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规划说明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涧头集镇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最南端,处于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憩园位于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西南部,库山东侧,涧汴路西侧,镇南环路(规划中)南侧。规划用地总面积1500余亩。生态园以园林苗圃、自然山水景观构建为主,创造自然、诗意、大气的空间意境,兼顾休闲娱乐功能,集观光、度假、采摘、绿色循环农业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二、规划性质
《台儿庄憩园规划》属于介于园林苗圃和森林公园之间的一种规划类型,在风景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景观建设。
整个区域的风景资源基础为园林苗圃、库山及水库、溪流,是整个区域规划的基础,也是未来开发建设的生态基础和限制性要素。合理预测整个区域的环境容量成为该生态园区规划的关键。
三、规划内容
以整个园林苗圃未来的战略性发展为主线,在对该区域环境、资源、文化、经济等社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整个园区的发展方向,提出生态园的规划理念和开发的总体思路。
同时在重点景点的开发建设上进行适度延伸和拓展,确定功能区内部的建设项目,并对园区产品设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形象策划、项目经营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规划,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从而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 规划依据
1、主要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山东省旅游条例;
(7)风景名胜区条例。
2、主要行业标准依据
(1)旅游规划通则;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3、上层规划依据
(1)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台儿庄区土地利用规划;
(3)台儿庄区村镇体系规划;
(4)涧头集镇总体规划。
五、规划技术路线
本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即规划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六、两点说明
1、关于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憩园是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发展园林苗圃条件优越区域,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预期对涧头集镇观光生态旅游发展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因此,憩园的规划和建设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本规划注重规划理念的先进性、规划过程的严谨性、规划内容的可操作性,使规划成果成为一个新的成功的范例。
2、关于规划期限:
憩园已经拥有相对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条件,因此在现有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先期进行园林苗圃抚育、矿山植被恢复及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在下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基础上,建设休闲度假设施及景点,对整个园区进行文化环境的营建,进行文化提升,建设绿色文化名园。
第二章 规划地概况及规划区现状
一、规划地所在行政区概况
憩园区所在地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东南与张山子镇交界。
憩园的开发建设,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风景旅游资源条件,而且也依赖于其所处的大环境,并互相影响。
(一)台儿庄区社会经济状况及旅游发展概况
台儿庄区为枣庄市辖区,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其东连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临交通枢纽徐州,北接匡衡故里峄城,全区总面积538.5 km2,辖5镇1街办,21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30.3万人。
台儿庄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独特,是著名的江北水乡,也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发生地。台儿庄古城是国家5A级景区,中国第一座、世界第三座二战纪念城市,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他著名景点有京杭大运河、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运河国家湿地公园、黄丘山省级森林公园、九星山森林公园等。
