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档案无言,历史有声:父亲尤广才的抗战足迹与时代回响(图)刘同林摄影:尤广才,1919年9月3日生于山东台儿庄。1938年,台儿庄战役的炮火震彻故乡,十九岁的他含泪跪别母亲,踏上了离乡之路。得知我军大捷,他毅然投笔从戎,后考入黄埔军校十六期,人生的轨迹从此改变。1944年4月,他奉命调入印缅战场,编入中国驻印军战斗序列。飞越凶险的“驼峰航线”,作为第五十师特务连连长,他亲历缅甸密支那战役与西保战斗,在异域战场上挥洒热血。那些遥远的地名,因父亲的足迹,深深烙印在后人的记忆之中。
六十年后,历史的见证不期而至。2005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原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的女婿晏伟权先生,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获《陆军第五十师缅甸西保战役有功官兵勋绩表》,其中记载了时任上尉连长的尤广才因作战英勇受到表彰。表中评语写道:“忠勇果敢,指挥从容,行动坚决……”这份跨越一个甲子的官方认定,让年迈的父亲感慨万千。于他,昔年奋战是青年天职;而在国家档案中留下姓名,则是戎马生涯中最珍贵的荣光。
2014年,是尤广才人生中格外璀璨的一年。作为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代表,他两次受邀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获国家领导人接见。同年,他以二战老兵身份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出席《国家记忆》展览开幕,参与多项抗战纪念公益活动。他的故事被十余家媒体传播,个人命运与国家的记忆紧紧相连。
历史的回响并未停歇。在央视记者的协助下,武汉档案馆找到了他战干团时期的名册;2022年4月,云南祥云县档案馆又发现他于1944年赴印前,作为特务连连长领取军毯的亲笔签名记录。岁月无声,档案有痕。南京、武汉、祥云三地的档案记录,如拼图般彼此印证,无声而坚定地讲述着那段完整而真实的抗战历程。
翻阅父亲遗作《血鉴》,那些年轻而鲜活的身影仿佛穿越时光而来。他们以血肉之躯抵御日寇铁蹄,为民族存续与国家独立誓死而战。字里行间,不仅是战争的纪实,更是一代人的信念与牺牲。 父亲尤广才的故事,也见证了一段跨越国界的友谊。2009年,他应黄维将军后人黄惠南之邀,与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上校会面,以英语讲述自己在中缅印战区(CBI)的作战经历。2014年,在《国家记忆》展览上,他与伊斯特布鲁克再次握手。这张象征友谊的照片,于2023年9月1日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成为中美民间友好的生动见证。历史告诉我们,纵使文化各异,人类仍能为共同价值携手前行,建立跨越世代的理解与情谊。
2025年10月27日,尤广才的个人档案正式入藏其出生地——台儿庄区档案馆。这一次“归来”,让他的抗战记忆永远留驻于这片他曾跪别却又终生眷恋的土地。这不仅是对一位远征军老兵个人功绩的铭记,更是对全民族抗战历史的深切致敬。台儿庄档案馆表示,将妥善保存并深入研究这批档案,通过多种形式弘扬抗战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尤广才是幸运的。身后六年,抗战胜利八十载之后,他的人生轨迹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再度交织,完成了历史的“起承转合”。档案不语,却掷地有声;功绩表上没有形容词,却承载着真实千钧。
守护历史的痕迹,尊重历史的亲历者,不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未来。唯有守候民族的集体记忆,我们才能在历史的基石上,开创更加光明、更加坚韧的明天。 (作者:杜恒 尤广才之女曾任中国驻芬兰使馆商务处二等秘书、中国驻马达加斯加使馆经商处一等秘书)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台儿庄区博物馆开展备案现场评审工作(图)[ 11-03 ]下一篇:台儿庄:席福山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 1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