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中秋对话古城明月》作者:张玙璇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中秋对话古城明月》

    又是一年中秋,

    心中无名忧愁:

    并不是“爱赋新词强说愁”,

    都说人生如秋,

    一念成愁,

    岁月不曾停留,

    我的脚步亦未停留,

    往事泛黄,

    岁月消瘦,

    曾经多少事欲说还休。

    无言独上城楼,

    台儿庄古城的明月,

    照我心头。

    我问明月“向何处,去悠悠”?

    明月无声,晚风轻柔,

    也许,

    是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或是来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或是来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也许,

    是来自王维诗中的“竹里馆”,

    或是来自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

    或是来自王昌龄诗中的“芙蓉楼”。

    那诗词里的一轮千年明月,

    曾经在清凉之夜,陪过李白月下独自酌酒、

    曾经在白露时节,抚慰杜甫夜里思念离愁、

    曾经在密州古城,相伴苏轼欢饮度过中秋、

    而今,

    此刻,

    在运河的波声里,

    在古城的清风里,

    也陪我过了一个中秋,

    我心澄澈,

    与明月共悠悠。

    我愿在一个月色黄昏,

    荡一叶扁舟,

    欸乃声里轻轻荡过小桥,

    载着许多愁,

    寻觅唐诗宋词中的晓风残月、杨柳岸、古渡口,

    荡漾、停留、等候……

    作者小记

    张玙璇,女,祖籍微山县韩庄镇,生于台儿庄。性格内向,喜欢安静,远离喧嚣。本来爱好文科,大学却学修工科。自幼受父亲张宜华的影响,平日闲暇愿独自在书房,翻翻书、读读书。诗词、故事等偏爱清新婉约,父亲教习古体诗词,因格律深奥难懂,反而喜欢新体诗。偶尔写写书法,习练欧体,但一直写不好,旨在书香与墨香中寻找静谧。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