台儿庄区境内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年平均降雨量833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3.9℃,年平均日照2182.3小时,无霜期208天。
台儿庄紧邻枣临高速,京福高速、206国道纵贯南北,距枣庄高铁站40公里,距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京杭大运河贯穿东西,近邻徐州、临沂等城市。
2012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8.86亿元,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6亿元。
(二)涧头集镇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概况
1、涧头集镇地理区位及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涧头集镇自然环境
涧头集镇位于台儿庄区南部,地处枣庄、徐州两市交界。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起伏,最高点库山,海拔119.6米。西有龙河,东有于沟河,北流入伊家河。韩庄运河、伊家河横贯北境。
涧头集镇作为省级中心镇之一,交通便利,206国道,‘博山——徐州’、‘台儿庄——张山子’公路在此交汇并设停车点,京杭运河、伊家河岸建有港口、码头,水陆交通比较便利。通讯设施先进,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公司均在涧头集镇设立营业厅,并在境内建起了15处无线通讯基站,实现了无线通讯信号无缝隙覆盖。
涧头集镇有蓝莓、核桃等干鲜果以及河流、矿石、林木、荒山等自然资源。区、镇政府主导的万亩干鲜果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涧头集镇地处石灰石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2)涧头集镇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涧头集镇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32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全镇农业以建设万亩干鲜果基地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优质蓝莓基地2000亩,核桃基地3000余亩的规模。2012年,全镇工业完成产值9.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368万元,全镇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该镇确立重点项目8个,其中过亿元投资项目4个、过5000万元4个,资金规模达到13亿。
2、涧头集镇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涧头集镇南部山地,北部平原,现有在建的万亩干鲜果基地一处。截止2013年底,镇政府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发展干鲜果产业,并把生态旅游作为发展重点。
涧头集镇境内有“万亩干鲜果”、偪阳古城遗址等名胜古迹多处。该镇依托旅游资源,抓开发、挖潜力、促完善、扩规模,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新修道路24公里,建桥涵40座,建蓝莓采摘基地2处,为游人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核桃、蓝莓等干鲜果产业为龙头,多个景点和果品示范基地有机结合的生态旅游大格局。
二、规划区概况及现状
(一)区位条件
1、地理区位
憩园位于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西南部,邻接全镇最高峰——库山。园区包含山地和平地两种地形,其中,山地属于典型的鲁中南丘陵石灰岩地貌。
2、交通区位
憩园距涧头集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涧汴路与徐州贾汪区相连。距台儿庄区城20公里。在憩园北侧,南外环路(规划建设)向西3公里与206国道相连。
整个园区对外交通便利,交通条件优势突出。
(二)社会经济条件
整个生态园区用地经土地流转,隶属个人承包,山地部分为一中型石料场。目前山体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较差,仅在山体北部和西部零星分布有90年代培育的侧柏林。今后,山体将不再开采,堆集的石粉将被制成绿色建材,挖成的矿坑建成水库,下一步还将对破坏的山体进行植被恢复,加上科学合理的措施,整个园区将受到严格的保护。
(三)场地要素分析
1、地形、地貌
憩园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地貌。整个地形西高东低,中间为溪流。整个园区最高点紧邻西边界的库山,海拔约100米。
2、气候条件
