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枣庄旧事:寻古溯源话台儿庄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京杭大运河,整体呈南北走势,而途经鲁南微山湖以下的一段却是东西走向,这就是京杭大运河最大的一个弯道——台儿庄运河。在长达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沿线,有不少因运河的经过而兴起的城镇,台儿庄就是其中小有名气的一个。说起台儿庄,人们记忆最深的就是台儿庄大战,在现代史上他是一个用鲜血铸就的名字。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疯狂进攻台儿庄,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和第二集团军孙连仲的指挥下,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运河古城里,与敌方血战16天,中国军队以3万人的代价,歼敌1万余人,赢得了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座名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之地。   寻古溯源话台庄
          台儿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偪阳故城”、“ 南滩子遗址”、“贺窑汉墓群”、“兰祺故城”、“晒米城”、“台儿庄大战遗址”等。台儿庄何时有人居住,何时形成村落,今天已无史可考。台儿庄之名由何而来,又有怎样的发展变迁呢?据城外唐朝所建的准提阁的碑文记载,台儿庄为“台家庄”;《明史·河渠志》称台儿庄为台庄;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 年)所立的泰山庙的石碑上,称台儿庄为“台家庄集”;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扬州道在运河的东南堤防上立有河防碑,碑文记载:“……南自清河县起,北至台儿庄止,此三百里之内……”,这或许就是台儿庄之名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后来的《清史稿》和清代各种版本的《峄县志》中,对台儿庄的称谓为“台庄”。在正式的场合和文字中,“台儿庄”是一个规范的称谓,然而有趣的是,在台儿庄当地人的口中,却多称为“台庄”,有人说它是儿化音的省略,有人说他们是把“台庄”当成“台儿庄”的小名了,或许小名叫起来更亲切一些。
            对于台儿庄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地形说,其二是姓氏说。所谓地形说,是指台儿庄一带地势低洼,区域内河渠密布,居民随汪而居,建房需先用土石将地基抬高,家家户户,年复一年,你也抬土垫高,我也抬土垫高,经过几代人的积累,村落也就称为“台庄”了。所谓姓氏说,在台儿庄城东门外的荒冢中,曾有一块刻有“台家林”三个字的石碑,当地人传为台姓人的祖茔,建国初尚见有人前来祭扫,此碑在1958年被毁掉,现无从查考。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知明诸姓中先后有“台、花、郁、马”和“燕、尤、赵、万”,直到今天,当地还流传着“台”、“花”两姓才是台儿庄真正的老户人家的说法。按照传统的村落命名习惯,姓氏说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此说来,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与台姓人家的原始聚落有一定的关系。
      商贸重镇台儿庄
          台儿庄运河开凿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河道总长 42.5公里,流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就这么一段缓缓东流南下的运河,古往今来,积淀形成了丰富而深厚的运河文化,在美丽富饶的鲁南大地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旅游作用。据史料记载:台儿庄的兴起与京杭大运河的开挖有很大的关系,古运河开挖后,舟楫如梭,商贾云集,逐渐成为一个水陆交通的商贸重镇。明清时期台儿庄运河最繁荣时,每年漕运粮食约400万石,过往船只7700余艘,台儿庄城镇内外,各通衢要道,运河、月河两岸店铺林立,游人如织。1606年,台儿庄设巡检司;1647年,建台儿庄土城;1857年又改筑砖城,严整坚厚,易守难攻,被喻为山东的南大门。据《峄县志》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当时“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明、清两代的帝王,每每经京杭大运河巡视江南,都要在台儿庄登岸巡游。乾隆皇帝巡游台儿庄,看到繁荣的商贸业,南来北往的舟楫,称台儿庄是“天下第一庄”,他在台儿庄不仅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而且还留下了一首触景于韩庄、构思于运河、诗成于台儿庄的佳作:“韩庄水气罩楼台,雨后斜阳岸不开,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眼中来。”据京杭大运河申遗专家称,台儿庄古城里拥有千年运河上最完整的运河文化遗产体系,拥有京杭运河上唯一一处明清风貌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拥有最能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纤夫村。台儿庄明清时期的繁荣使古运河沿岸留下了众多的古街道、古码头、古民居、商业店铺、茶肆饭庄、歌楼酒坊等。当年沿运的草闸、渡口、船坞、街市、兵营、屯粮处,连同运河迁道、运道,以及两岸的山川田园,一并构成了台儿庄运河风景带。世界旅游组织称台儿庄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仅存的清代文化遗产”;丹麦旅游专家彼德森说:“我梦寐以求的中国大运河就该是这个样子。”
      古韵犹存台儿庄
           台儿庄这座古城,经过台儿庄大战的洗礼后,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筑被摧毁。为还原古城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打造二战纪念城市,按照“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2009年,枣庄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台儿庄古城恢复性建设。如今,运河古道北岸的顺河街、越河街、丁字街等部分古街巷、民居经过修复重建后,一派江南美景的风貌呈现在游人面前。沿运河的街巷、民居顺河而建,布局灵巧,远看参差蜿蜒、错落有致,明清古商铺、古民居,古运河边的码头修旧如旧,古韵犹存。古街民风淳朴,生活在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居民依然保存着传统的生活习俗,给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诸多的人文气息。当你走在明清建筑风格最为集中的越河街上,踏着青石铺路卵石镶边的古道前行,但见两旁重楼叠院,马头墙高低错落,昂首云天,既有北方建筑的沉稳,又有江南建筑的俊秀。细看店面临街而立,庭院朝运河而开,既顺应了地利人和,又有节奏明快、方便实用的商业特色。沿古运河边前行,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驼家码头、郁家码头、王公桥码头、四十万码头一律青石筑就,台阶光滑锃亮,从这历史的光影中可见昔日的繁华。运河古道南岸,还保存着大面积的古村落,远远望去,草屋茅舍、泥墙草顶,古朴清幽;清代的贞节牌坊、兴隆桥、清真寺等古迹、遗迹散落其间,随处可见……
            如今的台儿庄是环境优美、风光宜人的风水宝地,重建后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站在高处,鸟瞰台儿庄古城,映入眼帘的是满目峥嵘,在大运河、月河、环城河的环抱下,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鲁南小城宛如银色丝绸托起的一块翡翠,是一座天蓝、地绿、水清、气爽、人文气息浓厚的新兴生态旅游城市。悠悠古运河,千年流淌、生生不息,有那么多的沿运城市因运河的衰败而逐渐衰落了,然而台儿庄,随着“大战故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时尚生活”城市名片的打造,一定会再现“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历史古韵,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承载着昨天的辉煌与骄傲,孕育着明天的希望和曙光,台儿庄的明天会更好。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枣庄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