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古籍寻踪】《夜雨秋灯录》中的台儿庄侠烈女子王大姑
(黄振\文)近日,在一场文化交流活动中,我偶遇台儿庄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好友张舜历先生。谈及我此前撰写的《古典名著中的台儿庄》一文时,张先生兴致盎然地提及,清代文言小说集《夜雨秋灯录》中,收录着一篇发生在台儿庄的《王大姑》故事。
《夜雨秋灯录》书面 这部被誉为"清代文言小说压卷之作"、风格近于《聊斋志异》的古籍,竟藏着与台儿庄相关的文字印记,让我顿时心生探究之意,随即着手搜集资料,现将相关始末与感悟整理如下。 《夜雨秋灯录》的作者宣鼎(1832—1880),字子九,号瘦梅,安徽天长人,是晚清集小说家、戏剧家、画家于一身的文艺大家。他少年家境优渥,弱冠后家道中落,曾以卖画、入幕维生,坎坷的人生阅历为其创作积累了丰厚素材。40岁那年,宣鼎暂居兖州滋阳署,病中恰逢"愁霖滴沥,冷焰动摇",遂决心"取生平目所见、耳所闻、心所记忆且深信者",仿稗官野史体例创作小说,历时两年终成此书。1877年,该书由上海申报馆以仿聚珍版印行,一经问世便"传布颇广远",不仅出现大量赝本,更有《病玉缘》《捆仙索》等十多种故事被改编为戏曲,影响深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其"笔致纯为《聊斋》者流",区别在于书中狐鬼故事渐稀,而世俗人情、儿女情长之作更盛。!
《夜雨秋灯录》插图一 这部共8卷115篇的小说集,题材包罗万象,既有抨击封建礼教的呐喊,也有揭露吏治黑暗的锐评,更有歌颂侠义贞烈的篇章,其中《王大姑》便是聚焦台儿庄的侠烈故事。原文记载:"峄阳西南,邻丰沛诸境,台儿庄当其冲。庄有巨族王氏,所居比栉",清晰点明故事发生地。王大姑身为王氏女,貌楚楚而性敏慧,自幼诵读《烈女传》,对曹娥、庞娥等孝烈女子深怀敬仰。她嫁与某生后,丈夫身患顽疾,她三割臂肉为药引仍未能挽回其命,欲殉夫却念及双亲而止,被兄长懋修接回娘家后,代兄尽孝,"定省温清之善,直钗而弁也",全族无不称贤。
《夜雨秋灯录》插图二 清末捻军作乱,"风鹤宵警,鬼车夜号",身为族长的王父召集族人迁徙,众人皆忙于收拾辎重。王大姑力排众议:"仓猝出奔,全赖牛车代步,载人行犹速,兼物行则滞,遇贼必因物丧命",提议"掘地藏物,单车载人",族人依计而行。不料行至十里外突遇贼兵,贼兵见众人服饰整洁,料定暗藏财物,以屠族相胁。危急关头,王大姑含笑下车,谎称自己是族中管钥人,愿引贼兵前往藏金之地,实则以目示意族人速速逃生。她将贼兵诱至一空村大宅,以煮茗待客为由稳住贼众,待众人松懈之际,自缢于梁上。贼兵恼其欺骗,欲亵渎尸身,刚解下遗体便有一贼暴毙,似遭神谴,其余贼众深知贞烈不可犯,罗拜而去。王大姑以一己之命,换得全族百余人平安,其节、孝、烈、智,令兄长懋修恸哭感叹:"舍一己命,全二老命,且全合族命,须眉已难,矧巾帼乎?"
《夜雨秋灯录》插图三 在清代文学星河中,《儒林外史》《野叟曝言》《夜雨秋灯录》等著作皆有对台儿庄的描写,这绝非偶然。明清时期,漕运的兴盛让台儿庄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商船云集、市井繁华,独特的经济地位与人文风貌,吸引着文人墨客驻足。他们将这座小城的烟火气、侠义风融入笔端,让台儿庄在古籍中留下了鲜活印记。王大姑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侠烈传奇,更折射出明清时期台儿庄的社会风气与人文精神,为这座古城的历史文脉增添了厚重一笔。如今重读这篇古籍文字,仿佛能穿越时空,看见那位聪慧果敢的女子,在风雨飘摇中撑起一族安危,也让我们在古籍寻踪中,更深刻地读懂台儿庄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传承。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读李振启部长《谈贺窑古村文旅资源》有感(图)[ 11-17 ]下一篇:《芦苇与竹》作者:单立强[ 1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