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的一个上午,当我又收到老家一个信件的时候,心里顿时一沉,也不由得警觉起来。
2003年结婚后,我和妻子谢雨花一直在千里之外的城市打工,一年到头很少回去,尽管分了家,但家里的事基本上还是父母作主。十年来,我收到不少的信件,但有两个却使我终生难忘。一个是打工当年,村里要我交清全年的农业税款;另一个是6年前乡计生办要我妻子回去进行环孕检。他们把文件规定送到家里,父亲再用信件的方式转寄给我。文件规定的措辞都异常强硬,像圣旨一样,并且还限定了苛刻的时间和一系列可怕的处罚措施,没有丁点儿价钱可讲的余地,言辞令人不寒而栗。尽管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事,但这在我心头上、精神上、人格上带来了不小的伤害,是刻骨铭心的。
我拿着这个挂号信件,睁大眼看了看封面,竟然是老家的乡政府寄来的,厚厚的一沓,和前两个父亲转寄的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于是,我的怒火不由得从心里烧到了头顶。他妈的,不知又是什么鬼把戏!我心里骂了一句,拆也不拆就把它摔在了地上,还狠狠地踩了几下,然后便在一旁抽着闷烟,低头沉思了起来……
农业税款已经不用交了,妻子也做了节育手续,自己又没有干过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公民,还有什么呢?我的眉头越皱越紧,喷出的烟雾也一口比一口大。难道说是家里出了什么事?但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几天前父亲才打来电话,说一切都好。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十多分钟过去了,也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就在这时,妻子过来了。她见我这副模样,问明情况后,一边捡起信件,一边说:“想什么,拆开来看一下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
我诚惶诚恐,忐忑不安,盯着妻子的手。拿出来了,有一本小册子,《惠民政策阳光手册》几个字特别显眼。小册子二十多页,里面的内容包括惠民的政策文件、有关补贴及负担一览表等;还有一张粉红色的纸张,像街头发的广告宣传单大小,仔细一看,是印刷品,标题是《致外出打工朋友的一封信》,落款是老家的乡政府,还盖着鲜红的公章。上面除了姓名是手写,还印有这样一些内容:
尊敬的王安平、谢雨花朋友:
你们多年在外打工,辛苦了!在这里向你们问好。这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主要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如收费、补贴等。为了便于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这些方面的政策规定,乡政府特编印了这本小册子,对农业生产、教育生活保障、医疗卫生、就业再就业等政策问题进行了解答,列举了有关的收费项目、标准,对惠民政策补助补贴的范围、规定也作了介绍,希望它能帮助你们及时准确地掌握这些政策规定,同时也请你们多多监督,多提宝贵意见。今后不论你们是继续在外打工,还是回乡创业、务农,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有用的东西,心更明,眼更亮,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心愿。
最后祝:平安、快乐。
看完这短短的信,一股暧流顿时涌上心头,我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模糊了,怔怔站了一会儿,随后激动得有些哽咽地对妻子说:“不同了、不同了,现在真的不同了!”
老家的信件不再伤心,装着的已全是温暖。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