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鲁苏交界小山村一一高山前》 作者:贺敬同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鲁苏交界小山村一一高山前》

    台儿庄区涧头集镇高山前村,座落在鲁苏两省一步跨三县(东南江苏邳州地域、西南贾汪地域)的镇驻地东南方向8公里左右,人口510人,土地1700亩,一半是山岭薄扡。

    这个村子虽小,但名转经也转,故事很多。

    村庄的东南位置,有棵古槐树,上级林业部门已予挂牌保护,据村里的老人讲,这棵古槐的树龄约近400多年,略早于这个村的立村时间。现在看底根枯萎,(树根枯洞早年小孩能在洞里捉迷藏)但春夏时节,叶繁茂盛,形状古香古色,给人的一种感觉是树虽小而傲立、不高而挺拔。市、区均已下文重点保护,连村里修水泥路都绕着“她”。

    这个村名之所以叫高山前,就是因为它的村后有座叫“高山”的山,自然叫“高山”,它的海拔高于周边所有的山。当地百姓有句俗语:“高山高,气得黑山(高山东南方向1500米)弯了腰”。村子依谓在“高山”脚下。

    几百年来,这里星火相传,炊烟不断,一代代勤劳的人民,像村里的“古槐”一样,挺立在天地间,人们过着简朴、悠哉的山村生活。

    解放后,高山前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解决山区缺水缺电,贺窑公社在上级水电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开挖了“高山前大口井”,从贺窑架设了专用高压线路,带动整个南部山区8个村队和邳县燕子埠两个村提前十年通电。大口井上,高高地扬程畜水池,连接着高架输水干渠,象彩虹伸向田野,浇灌着周边的农田,供人畜用水。时任公社党委书记专门特邀原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褚衍举书写的大红棣书“高山前大口井”六个大字,醒目亮丽,给古老的村庄增添了光彩。

    这个村的民风淳朴,勤劳和顺。关健有个好的党支部,老支书,是“张”姓家族长辈,为人正派、厚道,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可处可信可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决认真,不打折扣,受到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的恳定。

    他利用自已烧石灰的技术,盘石灰窑烧石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引导农民春种西瓜、秋种雪菜轮作,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瓜菜售往贾汪、徐州等地。使这个小村庄的村民逐步过上了宽裕的生活。

    老书记的接班人,有过乡政府工作的经历,象老支书一样,忠实可靠,在当今大环境下,廉洁自律,为高山前勤勤恳恳工作三十年,在老书记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就是这一“老”一“少”的撑舵人,“老”的已过逝多年,“少”的也光荣退休,却带出了高山前村的好民风,几十年来,村里连一个赌博的都没有。当今的高山前,就象镶卧在群山中的一颗小亮丽名珠展现在鲁苏交界线上,山坡地里,政府扶贫打了5眼智能机井,电卡一刷,浇灌着满山遍峪的西瓜、花生、雪菜。新农村建设,村后姬楼通往S231的四好农村公路贯通东西,村里水泥路户户通。家家注别墅、大平房。一派生机,前途似锦。

    2025.8.15)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责任编辑:宁静致远)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