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老台儿庄轶事之七兰陵县委驻地印记》作者:于景志《老台儿庄轶事之七兰陵县委驻地印记》 1949年春天来得早,二月里台儿庄冻土层刚化开些,山东省兰陵县委就从苍山县王庄村迁了过来。那时我家通信地址是“山东省兰陵县顺河乡光明街”,这个地址用了四年多,1953年7月兰陵县撤销,它便成了老物件。 县委驻地离我家很近,往北走百十来步就到,在原二中西门顺河的板桥汪西北角。院子敞亮,大门朝东,院墙是砖垒的,虽高但顶子不齐。县委北边紧挨着公安局,三间过道屋当门厅,中间那间的门坎很显眼,用白灰抹了块长方形牌子,写着“兰陵县公安局”六个黑字 ,到文革初期,字的轮廓还清晰可见。公安局门口的路十分便利,往东直通新东门,往西能拐进老街的青石板路,当时挑担子、推独轮车的人每天都在此来来往往。 县委西边是条南北向车大路,武装部大门向西对着这条路。兰陵县撤销后,台儿庄归峄县管辖,公安局和武装部仍在原地办公,原县委县政府那片房子改成了二中教师宿舍。我记得文革前,宿舍大门上有个青砖砌的牌坊,白底黑边,“中共兰陵县委”六个红漆大字十分醒目,路人总会多看几眼。 这片地方很特别,离清真寺不远,也是台儿庄大战巷战的主战场。县委大门两侧的砖墙布满弹坑,有的能塞进半个拳头,都是当年战斗留下的伤疤。我四五岁时,邻居徐生州大哥哥常带我在那片转,为奶奶捡烟蒂。七八岁时,我就敢自己去汪边、老墙根,捡弹头、弹壳和字钱铜板。 下暴雨后,老县委驻地的汪边最容易有收获。雨水冲开泥土,弹头弹壳就露出来。有一回我捡到一把生锈的手枪,玩了好几天,最后被大人当废铁卖了。 最难忘那次大暴雨,雨没停我就披着旧蓑衣跑出去。在汪边泥水里,先摸到几个铜板,接着捡到弹头,最后摸出一块银元与一块刻着“三两”字样的铜块。我跑回家喊爷爷,下午爷爷带我去“大局子”卖了换钱。爷爷很高兴,带我去街口瓜摊买了个十三斤重的大西瓜。当晚全家围坐吃西瓜,瓜瓤红亮,甜汁顺着手指滴,那甜味至今难忘。 如今的台儿庄变化巨大,城区不断扩展,比解放初大了十几倍,高楼林立,马路宽阔,生机勃勃。当年在老兰陵县工作的领导早已离世,可地下的弹头弹壳,带着往昔的烟火气,见证着民族的苦难与中国人的硬气,这些记忆,永远不会被忘记。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挑水》作者:单立强[ 09-04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