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记者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会展中心看到,三大展区布展已进入收尾阶段。据了解,本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后,为期5天的盛会将会让喜欢非遗的市民大饱眼福。
部分非遗提前亮相,游客提前饱眼福
5日上午,非博会会展中心A展区的省区展位已安置完毕。记者看到无论是灯光设施还是展位装饰都显得颇为喜庆,展区内部也多了一些为游客提供协调引导等服务的志愿者。由于展位布展已经完毕,一些游客和市民则迫不及待地提前来到展区内部,一饱眼福。
“今天过来主要是游古城的,可发现这些非遗展馆设在古城外面,所以就过来看看非遗项目。确实不错,有些非遗项目还是第一次见到,太精彩了。”从外地来的游客马丽君高兴地说。与游客马丽君一样,很多市民都提前过来探班,流连忘返,频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下午四时,记者在A展区现场发现,贵州展团的泥塑、苗绣,广西展团的壮族织锦技艺、花竹帽,天津展团的益德成鼻烟制作技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项目已开始陆续布展,一些布展完毕的非遗项目面前,吸引了众多观众围拢欣赏。现场只有几个非遗展位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员工忙着打扫卫生,或者更换一些装饰品。
“现在各省区的非遗展出项目正在布展,今日布展工作将会全部结束。此次非遗博览会邀请的非遗传承人1800余人,以及确定参会的767个非遗项目将会在三大展区新装亮相。”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同时工作人员说,由于三大展区展示的非遗项目不一样,为了方便观众辨别,在A1区的南门也已张贴了三个展区的位置图并注明所展省区以及非博会期间将要举行的重大活动。
为营造“场景再现”,传承人花5天设计展区
据介绍,作为本次广西展团展出的非遗项目苗族泥塑,5日下午,传承人王登书早早来到设置在A2馆一层的展位前布展,只见他将精心准备的各种形状的泥塑摆放在一段黄绸缎上,显得格外漂亮和扎眼,不时有被吸引的市民驻足观赏。“我是4日中午到的枣庄,接着就赶过来了。这些泥塑都是今天上午摆上的,提前摆上新鲜一下,也增加点儿人气。”王登书的泥塑外形设计采用飞禽走兽、十二生肖,小如鸡蛋憨态可掬,大如拳头惟妙惟肖。更令人惊奇的是,每个泥塑的表情各异,动态十足,令人叹为观止。
在众多已经布展结束的非遗项目之中,位于B馆一层的青岛市民俗文化体验区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在展区内设置了锅、灶,炕伴有红色窗棂并贴有门联,喜庆十足,有种过春节的气氛。许多在现场工作的人员,都被别致新颖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市民惊喜不已,纷纷驻足拍照。
“现在展出的这套,已经是第10套了。之前在国外都是采用这种风格,我们称之为青岛大院。这是我自己设计创作的,我花5天架设这个大院。我认为这样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还原非遗的真实来源,打破展架式的固定展出模式,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在这个大院内,设置有小中堂、锅灶、炕等胶东传统形式,将非遗‘场景再现’,这样立体感非常强。”青岛市民俗学会会长、本次展出青岛展团的负责人田清来高兴地说。
非博会未开幕,展出的作品已被预订
虽然非博会开幕式6日才举行,但是令董现行想不到的是,5日下午他刚刚摆好的古兵器就有人开始预订,这让他有点喜出望外。来自济宁展团的董现行出生于兵器制作世家,传到他已经是第四代了,这次他作为“董氏古兵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来到了枣庄。
“我是5日中午开车从济宁赶过来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非博会。非常高兴,下午刚挑选了几件作品摆上架子,就被人预订了两件。”为了这次非博会,董现行做了精心的准备,他几乎将自己打造的经典作品都拉了过来。“这次我一共带来了400多种冷兵器,现在展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在董现行的兵器架上摆放了刀、枪、剑、戟、斧、钺、勾、叉等兵器。丈八蛇矛、青龙偃月刀、黄忠刀等经典大刀令人目不暇接。
记者了解到,位于B馆三层的枣庄展团参展的滕州木雕、张汪竹木玩具等许多展位已经布展完毕,盛装待客。本届非遗博览会上,枣庄市24项非遗产品参展,其中有10个特装展位,分别是洛房泥玩具、张范剪纸、麦秸手编、伏里土陶、葫芦雕刻、猴姥姥、松枝鸟、张汪竹木玩具、石榴盆景和贺氏砖刻佛造像;标准展位14个,分别是运河梁氏石刻脸谱技艺、贺氏砖雕、鲁绣、齐村砂陶制作技艺、张汪竹木玩具、割绒鞋垫、虎头鞋帽、枣庄泥塑、草编、枣庄面塑、民间缝绣技艺、竹雕、邹坞面塑、木雕。枣庄厅整体造型以最具枣庄非遗特点的柳琴为元素来,结合运河水系巧妙构思而成。(李泳君)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