憩园处在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季风特征非常明显,冬季刮偏北风。每年3—11月刮东南风或西南风,频率为10—12%;从12月到次年2月刮西北风或东北风,频率为14%。全年平均气温13.9°C。极端最低气温-15.8°C,日照平均气温稳定在10°C的积温为4559.3°C,全年无霜期20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82.3小时,年日照率为49%。冬季盛行偏北风,湿度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夏季盛行东南风,平均相对湿度为83%。全区年蒸发量为1680.3 mm,相当于年降水量的2.1倍。年平均地面温度15.3℃,较年平均气温偏高1.8℃。7月份最高,为29.7℃;1月份最低为-3.9℃年平均降雨日为89天,最多年124天,最少年72天。降雨日数的分布大致与降雨量的趋向一致。
3、水文
园区原有溪流一条,小水库一座,现经过投资500余万元的土方工程整理,现有排水明渠若干,溪流一条,河流一条,水库两座。其中,较大水库由采石场挖掘形成,为矿山石坑,坝高40—50米,库容300余万立方米,蓄水后将以防洪、灌溉为主,垂钓、观光为辅。
4、土壤
园区山地以石灰岩为主,砾岩较少,风化好,母砾疏松,发育在该母质上的土质类型为山地棕壤。未破坏山体土层深厚,保水性较好,适宜林木种植。平地以棕壤和褐土为主,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土质较肥沃。
5、植被
园区山体北部和西部零星分布有侧柏林,南部山坡栽植有核桃等。缓坡及平地部分面积有1000余亩,现已种植400余亩苗木,主要品种有红枫、国槐、白蜡、元宝枫、白蜡、石楠、栾树、海棠、青皮杨等。
6、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东侧有两个入口道路进入园区,受人为干扰较少。主要污染源为石粉厂粉尘污染。
(四)开发建设现状
1、基础设施现状
(1)交通:目前园区东侧有两个入口。
(2)供电:现有供电线路通到石粉厂。
(3)通讯、电视:移动、联通、电信通讯信号覆盖整个园区。
(4)给水、排水:园区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园区平地属国家高效节水灌溉区,内铺设有多条灌溉管线。沟渠、溪流、水库基本能满足防洪、灌溉需要。园内少量生产生活污水以自流式排放为主,没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2、建设开发现状
目前,建设刚刚起步,投资500余万元的土方工程整理已完成,挖掘排水明渠,若干,拓宽河道一条,修建大小桥涵5处,园内两条主干道整修也已完成。
(五)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现状
整个憩园的土地属个人独家承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开发和经营管理。目前,园区平地已栽植苗木400余亩。
(六)用地评定分析
憩园用地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地形坡度、坡向和植被分布等。本园区属于低山、缓坡地地貌,地面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土地的使用和景点布局,坡度是山地用地评价的主要因素。用地条件一般按适用程度划分为<15%、15%~25%、>25%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指坡度小于15%、地质条件良好、无须采取工程措施即可进行建设的用地。这类用地,可用作基础设施建设,也可用作绿色有机农业、园林苗木种植。
二类用地指坡度在15%~25%、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后宜建的用地,可建设体量不大的建筑设施及适宜的旅游项目。
三类用地指坡度大于25%、不适宜建设的用地,该类用地主要为林地,包括景区的大部分山体,根据风景旅游需要,可修建小体量亭廊及适宜旅游设施,主要作游览观光用途。
(七)目前存在问题
到目前为止,整个园区的开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具体如下:
1、现有景点少,缺少有特色景点。
2、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发掘相对较少,尚未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
3、整个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欠缺。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和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还不符合发展风景旅游观光的要求,需要在新的规划中进行完善和提高。
4、山体破坏较严重,生态环境在较长时间内将存在明显劣势,开发建设范围局限性较大。从风景旅游发展的要求来看,尚需很大的投入。
这些劣势因素,限制了园区的建设,但是也在一定意义上为全方位统筹规划提供了便利。
今后的园区建设开发工作需要进行环境的优化和景观塑造,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生态旅游接待功能。
三、风景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生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具有鲜明独特性的生态旅游资源是塑造生态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旅游资源的特征、功能及其开发潜力与品质构成分析,是生态旅游规划重要的基础工作。
