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 活动>>正文内容
  • 八旬老兵台儿庄寻故地:只为六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杨成骏图文报道)秋日的台儿庄兴中广场,阳光正好。一位老人驻足张望,不时向路人询问 “台儿庄公社北关五队” 的去向 —— 他是来自泰安的臧先生,已过八旬,专程来此圆一个藏了六十年的心愿。

    时间回溯到 1966 年,年轻的臧先生还是部队里的军医。那年,部队奉命赴各地 “支教”,他与战友们一同来到台儿庄公社北关大队,被分配到第五生产队的魏大娘家居住。当时的北关五队还没有自来水,日常用水全靠肩挑。从魏大娘家到剧院以南的远河,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臧先生每天往返数趟,一挑就是九个月,把清冽的河水送进魏大娘的水缸,也把温暖留在了这片土地。

    六十年光阴流转,台儿庄早已换了新颜。城市改造与古城重建的浪潮中,北关五队的旧址被纳入复兴楼及以西景区,原住居民也陆续搬往城外小区。当我告知臧先生这些变迁时,他眼中掠过一丝怅然,随即又追问起魏大娘的近况。恰巧此时,家住原剧院北侧、北关四队的黄先生路过,听闻臧先生的来意,他连连点头:“你说的魏大娘,还有那些老街坊,我都认识,只是可惜,他们都已不在了。”

    得知故人近况,臧先生沉默片刻,却很快舒展了眉头 —— 能在家人陪伴下踏上故地,哪怕只是看看曾经的方向,对他而言已是莫大的慰藉。他指着古城方向,反复确认 “这就是当年北关五队的位置”,激动与感慨写在脸上,仿佛压在心头多年的心愿终于落地。临别前,我们一同合影留念,我细细为他指明古城的入口,告诉他沿着复兴楼往西走,还能寻到些许当年石板路的痕迹。

    暖阳下,臧先生的身影渐渐走向古城,步伐虽缓,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六十年前的经历,连接起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牵挂;如今故地重游,时光或许改变了街巷模样,却从未冲淡那份藏在岁月里的温情。

    事后两天,我一直在沉思,也被这位老人家的执着所感动,如果不写篇文章表达一下,实在是过意不去,更让我相信的是,只要是美好的东西一定会让人记得,让人回味。(于2025年10月19日夜)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