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台儿庄区涧头集后洪庙--诉述远古的故事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庙宇通常是指供神佛或历史上名人的处所,具有祈福纳祥、消灾解厄、祈求平安、教忠教孝的作用。早就听说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后洪庙村就是个富有传奇故事的地方,在桃红柳绿之时,我们慕名前往去聆听那远古的故事。
            经过涧头集镇驻地西侧的206国道刘庄段,向东不远便来到了后洪庙,在村子东首巧遇95岁的马在唐老人等在闲谈。马老虽已是耄耋之年,但是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说起后洪庙,老人抖着花白的胡子,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众生敬奉圣母女娲
     

            后洪庙,原名后土洪庙,现在涧头集镇后洪庙村尚存部分遗迹。传说在黄帝以前很早的年代有一位伟大的女神——女娲,她捏土造人,被民众传誉为人类的圣母。远古时代当地民众就有“皇皇帝天,皇皇后土”之说,民众源于黄天后土传说以及对女娲的崇拜,建起后土庙供奉女娲圣母娘娘。原庙宇高大宏伟,各地前来礼拜、祈福、许愿、还愿的民众几十里外就能远远看到红色的庙宇,女娲就是当地众生敬奉的后土庙中女神——圣母女娲。
             当年在后土庙里,东西五虎殿堂庄严肃穆,神像林立。他们是分管华夏群山的五岳大帝:东岳大帝黄飞虎、南岳大帝崇黑虎、中岳大帝闻聘、北岳大帝蒋英、西岳大帝蒋雄。故后受遣后土庙,肩负起护卫后土圣母的神圣使命。
            为什么要黄飞虎等保护女娲圣母这位女神呢?据《封神演义》记载,商纣王在位时,西宫娘娘黄妃的哥哥便是武功盖世的武成王黄飞虎。商纣王文有闻太师,武有黄飞虎,治理得天下四时康泰,国祚绵长。然纣王荒淫无道书写淫诗亵渎女娲圣母。更为甚者,造炮烙之刑,设肉林酒池;剜比干之心,囚其子为奴。因听信妲已谗言君戏臣妻,逼迫黄飞虎的妹妹黄妃娘娘活活地摔下了摘星楼。黄飞虎为报辱妻害妹之仇反出五关,投奔了周武王。此后,黄飞虎会同姜子牙三进碧游宫,火烧邬文化,智取游魂关,终于把商纣王四面围困,使这个昏君自焚在摘星楼上。
     
     

    庙宇变迁经历沧桑
     

             由于历代战乱与自然灾害,加之年久失修,后洪庙至唐初逐渐毁坏。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当地于百废俱兴的唐代盛期又在后洪庙的原址上,为泰山神黄飞虎修一独立庙宇。相传东岳大帝是掌管人间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神仙,又名“天齐神”,故此庙俗称“天齐庙”,亦称“东岳庙”。寺庙十分壮观,寺院坐北朝南,前为山门,门内有钟、鼓二楼及雄伟壮观的天齐殿,它是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东岳庙坐北朝南,有山门3间,东西厢房各7间,主殿5间,为砖木结构,灰墙圆窗。其主殿5间为宋代建筑,经元代重新修整,道光18年再次重修,二层楼上全是木质结构,是少见的砖木结构殿宇,过去求婚男女均到此叩拜。正殿的东侧有子孙娘娘殿,是求子处。庙内古碑古匾众多,记录了建庙历史和捐款的工商号及人员名单,对研究当地历史有很大参考价值。此庙于1942年被当地土匪“龙瓜屋子”拆除,拆下的料物被拉到涧头集建设大兵房和碉堡,庙内石碑被运往运河岸边为日本兵修筑工事。
            据老人讲,天齐庙在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尚有前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寝宫。寝宫内供奉着黄飞虎的夫人去宵娘娘和妹妹琼宵碧宵娘娘,她们都被封成了人间的送子娘娘,为民间的新婚夫妇拔花送子。
     
     

    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寺庙文化涵盖范围很广,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特别是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1940年前,天齐庙的香火很盛,天齐庙会每年从农历三月二十八开始至四月初二结束,整整五天的时间。庙会人山人海,热门非凡,庙内则香烟缭绕,钟鼓悠扬,求神拜佛的“信男善女”络绎不绝。庙会上前来上香许愿的也不少,一旦遂了愿,前来还愿的场面那叫一个热闹,前面是乐队,紧跟其后的是还愿者与各类贡品等,再往后是亲友与看热闹的众乡亲,相应的还愿礼拜程序一个接着一个,热闹而隆重。
            庙会第一天先请天齐庙里的道士念经,再扎大彩棚、放鞭炮,还要安排唱戏等娱乐活动。庙会专门搭建了一个高约3米、长宽各10米的大戏台。原先每逢庙会,男女看戏时必须分开,男的站一边,女的站一边,就是夫妻也不能站在一起,因为男女授受不亲。时至今日,虽然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仍然沿袭着古庙会,但已没有那些讲究了,大家或赶会购物,或看戏聊天。铁器市、木器市、石器市、柳编市、牲畜市、果品市、蔬菜市、食品街,书场、马戏、把势行延绵数里。
            除了庙会,关于天齐庙的另一件盛事便是“祈雨”了。据村里老人们讲,天齐庙的“祈雨”活动起源于宋代,每逢大旱,附近的人们就组织一支“祈雨”队伍,前往天齐庙“祈雨”。
            “祈雨”活动非常讲究,队伍最前面打着大旗,旗上一般写着“风调雨顺”等吉祥话。队伍里的角色众多,有村民扮装的“老龙王”,“老龙王”身穿大袍,坐在四人抬着的“龙椅”上,样子十分威武。紧随其后的是由村民装扮的“雨鳖子”,他们脸上各画着一只张牙舞爪的“水蝎子”,身穿彩色服装,每人手持两根花棍,边走十字花步边向龙王摇晃。还有身穿蓝色服装的“捕捞王”、“分水夜叉”、“雷神”、“霹雳将军”、“风婆婆”、“雨婆婆”等,整个“祈雨”队伍能聚集200多人。沿路村庄的村民为了迎接“祈雨”大军的到来,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在自家门口备下稀饭、干粮等,慰劳“祈雨”队伍。大队人马到达天齐庙后,先在庙内焚香、烧纸,然后由“老龙王”领头跪拜,并在正殿向天齐老爷“讨签”。授签后,庙内的道士根据签文告诉人们:天有大雨,赶快返回。祈雨大军领旨后,飞奔返回,每次刚到村头,瓢泼大雨便倾盆而下。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祈雨”活动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早已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举行过声势浩大的“祈雨”活动。用现代的眼光看,“祈雨”总是带有那么点迷信色彩,但它也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反映了人们对五谷丰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张严新 张涛)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台儿庄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