(一)风景旅游资源现状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分类系统,生态园旅游资源如下:
1、地质水文景观旅游资源
在整个园区,石粉场开采形成的石灰岩独特地貌以及防空洞可以建成地质景观,水库、溪流、沟渠经过与树种、建筑、园林小品的合理搭配可以作为观光景点等。
2、生物景观资源旅游
栾树、国槐、红枫、核桃、水杉等树种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如侧柏密林、疏林草地、水杉纯林等,用于采摘的樱桃林、柿林等。
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条件,这里有野兔、黄鼬、山鸡等多种野生动物。
3、文化景观资源旅游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资源。园区内外诸如偪阳古城遗址、库山庙遗址、抗战防空洞等,都是开发建设的历史见证。
此外,特色民俗饮食,如本地“辣子鸡”等,风味独特,特色鲜明,可以给游人提供别样的体验。
还有当地的乡村、农舍、田野等乡村景观,在现代风景旅游业发展中,也是颇具吸引力的特色旅游资源。
(二)风景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根据相关风景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按照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和附加值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如下表2-1。在整个憩园,自然景观资源景观和人文设施景观价值都较低,需要进行重新设计改造。
表2-1 风景旅游资源单体等级评定表
资源等级 主要资源单体或景点 数量
优良级 一级 无
普通级 二级 无
三级 库山、水库、溪流、库山庙遗址 6
四级 园林苗圃 1000余亩(现栽植400余亩)
(三)分析评价总体结论
根据对憩园内的风景旅游资源的综合分析,其特点总结如下:
1、自然资源一般,但地质环境和水环境的特色鲜明,以苗圃带动生态旅游具有一定潜力,具备生态观光的基础优势;
2、近郊旅游市场发育比较完善,使生态园拥有一个相当好的客源条件;
3、台儿庄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近年来,涧头集镇党委、镇政府十分重视生态旅游发展,为生态园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
憩园依山傍水,乡野气息浓厚,集中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类型的旅游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包装,将成长为台儿庄较具特色的生态型旅游景点。同时,园区具有优越的旅游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第三章 规划理念与发展思路
一、 规划理念、原则与目标
根据憩园风景资源现状和未来开发建设的需要,确定风景旅游规划的理念、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理念
1、尊重生态本性
憩园是以园林苗圃和独特的矿山开采地貌为背景进行的风景旅游开发。往日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虽已不在,但依托发展园林苗圃,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搞生态旅游,为时不晚。对于今天崇尚生态、回归自然的风景旅游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本规划提出尊重生态本性的规划理念,即憩园的建设依托园林植物景观和独特地质地貌发展生态旅游,结合次生林、经济林景观及辅助性的基础设施,以市场为向导,不搞大规模的人工建设,不搞城市化建筑,尽量保留现状自然地貌、植被,形成微地形起伏及小型溪涧景观。在目前现有资源基础上增加风景旅游的功能,将现代风景旅游的功能与园林、山水相融合,将风景旅游建设的观念穿插到憩园的生态建设当中。
2、展示休闲风景旅游时尚
时尚性是对憩园功能设计的一个重要要求。
在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代旅游者所向往的目的地要具备如下特征:贴近生活、回归自然、有新鲜感和有其特性。旅游消费出现新的发展动态,人们寻求更多、更新、更富有刺激或情趣的休闲活动空间和设施。特别是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方式,更是当前旅游业中的新宠。通过沐浴于自然的绿色环境和空气之间,达到恢复身体机能、调节心理机能、维持综合机能、启发精神技能的要求,满足了现代旅游消费者保健、康体、休闲的需求,因而生态型休闲度假地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首选。
3、结合现有条件,塑造新景观
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塑造新景观,赋予生态园独特的文化内涵。矿山植被恢复区、绿色建材示范区、循环农业示范区、民俗生活体验区,这对于生态园来说,是一种文化层次的提升。通过文化建设,创造自然山水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规划原则
1、保护性的开发原则
