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考上大学时,我很讨厌我们台儿庄古运河的方言,因为我本人的台儿庄古运河方言太重,所以,它影响了我,使我的普通话测试成绩总不太理想。后来,对台儿庄古运河方言,我越想摆脱它越摆脱不掉,好像缘分很深似的。自从一年前我开始留意于兹,进行细心收集,认真整理台儿庄古运河方言以来,对台儿庄古运河方言不仅不讨厌了,而且越来越喜欢它了,越来越不想摆脱它了。我个人认为,包括台儿庄古运河方言在内的各种方言,都包含着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也可认为方言就是一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保护和传承,在普及普通话大范围内,我们也应该给台儿庄古运河方言留下一个它应有的空间。
在现代精神文明社会中,中国推广普通话已有50年,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已超过50%。在现今普通话一统天下的时代,保持方言的纯洁性显得更为重要。大家平时交流都用普通话,这样势必会造成方言文化的断流,标准语独尊而乡音泯灭,这将是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近年来方言日趋式微更加让人隐隐担忧。多年来,普通话在中小学校园、大学校园强势推广,一些学校甚至明令禁止师生在学校讲方言,使很多人产生这样一种认识,方言没用了,也使中小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越来越不会讲方言,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方言正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不仅如此,从婴幼儿开始,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的文化水平较之二十年前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娃娃从小开始接触方言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从另一方面讲,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体越来越普及了,其档次、功能越来越高了,娃娃从小开始接触普通话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了,而接触方言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这样的文化底蕴下,方言土语反倒成了值得留恋的“文化遗产”,乡土味道也能给文学创作提供源泉。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些曾经伴随我们的方言土语慢慢消失所以,如果再不给台儿庄古运河方言留个空间,这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没有办法保护和传承了。
大家知道,任何一种语言包括台儿庄古运河方言都不单单是文字和语音的问题,都包含了各个族群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无论是几亿人能讲的语言,还是只有几千人听得懂的语言,都在传承着人类的文明。一种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历史的终结、一种传统的消亡、一种文化的灭绝。随着一种又一种语言的消失,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不断遭受损害,文化的丰富性逐渐萎缩单调,人类就将生活在褪色的文明中,这恐怕不仅是失去语言的那些族群的悲哀,也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每种语言包括台儿庄古运河方言的文化价值都值得尊重与传承,而一种语言的文化价值其实还包括方言的存在。我不知道其他语种的方言状况如何,但我们中华民族的方言别有情趣。记得相声大师侯宝林就曾经与人合作说过一段关于方言的相声,听众无不会心莞尔。(这里顺便提一句,这相声就很讲汉语特色,也常借助方言凑趣。)更值得说道的是我国的戏曲,上百种不止吧?占据国剧地位的京剧固然很优秀,不同地区还有各种地方戏,当地人喜欢,到了外地也很受欢迎,很多地方戏的唱段在当今这个传媒发达的时代几乎是家喻户晓,甚至很多人耳熟能详,堪称经典。每种地方戏都是以方言为基础的,没方言,这些地方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方言如被消灭,这些珍贵的地方戏文化遗产就无从继承,就真的成了“遗产”。难道因京剧是国粹,我们就只听京剧而把地方戏忘到九霄云外?地方戏其实也是国粹,消灭方言丢掉地方戏,简直是对我们的化和传统数典忘祖。也许,谁将来会用普通话表演地方戏,先试试啥味?不叫人笑掉大牙才怪,那跟英语演唱京剧一样可列入小品了。
台儿庄古运河热土上人杰地灵,且不说她历史如何古老悠久,暂勿论她物产如何丰饶,单是台儿庄古运河方言中那颠扑不破的真理智慧,那轻快爽朗的机智幽默,那广博悠远的古音雅韵,就会使人感觉琳琅之声盈耳。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台儿庄古运河方言中的谚语、成语、俗语很多,这些语言均是台儿庄古运河人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经验、人生观的结晶;有些台儿庄古运河方言说起来也平淡无奇,却包含了自然界事物的规律和不讲自明的道理;若论起农事,实践经验的总结就更多,几乎够得上一部《农政大全》了;台儿庄古运河方言土语中,有许多话“土”得掉渣,细考起来却那么古雅源长,台儿庄人说话,“漫不经心”的便会道出一些文言虚词;有时利用谐音,也可生出些俏皮尖刻来; 有些土语的形象生动,巧妙质朴,真让人笑叹,难为他怎么能想出来;台儿庄古运河方言亦俗亦雅。如:步行称“步辇”,比之“安步当车”更胜其浪漫;台儿庄古运河方言生动传神。如:来不及办理之事为“立马叠桥”;没有长远打算说是“吃清起(清早)不问晚上”;台儿庄古运河方言幽默风趣。如:时间短为“一屁时”;关系硬为“得人”;嘴馋好吃为“嘴头子拉溜地”;溜须拍马为“舔腚眼子”,讥刺可谓是入骨三分。台儿庄古运河方言土语因其哲理深刻、形象准确、淳朴深厚、幽默尖刻、细腻微妙等特点,涵盖了生产、生活、家庭、社会、人类、自然的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方言土语也只有偏远的一些老人在用。台儿庄古运河方言之宝藏,车载斗量,美不胜收,这是台儿庄古运河人的天籁,是我们丰富的精神生活的神韵。我们不能不给它留个应有的空间啊!
我们台儿庄古运河方言也是乡音。“乡音难改”,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眷恋着乡音,多少背井离乡的游子在异乡听到熟悉的乡音总是无比激动。乡音或者方言,就是故土就是亲人,已融进了人们感情,如何割舍?我国一些地方电视台都不说方言,你根本就分不清哪跟哪。方言所能表现的地方文化被排斥被边缘化甚至在被消灭了,我们的语言也将越来越单调而丧失活力。事实上,政府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也很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吗?曾经帮助没文字的少数民族创造文字。前几天,我把我整理的三千多个台儿庄古运河方言词汇给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年龄较大的台儿庄人寄去了,目的就是想让他们随便看看的,看看他们还能知道多少“乡音”,看看他们还能找出一些乡土味道吗?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收到这封即将泯灭的乡音以后都说兴奋、激动,倍感亲切。
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在大都市里,什么都是时髦的,这么时髦了还有说上海的土话的吗,回答是肯定的,有!我曾经听说过,上海将在校园内为沪语保留一定空间,我认为,这种做法可看作一种文化保护,值得我们台儿庄古运河方言的保护和继承来借鉴。据说,沪语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钱乃荣教授编写了一本小学沪语教材———《小学生学说上海话》,这一本小学沪语教材进入校园了吗,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说正宗上海话了吗,我不太清楚,但是,上海方言进校园,让小学生学习上海话的想法和做法,我认为值得肯定。和上海相比,土得掉渣的台儿庄如何能把土话丢掉呢?我们台儿庄古运河方言不一定进校园,只要还能留有一定空间就可。即使进校园也不为过,现在不是鼓励各学校编写地方教材吗,何不把它也编进去呢?
凡地皆有方言,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各地各民族交汇之频繁,自然孕育了风采各异的方言。在语言这个大花园里,富于地方特色的台儿庄古运河方言自然也是艳丽一枝。让这一枝艳丽的花朵开得更美丽一些吧!新时代的台儿庄古运河方言之花应该有一种新力量!(山东省枣庄二中 李敬沛)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