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代守山人的记忆“翠屏山绿化”——贺敬同翠屏山,地处苏鲁交界,南北绵延5公里之多。在贺窑村地域内长度达3公里,北起整个山北头,至创新公司东大门,南至姬楼村东、生产路以北,山顶西侧以分水岭为界,大约面积在千亩左右。 一九六四年之前是荒山秃岭。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全大队党员干部群众,在党支部一班人的领导下,开始了全民绿化,封山造林运动,重点绿化翠屏山,按照山顶松、山腰槐、山下果的总体要求,群众性的实施大绿化,严封山,大队成立专业绿化队,选一名支委同志牵头,培训技术员,利用天然酸枣树嫁接大枣。六个生产队以队为单位任务性的绿化,春天栽刺槐、汛期雨季载松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山上全部松柏戴帽,刺槐缠腰,山下大枣缀枝。翠屏山下、横垮南北、行成了一道亮丽的绿色屏障。曾多次被枣庄市林业局、台儿庄区政府评为全市、全区绿化造林先进单位。 栽好树,封山是一项严肃认真的长期任务,来不得半点马虎。连上山割把草喂羊喂兔子都不允许,有效的保护了山林。 到了一九八四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守候养护、自繁,站在翠屏山“王山口”上,俯瞰整个翠屏山景,干亩林海(刺槐),枝繁叶茂,纯天然氧吧,槐花肆溢。看山上松柏长青,傲然挺立,一派生机。成为集体经济的绿色银行。刺槐树叶粉面外贸出口,春天槐花招来义乌养蜂客商。全体村民也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爱山护山。 俗话说,靠山吃山。翠屏山上,有它独特的物产,满山的酸枣树生长在崖石逢间,品种各异,好一点的,结出来的酸枣,个大透红,中秋时节,跳跃在崖石上,摘下几个放在嘴里,酸甜可囗、肉鲜味美。 绿化队看山的山屋场上堆积了厚厚的酸枣,它不是当作吃的,他要的是酸枣仁,伍毛钱一斤,燕子埠供销社大量收购。儿时的我们攒下几斤,卖了,不愁伍分钱一支的铅笔、二分钱一块的橡皮。 山上尚有一种特殊野生植物,长在石逢间的“荆垎塔”,挖到家里栽在贺窑烧制的花缸里,能培植出典雅盆景。 夏季连阴雨之后,崖石上,杂草中长出来的“地角皮”,不亚于东北木耳,捡到家里,洗干掏净,烧鸡蛋汤喝,也是一种美食。山崖坎埂上种的南瓜、山豆角,一到秋天,生产队分下好些,美美吃上一顿,觉着有与洼地生长的不一样的山货特殊味道。纯天然、纯绿色。 经一代又一代翠屏山人的辛勤耕耘,昔日光秃的山岭已化作满目苍翠。松柏挺立如卫士,槐花、野花点缀其间,清风过处,林涛阵阵。山坡上,三五成群的羊儿悠闲啃草,牧笛声与鸟鸣相和,织就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 如今,翠屏山已是生态屏障,山脚下的村庄炊烟袅袅,与山色相映成趣,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一代人的汗水,终化作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 (2025.7.22)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再把贺窑故事说一一贺敬同[ 07-20 ]下一篇:再忆恩师宋世平先生——张法远[ 07-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