风景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和先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等,但这些资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后又无法恢复,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在规划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各种资源的保护措施,保证在不影响其长存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开发。
2、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旅游开发是基于自然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在任何时候,都要以保护风景资源为基本前提,将环境的持久保护作为首要的工作。
憩园的吸引力依托于园区的风景园林建设水平以及和谐的自然景观。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要求规划要有综合的生态思想,采取科学的生态建设手段。
在本规划中,结合目前原有的生态背景,进一步改善环境,调整生物群落结构,提升生态园的环境美学价值和景观效果。在规划中,进行了保育规划和植被恢复规划,使生态环境在规划的实施中不断得到优化。
3、高起点定位和特色创造原则
坚持高起点定位的原则,是生态园进行高起点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建设高规格、高品位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设都要走精品化道路。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让任何一处建筑、任何一个景点,都成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4、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原则
和谐生态美应该是景区规划设计的核心,景区中的风景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单一的组合会使景观景点显得单调、无生气,容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在景观设计中应做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在自然景观为主的景点中要做到将人工设施有机地融入到自然之中。
5、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
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存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良好的自然风景和较高的旅游价值。园区应该能够提供优美的景致、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体、和煦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幽幽的鸟鸣等,让游客有一个适宜的环境。
6、运用整体性原则
让景区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完美的统一,景区规划设计必须从整体上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规划时要做到这三者统筹兼顾,不能因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也不能借口发展经济而不顾环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做到三者共赢,优先保护,适度开发。
(三)规划目标
在上述规划理念、原则的指导下,规划要力求达到“三个和谐”的目标,即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与环境的和谐、产品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实现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性经营。
1、人与自然和谐
目前,憩园已有初步开发建设,基本保持原来的地形地貌,渗透和体现了人与自然、与山水相和谐的理念。在本规划中,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将其作为生态园开发建设的目标,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势利导,尊重自然,充分保护规划区内的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因地就势,营造现代型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园区。
2、景观与环境和谐
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建筑与人文景观、绿化园林景观、度假设施、风景旅游接待设施等景观,是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必备条件。憩园是一处依赖自然山水园林的资源区,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景观与环境的和谐效果。主张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力求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形态,建筑风格上追求山林野趣,和村居意境相协调。景观小品穿插其中,功能设施齐全,体现当前休闲、度假旅游的现代化(功能的现代化而非外观形式的现代化)、特色化,塑造具有现代特色和时尚功能的度假空间,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3、风景旅游产品与社会需求和谐
