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生态环保】2015年,枣庄不要雾霾要蓝天去年“蓝天”171天 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全省第11名 雾霾,近来成为市民口中的热词,灰蒙蒙的天空看着就让人蹙眉。时下,治霾,自然成了民心所向。日前,记者从市环保部门了解到,2014年,我市治霾成效明显,“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171天,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全省第11名。2015年,我市治霾将在“控新增”、“减存量”、“搞绿化”、“抓创新”四方面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期待今年能多一些蓝天。 去年,我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天数171天 采访中,一位市民说:“我很关注咱们枣庄的空气质量状况,现在网上可以方便地看到全国360多个城市的实时空气质量排名和具体指标,枣庄排名经常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从枣庄环保网上也能看到每天的空气质量,‘优’的时候少,‘轻度污染’多一些,雾霾天也不少。这看着就让人着急,不知道枣庄的天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蓝起来?” 据了解,2014年,我市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分别为94微克/立方米、169微克/立方米、82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分别列全省第13位、第14位、第15位和第6位,改善幅度分别为16.8%、7.1%、9.9%、8.3%。我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能见度≥10公里)全年171天,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全省第11名。 控新增、减存量、搞绿化、抓创新 治理大气污染不手软 空气质量关系到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我市的发展大局和城市形象。2015年,我市将下大力气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在“控新增”、“减存量”、“搞绿化”、“抓创新”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在“控新增”方面,对于全市在建项目,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坚决实施停产或限产治理;对落后产能,坚决依法关停取缔;对符合产业政策、已能达标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同时,还将全面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新上焦化、火电等“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加快重污染企业一律分门别类“退城入园”,切实降低城区周边的污染物排放强度。 在开拓创新方面,我市设备燃煤将改为用气、用油、用电等清洁能源,市中区也已探索出“热水供应”、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等创新措施。2015年,我市将大力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道路、水系、山地、平原等“六大森林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城市绿化提升和荒山绿化攻坚,加快实施城市裸露土地绿化,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构筑绿色屏障。 压煤、降尘、治气、控车,是我市大气污染治理“减存量”的四大措施,我市严格实行煤炭等量替代或倍量替代,大幅减少煤炭使用量,努力提升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力争在2015年10月底前,除已替代、改造燃煤锅炉305台外,对建成区燃煤锅炉进行“清零行动”,把建成区内40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掉。2015年,扬尘治理仍是重中之重,我市将对施工现场、运输扬尘、餐饮、烧烤油烟等进行治理,增加路面洒水喷淋降尘,有效降低扬尘污染。同时,全力减排,对工业企业除尘器改造和VOCs与异味进行治理,在治理火电、焦化、水泥行业时,2015年要突出抓好各类砖瓦生产企业的清理整顿,停止审批环城森林绿道两侧3公里之内和城市建成区及周边3公里范围内新上、扩建和续审的砖瓦生产项目。 2014年,我市实际淘汰黄标车25513辆,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目标,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58辆。2015年,我市将加大路查频次和超限超载车辆治理力度,“以堵促治”,禁止高污染车辆进入城区,过境大型货车绕城行驶,尾气超标车辆严禁上路,严格实行“黄标车”限行,确保完成2015年的“黄标车”淘汰任务。公交车、出租车要全部实施“油改气”, 在公交车、出租车、客运班车中大力推广使用纯电动、液化天然气、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要加快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进度,加强油品质量监管,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 少开车、少放炮、少露天烧烤 保护环境大家都能出把力 大气污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2015年,我市已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监管,严格治理。然而,提高空气质量不仅是环保等职能部门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一位市民的责任。2015年初,市环保部门在《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中写道:“在节日期间和各种庆典活动中,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以减轻大气污染,维护公众健康。” 减少雾霾我们还能做什么?有市民建议可以动手把自家社区的裸露土地绿化起来,或者在路程不太远的情况下,尽量少开车或不开车等等,还可以减少露天烧烤次数等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枣庄的 天空真正蓝起来。 相关链接: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标准解读 确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判定标准为:1、能见度日均值≥10km且有16个小时值≥10km;2、虽然能见度日均值<10km,但PM2.5日均值≤75μg/m3(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且相对湿度日均值≥85%。满足上述任一条件,即认定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从2013年1月起,为方便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环保厅在专业性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了评价空气质量的具象性指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以下简称“蓝繁天数”),并以气象学上的“能见度”作为技术判定指标。能见度实际上是气象学指标,与PM2.5、湿度、温度有密切关系,因环保领域很难找到一个指标直接对应“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只能借用气象指标作为技术参考依据。这种做法,使社会公众通过自己的感官就可以理解、判断空气质量状况,而且具象性指标和专业性指标通过能见度指标相衔接,在公众和环保部门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的桥梁。 空气污染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在国际上对空气污染的定义还有另一种说法:空气污染即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其存在造成的现象,就是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物又分污染气体跟悬浮物两种。污染气体有酸性气体 (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温室气体 (如二氧化碳、氟氯碳化物)和对流层臭氧三种,悬浮物有TSP(总悬浮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可入肺颗粒物)。 空气污染可以分为五级:一级,空气污染指数≤50优级;二级,空气污染指数≤100良好;三级,空气污染指数≤200轻度污染;四级,空气污染指数≤300中度污染;五级,空气污染指数>300重度污染。 当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时,人们可正常活动,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空气质量较好,污染指数多小于50,一般的商业区、居民区也在100以内;空气污染指数达到轻度污染(即100—200)时,健康人群可出现刺激症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空气污染指数达到200—300时,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于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达到重度污染(即空气污染指数在300以上)时,则健康人也要避免室外活动了。 雾与霾要分清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也称灰霾(烟霞),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便会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2013年12月9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雾霾天气首次纳入。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如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丁玉萍)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推荐】李峰参加峄城和台儿庄代表团审议[ 03-26 ]下一篇:马兰屯镇新任村官接受廉政警示教育[ 03-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