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富民兴社的新探索——枣庄市供销社系统推进社村共建工作综述地处山亭区的桑村供销社,通过与户口、王庙等6个村合作,发挥其组织优势,整合吸收2家社属企业、8个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土地流转合作社,主办了桑村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形成农资供应、生产作业、加工销售、资金互助等规模化服务的整体优势。户口村在共建之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村社共建后,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 近年来,我市供销社系统以构筑“基层供销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合作机制为抓手,积极推进社村共建,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形成了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累计投入资金5490万元,已在全市29个基层社与276个村开展共建活动,共建项目达到458个。其中,供销系统创办、联办的合作社达223家,超市125家,市场3处,社区服务中心36个,农产品基地71个,销售农产品1.67亿元,助农增收3000万元,村集体增收677万元,基层社收益440万元,实现了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供销社发展“四赢”目标。 找准结合点 拓宽覆盖面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市新农村建设还面临着一些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的情况仍然存在,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较低、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是开展为“三农”服务的桥头堡,是供销社组织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各级党委政府服务“三农”、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为此,我市供销社系统加快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作,走出了四步棋。 结合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市供销社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开展联合调研,召开社村共建专题会议,将省派“第一书记”和市派“第一书记”的有关任职情况汇总成册,印发给各区(市)供销社,将“第一书记”任职村作为社村共建重点村,把“第一书记”作为社村共建的重要力量,主动加强服务对接,发展共建项目。 为推进农村社区“两区同建”,通过社村联办、租赁承包等方式,发挥供销社日用品流通、测土配肥、农民培训、农资销售经营服务优势,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拓宽便民服务渠道,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 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当地产业优势,通过基层供销社与村“两委”密切联系,大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组织农民有序流转土地、加强与涉农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 健全农村流通服务体系,以社村共建为契机,依托日用品、农资超市等传统经营网络,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交易,打造“网上供销”,使有限的配送网络得到无限延展空间。 打造新亮点 谋求大突破 滕州市南沙河供销社主动联系上营村“两委”,规划建设上营社区服务中心,协调村“两委”按照供销社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由供销社租赁经营,设置了供销超市、农资超市、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健身广场等经营性与公益性项目,改善了农民消费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村集体年增加收入近6万元。 新型社区建到哪里,供销社就参与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南沙河供销社成功经验是我市供销社系统社村共建的一个缩影。 共建一个服务型党组织,夯实为农服务基础。通过推进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发展,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延伸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山亭区店子镇大红枣专业合作社积极对接龙虎村、尖子山村和王河村“两委”,开展社村共建,经镇党委批准在合作社内部成立了党支部,设立了党员责任区和示范岗,实行党员带小户、带散户、帮困难户的“两带一帮”制度。2014年,通过供销社、合作社、村集体三方合作建设、参与经营、市场收入分配、利润分红、安排再就业、服务让利等,三个村人均增收5850元。 共建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全市供销社系统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密切联系村“两委”,大力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供销社的服务功能,促进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更好更快地发展。滕州市龙阳供销社立足自身实际,与曾楼村、从条村、龙山村、苗堂村、史村等村“两委”开展合作,现在社员由刚开始的10多户发展到1000余户,基地发展到4000亩,服务面积达到3500亩,亩均增收节支600元。 共建一支生产服务队,开展以土地托管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服务。针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缺少大型农机设备和大量外出农民打工的现实,由供销社购置先进农机设备,提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与村“两委”组建生产作业服务队,向社员提供农作物的收、种、管理、购销等系列化服务。 共建一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借助村级活动场所,在巩固和扩大农资、农产品和日用品业务的基础上,引入金融、通讯、物业、文化娱乐等代理服务,将卫生医疗、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公益性服务内容纳入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小额贷款、资金互助、餐饮住宿等经营业务,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主导或参与建设129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共建一支人才队伍,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致富带头人,同时加强交流互挂。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交叉任职人数达到49人,其中由供销社到村“两委”任职的有22人,由村“两委”到供销社任职的有27人。 建长效机制 创共赢环境 众所周知,供销合作社是长期根植于农村为“三农”服务的系统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组织完整、网络健全、贴近农民、熟悉市场等优势,兼备了公益性、经营性、综合性和助农性的特点。 市供销社主任曹士清认为:“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是其价值所在、优势所在,既是党和政府所看重的,也是农民群众所期待的。因此,必须抓住‘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这一核心,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和经济上的联结,切实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建长效机制、创共赢环境上下功夫。” 2014年2月,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转发了《市供销社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的意见》,把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纳入到地方党委、政府及组织部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体系中去。各区(市)供销社快速启动,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的领导支持,目前已实现市级和县级全发文。 为发挥涉农部门优势,推进社村共建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市供销社加强与涉农部门的联合合作、协调对接,形成共谋发展、服务三农的合力。与市水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工作的意见》,在全市小农水建设、管护方面加强联合,供销社积极做好项目承接,落实政策;与市农业局、市农机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工作的意见》,推进服务规模化。 与此同时,坚持以合作制为基础,逐步建立基层供销社与社有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组织等各类经营服务主体之间的产权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经营、联合投资、提供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分配,增加村集体收入,保证村级工作正常运转。( 梁鸿雁)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架起家校沟通桥 创造教育更大成功--台儿庄西关小学召开年度第…[ 05-08 ]下一篇:【推荐】枣庄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发布 2015年计划投资428.9亿[ 05-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