坚持产品与社会需求相和谐,充分发挥这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深入挖掘资源的开发价值和旅游吸引力,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开发出具有现代意识的、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效益显著的旅游产品。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适度超前设计。高起点定位,开发休闲、观光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锁定中高端消费市场,提高度假、休闲等高层次消费的旅游活动空间和设施,营造人与自然共生的高品质旅游休闲、度假环境。
二、总体规划思路
(一)主题定位
憩园是以矿山、水库、溪流及园林苗圃构筑山水园林景观为主,创造自然、诗意、大气的空间意境,兼顾休闲娱乐功能,可以设置服务设施和景观景点,为游人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因此,规划和开发离不开这个主题背景,努力挖掘这一资源的潜力,寻求开发建设的切入点,把该项目建设成一个以园林苗圃为基础,尽量保留现状自然地貌,形成微地形起伏及小型溪涧景观,通过深入挖掘和创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建设库山庙和运河支队抗战遗址景点,提升生态园的文化内涵。
因此,确定生态园的主题为:
文化、休闲、观光、绿色产品生产;
生态库山,松林净土,碧水奇石,天然氧吧;
到憩园,春赏花,夏戏水;秋品红叶,冬雪赏梅,
品绿色菜肴,体特色生活,探怪石异洞;
逛古城,必来库山,休憩养生,不枉此行!
(二)开发定位
从风景园林资源的性质和未来开发建设的方向看,其性质和发展方向如下:
1、以园林景观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开发具有现代感的生态旅游产品,展示鲁南风景园林的的自然美及山林野趣。
2、以水库和沟谷湿地等丰富的水域生态资源为依托,开展水库溪流旅游。
3、建设特色的矿山植被恢复区和民俗生活体验区。
4、因地制宜,建设以休闲、观光为主导功能的旅游空间,塑造具有生态特色、纯自然的休闲、观光目的地。
5、通过建设库山庙和抗战遗址景点,打造自然山水文化生态园,实现保护和开发的统一。
第四章 建设规划
一、功能区划分
总体布局应在风景资源现状条件和开发建设的可行性,依据现有的自然山水骨架特点、现有的建设基础进行划分。
将憩园划分为八个旅游功能区:园林育苗区、森林抚育区、休闲会所区、生态种植区、矿山植被恢复区、生态生活体验区(服务区)、溪流游憩活动区、文化遗迹展示区。
这几个功能区各具特色,相互依托,形成一体,构成憩园的总体格局。
二、 总体布局
(一)园林育苗区
位置:憩园东部和北部的缓坡地及平地。
面积:700亩。
设计内容:以育苗和经营为主,综合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选择约30种树种依地形单独栽植,可分为繁殖区、小苗区、大苗区等。
风景旅游功能:林海观光,休闲漫步,科普园林等。
(二)森林抚育区
位置:包括未采石的原有山体,两条景观大道及山地外的园区边界。
面积:200亩。
设计内容:以营造年轻、健康、丰富的森林景观为目标。未采石的原有山体可种植侧柏、黑松等常绿针叶林,黄栌、红枫等彩叶树种以及核桃、板栗等经济林;主入口至山地的东西景观道路两侧种植15米宽的景观混交林,阔叶乔、灌木树种在30—50种;沿河南北景观道路西侧种植10—20米不等的景观混交林,阔叶乔、灌木树种在30—50种,东侧沿河种植行道树及护坡植被;山地外的园区边界种植高大的乔木,具有防护和经济价值的灌木以及藤本植物。
风景旅游功能:森林景观营建、森林游赏、观光、森林浴等。
(三)休闲会所区
位置:山体东北部山顶区域。
面积:5亩。
设计内容:服务区通向山顶的石板路一条,环山车道一条,山顶四合院式养生会所一处,会所向西延伸水库边建松林阁一处;山顶在原有侧柏基础上种植黑松、油松、刚竹等。
风景旅游功能:养生、餐饮、会议。
(四)生态种植区
位置:山体东南侧平地,东西景观道以南。
面积:30亩。
设计内容:沼气池一座;温室大棚3个,可种植名贵苗木、花卉以及引种驯化用途;其余为有机蔬菜、高新农作物生态种植。
风景旅游功能:有机果蔬采摘,温室苗木花卉展销、参观。
(五)矿山植被恢复区
位置:破坏山体区域。
面积:350亩。
设计内容:矿坑水库命名为库山湖,东侧和南侧沿水库修建0.5米宽道路一条。处理山坡松散石粉的绿色建材厂房一处,位于生态种植区西侧,占地40亩。处理完石粉渣的山体坡度小于30°的进行覆土加固,种植针叶林、核桃等经济林以及其他保持水土的地被植物;大于30°小于45°的进行台阶状造林或植生袋造绿;大于45°小于60°的采用种植槽,栽植乔灌草容器苗,通过肥水养护形成稳定的乔、灌、藤、草植被生态,使废弃石场景观得到彻底改观;大于60°的 采用藤本植物攀援或垂悬绿化,攀援植物主要有爬山虎、薜荔、络石等,垂悬植物主要有葛藤等。
风景旅游功能:库山湖水体和峭壁观光、绿色建材厂区参观、矿山植被修复观光及科普等。
(六)生态生活体验区(服务区)
位置:山体东北侧半山坡平地及平地东北侧小水库。
面积:30亩。
设计内容:民俗村居茅草屋10处(含服务中心一处);农家乐一处;通向小水库慢步道一条;小水库命名为养生湖,养生湖内修建拱桥两座、八角亭一处。
风景旅游功能:园区员工住宿、垂钓、生态园林观光与农家风情体验。接待服务、中转,为游客提供集散、餐饮、娱乐功能。
(七)溪流游憩活动区
位置:养生湖源头至中部河流间溪流及河流沿岸。
