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象牙化石 1978年5月21日,台儿庄区泥沟镇新合庄一村民在打井时发现了象牙化石,村民反映后,台儿庄区文物管理站立即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过七天的奋战,终于挖出了一枚完整的象牙化石。该象牙化石距地面21.80米,长3.35米,根茎0.29米,保存完整。专家根据象牙的形状、长度及质地进行了分析鉴定,认为是纳玛象的象牙化石。同年8月17日在香港大公报上刊登,并公布目前为止是世界上最长的象牙化石。现藏于市博物馆。 1996年,枣庄市博物馆和台儿庄区文物管理站在台儿庄区马兰屯镇顿庄发掘出土的一枚象牙化石,长3.36米,根茎0.31米,保存完整,经有关专家鉴定,为纳玛象的象牙化石,现藏于枣庄市博物馆。 纳玛象主要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水草繁茂,森林密集的环境,属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0万年前),是古菱齿象的类群之一,象牙长度一般可达到3米至4米,是动物群中重要的化石代表。这一发现,说明台儿庄地区在远古时代,雨水充沛森林茂密,适合纳玛象生存。从我区出土的象牙化石看,在万年以前台儿庄气候堪比西双版纳,是一片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灌木丛生,是一片绿的海洋。当时的常年温度应该在25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从另一方面进行推测,我区一定会有油田、煤炭出现,现在煤炭已证实了这一点,比如,张山子煤矿、兴宏煤矿,还有刚开采的宏泰福源煤矿,将来还会有更大的煤矿和油田出现。因为煤炭是由森林形成的,而油田是由动物形成的。我区古生物化石的出现,对研究台儿庄地区的当时气候、地理环境、动植物的生存、灭绝及煤炭、石油的勘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