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人物】运河散文的书写者——曹召亮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从我20岁当上作家的那一天起,我就想过一辈子肖霍洛夫式的田园生活,住在家乡写乡土小说。”(刘绍堂《乡土文学四十年·自序》)

            同为大运河沿岸,台儿庄有一位业余从事乡土散文写作三十余年的曹召亮。“我说不清运河究竟有多大的魅力,也不知道那里藏着什么奥妙?可运河始终占据我的心房,运河之水一直在我心中流淌。”

            刘绍堂想过一辈子的田园生活,他没有做到。曹召亮在小城台儿庄生活五十余年,写作三十余年,并且还要生活下去,乡土散文还要继续写下去,试图打破刘绍堂先生“先后在一个小村生活了三十几年”的记录。

            曹召亮对运河贡献出运河散文系列,使之成为乡土文学重要河流之一。运河散文是散文大家族的新生代。一辈子只想要做好一件事,这是运河散文的书写者曹召亮的最大心愿。

           他出版了散文集《我心中的运河》、《乡土情深台儿庄》(与人合集)、《在运河边行走》、《诗意运河》,《写意人生》(多为散文),近百万字。

            他主编大运河沿岸唯一一部民间纯文学杂志《运河》。《运河》,由台儿庄籍著名诗人、原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题名,著名军旅作家、少将贺茂之给予无私的关爱。《运河》团结大量作者,发稿量大、质量好、影响大。  

            他参与中国运河税史馆前期资料收集与设计,并任执行馆长。

            枣庄市电视台《咱枣庄人》为他拍摄专题片《运河文化的行走者》。

            他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学会会员,发表与运河有关散文近千篇。

            与大运河紧密相关,与“乡土情深”有关,他喜欢大运河。他常常说:如果不喜欢,又没有责任心没有一心一意想为之付出,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

            说到散文,我想起一条大河。河是大运河,散文是行于水上的船,笔是船桨,摇桨撑船的是曹召亮。他打捞上水草系住了的词语,在稿纸上晒干,收获了像渔网网眼一样多的篇章。

            童年的时候,他看见走在河堰的马车、繁荣街挑剃头挑子的老头、纤夫村编蓑衣的老头。他穿过母亲编过的草窝,所以步履永远坚实。他在油坊里买过棉籽油、菜籽油、豆油,民间俚语总是丰富多汁油光发亮。他提着萝卜灯,等待运河时隐时现的渔火。他住过草屋,拉过风箱,在村后和小伙伴玩过搁六洲、憋死猫等乡村游戏。在四月初八的泰山庙会喝过丸子汤。在稻草垛上捉过迷藏,拖车拉走了他儿时的记忆,远去的运河水让他的记忆川流不息。他捋过槐花、芋头叶,用开水汆过榆树钱子。他喜欢剌剌秧,挖过野菜,对于运河的水草熟悉就像他学过的常用汉字。他咀嚼甜甜茅草根——大地与运河的乳汁哺育着热爱她的人。

            他看望张塘银杏,看望泥沟九棚古槐,看望马兰的拳头树,看望贾口进士第的马槽,看望见证黄家兴衰的西门桥。他喜欢一边吃缸炉烧饼,一边听老人拉乾隆下江南与惊龙桥的传说。他在陶沟河里洗澡,看见了运河的蛤蟆干鼓肚,在茅茨河寻觅隋炀帝与踏歌的传说。他站运河浮桥遗址用热血沸腾文字再一次让运河翻腾怒吼。他用照相机记录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他为筹建中国运河税史馆走遍运河两岸。

            他记录儿歌民谣,写下用腿做游戏的《斗鸡》,他采访锻磨石老朱,看见楔窝的父老乡亲。他沤苘他捞芋头他爬过瓜,用泥盆烤过火,火像母亲一样温暖。他用摺子盛过套沟河大米。文友造访他开车拉着去乡村夜店吃地锅鸡,只是为了多看一眼转与泥块垒的锅灶,稻糠与木柴里有他小时候喷香的记忆。

            他捉过麻雀,涂抹因拾焦渣碳渣而皲裂得像小孩嘴一样的双手、;他偷偷地学会并骑上父亲的大金鹿想与大运河做一次平行的漫游……

            “触摸着文化灰烬的余温”,捧起跃跃欲活的精灵,呵护着即将鲜活起来的历史基因,运河文化的DNA在《诗意运河》复活。

            散文过多融入了曹召亮的经历与感情,寄托了祝愿与期盼。注定是一曲运河水的长歌。著名文化学者孙启民说:曹召亮的散文说是民俗散更适合一些,他把身边事物反复倒腾像揉面一样揉成一篇篇文字,赋予想要回到过去的想法。

            曹召亮的散文还可以看成文史散文,散文化的大运河方志,正如文学博士曹怀明在《乡土情深台儿庄·序》所说:“这里的四季风景、风俗人情和田野里世代生活早已融进血液里,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曹召亮的散文像大运河里的水澄澈通明无矫揉造作;像乡民汲取运河水烧开的白开水耐品耐看得以见本色真香,“与各类喧嚣的论调和时尚的辞章相比,……文字质朴平易,读起来有一种扎实、厚重的质感和自然默契的信任。”

          “散文是人格的再现,是生命的品质。”“散文是最容易读懂,也最容易与人相通。”写散文与做人一样,注重品质,注重相通,有着运河宽阔胸怀。曹召亮,无愧于运河散文的书写者、运河文化的歌唱者。

           “作为运河的儿女们,如果能在自己生存的空间里,在运河母亲的怀抱里留下永久的记忆,留下善良与纯朴,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曹召亮这样说了、这样做了五十余年,写作了三十余年,汇成运河在我心中流淌,汇成涓涓不息的运河散文。《 时培京(枣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