面积:80亩。
设计内容:山涧溪流命名为樱桃沟,靠近养生湖源头沿溪流种植水杉林一处,面积25亩,在谷底沿溪流修建木栈道一条;溪流中部种植樱桃林和柿林一处,面积约30亩;溪流下游孤岛命名为樱花洲,岛上及周边以种植樱花为主,面积约5亩。沿河铺有石板路一条,并设有亲水平台5处,河岸种植有垂柳、水杉、池杉、合欢连翘等,面积约20亩。沿溪流栽植蒲草、荷花等湿生植物若干。
风景旅游功能:水杉林清新空气、樱桃采摘、赏樱花和柿果、溪流涉水、湿地游赏、憩养溯源、亲水垂钓等。
(八)文化遗迹展示区
位置:山体南侧库山寺遗址、东侧抗战防空洞、石林及不同地质矿石等。
面积:10亩。
设计内容:库山寺遗址立碑一处,周边种植松柏,山坡可栽植核桃、枣树等经济林,并适时复建库山寺;开放体验山体东侧防空洞,洞口立碑一处,建运河支队抗战展示牌一处;石林、不同地质矿石设介绍牌多处。
风景旅游功能:欣赏浓郁的佛教景观,感受抗战文化,科普地质知识等。
第五章 游览组织与配套设施规划
一、 风景游赏及景点规划
生态园处于建设初期,通过现场调查与评价,园区暂无著名景点,需要重新设计一些景观价值较高的景点。具体方案如下:
新建景点如下:
养生会所、养生阁、听松阁、库山湖、养生湖、民俗茅草屋、库山寺、绿色建材厂、温室大棚(沼气池)、景观大道等。
生态园以培育园林苗圃为主,以营造独具特色的鲁南园林为宗旨,辅以上述新建景点,提升整个区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形象。
养生会所、听松阁、养生阁、民俗茅草屋、樱花洲、樱桃沟等既是景点,也是重要的观景点。而且有着重要的视觉引导和导向作用,在园林观光和溪流活动中起到方向定位的作用。
二、 生态旅游策划
根据整个生态园的规划构思,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拟开展的生态旅游项目如下:
养生湖边的垂钓、品茶活动,库山湖观光等。
溪流游憩、樱桃柿果采摘等。
生态种植区的农事耕作体验活动,包括养护、采摘等活动。
在民俗体验区体验民俗茅草屋生活等。
欣赏浓郁的佛教景观,感受抗战文化,科普地质知识等。
在养生会所区体验高端养生、休闲服务,进行餐饮、度假等。
整个园区园路、水路构成观光网络,随心所欲欣赏鲁南园林风光。
三、交通路线规划
生态园内科学布局交通游览线路,合理安排游览顺序和节律,以保障整个风景旅游活动有条不紊进行。
(一)外部交通
生态园现有对外交通道路三条,向南一条沿河连接南入口和涧汴路,其余两条跨河向东连到涧汴路。
根据规划,对外交通道路予以保留。另在河流北部与南环路交界处设立一个北门,引导车辆沿河进入园区,形成一园四门的格局。
(二)内部道路体系
结合生态园土方整理后的道路,中间道路与涧汴路节点建园区大门,为主入口,向西直通绿色建材厂房,厂房北侧设30车位的生态停车场,面积600平方米。内部主要道路为两横两纵格局。
另外,在民俗茅草屋附近,开辟通养生会所的石板路和车辆通行的环山路,停车场通库山寺及库山湖环山路一条。
对整个园区的旅游线路进行如下设计,游览组织采用串连景点的方式,具体规划如下:
车行道路线规划如下:
1、生态园主入口—主路景观大道—停车场(温室大棚、绿色建材厂)—民俗茅草屋(服务区)—养生会所
2、生态园北(南)入口—沿河景观大道—主路景观大道—停车场(温室大棚、绿色建材厂)
游步道路线规划如下:
1、停车场—民俗茅草屋(服务区)—养生湖—养生阁—养生会所—听松阁—库山湖
2、停车场—绿色建材厂房—温室大棚—防空洞—库山寺遗址
3、停车场—民俗茅草屋(服务区)—水杉林—樱桃沟—樱花洲—沿河景观大道—主路景观大道—停车场
(三)道路建设标准
生态园内部道路系统按不同的功能划分为两级:
车行道:可供通行管理车、自驾车和载客车辆,与对外交通连为一体,路面形式为建材厂自产花砖,道路宽度为6—8米,在适当距离处拓宽道路,方便会车。
游步道:是区域内通往各景点的散步、游玩小路,与车行道相连,路面有阶路、木栈道、石板路、卵石路等形式,道路宽度为1—2米。
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一)指示系统
指示系统是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的空间导向系统,能随时告知游客目前所处的位置,周围游路所通向的景点,并为游客的需求提供导向作用,园区用指示牌来构建整个指示系统。
园区指示牌不仅内容要全面,包括住宿、餐饮、服务中心、厕所等基础设施及景点介绍牌。牌示的书写规范准确,确保给游客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牌示的模式上既起到告知、提醒游客的作用,又不至于抢景,太引人注目,风格上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二)安全设施
旅游安全是游客非常关注的问题,根据所设风景旅游项目采取不同的安全设施。在服务中心备有常见药品,以解决旅游中突发的游客疾病或事故受伤等问题。各种湖边及悬崖峭壁除有游客须知警示说明外还应布置防护网、护栏等防护装置,确保人身安全。园区内各种建筑附近应配有相应的消防设施。
(三)卫生设施
卫生设施是园区内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设施。生态园内主要有垃圾箱、厕所及环保标牌。
1、垃圾箱的设置
园区内道路两侧及主要活动区域内平均300米设置一个垃圾箱。垃圾箱用材及外观要求与景区风格特色一致。人流集中的景点附近要设立垃圾箱,如停车场、厂房、养生会所、民俗茅草屋、养生湖附近。园区水面污物也要定期处理,严禁垃圾入水。
2、厕所的设置
在游客集中停留的地方设置厕所,包括民俗茅草屋、养生湖、停车场等建有专门的厕所。养生会所另建室内厕所,外观设计要与会所建筑风格一致,融为一体。厕所便池洁净,室内清洁,干净无污物。
3、指示、解说牌的设置
在各道路岔口、拐弯处树立指示、解说标牌,可以是木质或石刻。提醒游人注意环境保护,景区内严禁随意乱扔垃圾。
五、电力电讯规划
(一)电力规划
