景被一位摄影师捕捉,按下相机的快门,构成了一幅新作。这该是台儿庄版的“战争与和平”。时间总是那样悄无声息地流过,许多事情会消失的难觅踪影,我们在前人的牺牲里感受幸福,是他们填写了历史上那困境的一段,如果冥冥之中有灵,他们当会感到欣慰。自然,这点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正如一位诗人咏到:“我梦见所有的子弹/都发出嫩芽。逝去的鲜血没散/在大地的脉络里循环/透过根须/我看见所有的茎上/都绽开好看的花朵。” 诵读,需要面对经典,需要倾心吟咏。在台儿庄游历,便如打开了这部经典,引发着我们的诵读。诵读它齐鲁之地魅力独具的良好文化传承品性,诵读如今依然延续的古运河那份舟船穿梭,诵读它不曾遗忘不曾弱化那场血肉拼杀的累累斑痕,诵读今日廊桥迂回映人面庞的旖旎灯光,更诵读台儿庄人对于一座古城遗迹的珍爱与精细打磨。 自然地,在期许给明天的诵读中,我们还会走近台儿庄,感知它拂面的时代熏风。《廊坊日报》 (2012-1-10廊桥6版 作者:孟德明)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清晓:吾心安处[ 03-20 ]下一篇:台儿庄王密:我与古城的不解情缘[ 03-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