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死查教案”不如多听“活课”最近,在国内某教育论坛的评论互动平台上,有不少人在讨论教师备课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教案是日常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该不该写”不该是个问题。 我认为,对新教师来说,为了促其熟悉教学程序,尽快成长,在备课上不妨严格要求,做一些硬性规定;对于老教师来说,只要能在过去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改进,就应该允许他们使用自己的“二手”甚至“三手”教案。 一直以来,我都很反对“死查教案”的做法。原因显而易见,一些管理者不肯真正地深入课堂,试图用看教案的方法对教学实施管理,这体现的是以表度里、以偏盖全的官僚作风。 对教师教学进行常态化管理的最好办法是走进课堂听“活课”。校长室、教导处一学期可定期安排两至三轮听课,规模大的学校可安排一至两轮,再由教研组分头组织一至两轮,还可以安排不预先告知教师的随堂“推门”听课或跟踪听课。 事实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口头语言、面部表情都会传达知识。学校管理者亲临课堂听“活课”,不但能看到教师的工作态度认真与否、教学水平的高低情况,还能通过其他教师听课后的反馈,总结经验教训,把教师从“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圣诞夜,在台儿庄古城闪过一枚快乐[ 12-04 ]下一篇:时培京:台儿庄古城贺年会赋[ 12-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