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2011年进入台儿庄古城以来,才感觉古城的春节年味尤其的浓,尤其的特别,也尤其的让人缅怀留恋。
本来这个在战火中重生的鲁南重镇,因为依山靠水,又因为周围方圆上百平方公里的乡野农村,有着固有的春节习俗,那些习俗,在这个繁华喧嚣的时代里本来几欲被淹没殆尽,但是在古城里面却依然将这些习俗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保留了下来。
1938年那场中日大战,恰好是当时的春节过后不久,也就是农历的二月十五。虽然已经过去春节好些天,但是可以想象,那年的春节整个鲁南人民是在怎样的一种激烈地备战和紧张地守望及不安中度过的。正月过后的一个半月后,这个小城在激战中成为一片废墟。
而如今,仍然是那时的正月,小城穿越战火而重生。整个城却一如当年,淳朴的民风,醇厚的习俗,繁华的古镇,古朴的街市,鲁南水乡的年味,在古老中一直沿袭,没有失却,没有淹没。
整个街市自除夕前夕,大红灯笼挂满了家家户户的徽派、晋派、京派的大门楼前,红红的春联早已贴在了家家户户的门上;锣鼓在街市上随时可以听到闻到;耍猴的人牵着猴子在广场里刷着,玩魔术的老人变幻着手中的魔术,身侧时时都有围观的人群;皮影戏在朦胧的夜晚继续上演着千年以前的传奇;柳琴戏唱起了开年大戏,耍龙灯舞狮子从初一以后每天都会在街上看到;捏泥人、踩高跷、贴糖画、卖年画一如既往地展示着热卖着;张家狗肉、台儿庄千层饼、枣庄煎饼,萝卜炸丸子,地瓜花生糖都是此地人的过年必备。
太阳不乏诗意的红彤彤暖洋洋地照在古城上空 ,城中大街小巷,长桥短桥,回廊里,茶馆中无不挤满了游人;长长的运河里游船拥挤,划船的妹子撑着竹篙唱着民谣慢慢地划向岸来;孩子们举着风车,拿着花鼓,攥着糖葫芦跟着大人在街上肆无忌惮地钻着。
说书的,耍把戏的,唱渔鼓的,卖吃的,卖喝的,卖玩儿的充盈着每一条街每一条巷。
庙里的香火比之以往更加旺盛,香客挤满了院子,挤满了大殿,香烟在院子上空萦绕,祈祷挂在每个人虔诚的脸上。
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从朝到夕,不断地涌入人群,成百的上千的,成万的几十万的,挤得人站不住,挤得路边的摊子要倒,挤得大人拼命地喊孩子,叫卖声,吆喝声,说笑声,整个城沉浸在沸腾中。
古城的年味,鲁南的年味,最古老最原始而又充满风情的年味。进得城来,可以无拘无束地享受乡下的年饭,民间的除夕,鲁南的风俗,古老的传统,还有穿越明清的遗风。 你我融入拥挤不堪的人群,正好进入了那幅清明上河图。
美哉古城,美哉春节美年华!(杨成骏 吴敬凤)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