村镇电力线经由主入口沿车行道内侧铺设,不要架空。顺次经过温室大棚、建材厂房、民俗茅草屋、休闲会所等电力需求大的地方。并在这些地点附近设置变电箱,电力线总长为5961米,变电箱2个。
(二)电讯规划
村镇电讯线经由景区入口沿车行道内侧铺设,顺次经过建材厂房、民俗茅草屋(服务区)、养生会所等区域,方便游人使用及景区的管理。
六、给水消防规划
在温室大棚附近,打深水井,能够常年为园区内提供充足的饮用水,DN100给水管线沿道路铺设,通往建材厂房、民俗茅草屋、休闲会所等区域。
整个给水管线为树枝式布置。
消防管线与给水管线结合,在主要需水点附近设置两处消防站,保证消防安全。DN100给水消防管线总长4908米,设给水井1处,消防站2处。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可持续旅游发展和自然生态旅游的必要前提,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会对生态环境及景观资源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所以生态园的规划和建设应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旅游区环境与资源的规划中应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与资源的持续利用。
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资源条件和文化背景进行合理规划。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对建设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应,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进行限定,即要避免不当开发和过度开发,实现资源环境的高效利用。
(三)科学性原则
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环境污染状况及环境容量进行预测,环境管理建设需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的支持。
二、保育规划
(一)生态建设和保育的依据和原则
1、憩园建设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生态度假旅游的同时,重点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
2、憩园建设应以园林景观、水库溪流景观、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为基础。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
3、憩园应以森林、水库溪流和水域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4、憩园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以栽植好植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前提,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藤草相结合的较完整的区系植物群落,提高游览观光价值和防护功能。总体上保持良好的森林、水库溪流生态环境,微观上为游人提供不同植被群落多姿多彩的观赏内容。
(二)保育措施
矿山植被恢复区栽植植被后,确定恢复区范围,设立保护区,注重严格保护。
森林抚育区内的山体、景观大道,溪流沿岸划分区域进行保护。
在憩园中,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建材厂房、养生会所、民俗茅草屋、养生湖这些位置,建筑占地比例较高,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以达到与环境相协调。
五、植被绿化规划
在植被绿化规划中,遵循因地制宜,丰富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群落层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强植物的可观赏性,适度引种驯化的原则。
在山坡种植彩叶植物,如柿树、元宝枫、黄栌及银杏等彩叶植物,丰富视觉效果。
在湖边和溪流谷底,因水量充足,环境较好,在此做特色植物观赏区,如水杉、池杉、落羽杉等,以丰富园内植物种类。
在溪流两侧和河边,水体冲刷露出的岩石和驳岸较为美观,配以金钟连翘的婀娜多姿,增加了欣赏价值。
山体阳坡种植种植黑松、梅花、桃花、海棠、荀子、刺槐、山合欢等。
在养生会所,种植黑松、侧柏,并在院外种植竹子,如淡竹、箬竹等适宜北方生长的竹类。
两条景观大道,种植50种以上的园林树种,形成优美的风景林景观。
六、排水规划
憩园内,游人活动产生的污水包括厕所冲刷污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等。
因整个园区地势起伏变化,必须采取就地处理就地排放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各个游人集中的地方设置化粪池,来进行分散处理。
在规划中设置了2处化粪池,茅草屋与会所的污水汇集到一起集中处理。
园区内的雨水,通过地形、道路直接排入到沟渠河溪内。
七、森林防火规划
森林中,尤其针叶林,防火尤为重要,防火道可以根据道路、山脊、沟谷、溪流布设。同时要布设瞭望台。
在本规划中,结合道路布设了2条防火道,宽度为10米。瞭望台结合地势较高的景点构筑物设置,在养生会所布设瞭望台。
在本规划中,防火道总长2590米,瞭望台1处。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