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探讨】“死查教案”不如多听“活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最近,在国内某教育论坛的评论互动平台上,有不少人在讨论教师备课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教案是日常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该不该写”不该是个问题。

            我认为,对新教师来说,为了促其熟悉教学程序,尽快成长,在备课上不妨严格要求,做一些硬性规定;对于老教师来说,只要能在过去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改进,就应该允许他们使用自己的“二手”甚至“三手”教案。

            一直以来,我都很反对“死查教案”的做法。原因显而易见,一些管理者不肯真正地深入课堂,试图用看教案的方法对教学实施管理,这体现的是以表度里、以偏盖全的官僚作风。

            对教师教学进行常态化管理的最好办法是走进课堂听“活课”。校长室、教导处一学期可定期安排两至三轮听课,规模大的学校可安排一至两轮,再由教研组分头组织一至两轮,还可以安排不预先告知教师的随堂“推门”听课或跟踪听课。

             事实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口头语言、面部表情都会传达知识。学校管理者亲临课堂听“活课”,不但能看到教师的工作态度认真与否、教学水平的高低情况,还能通过其他教师听课后的反馈,总结经验教训,把教师从“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强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听课管理,反倒能起到更好的约束效果。如果形成常态化的听课制度,认真备课——不一定就是写在纸上——必将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那种忙着向前任教师借下学期的备课笔记,以及将集体备课异化成分工下载打印的现象将大为减少。(作者:邓文圣)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