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端午扬州行(二)——普哈丁墓园(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2016年6月9-11日(端午节期间),古城台儿庄网记者南方行,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遗产点之一的普哈丁墓园拜访随拍。

            普哈丁墓园,位于扬州市区解放桥南侧、古运河东岸的土冈上,俗称“巴巴窑”(巴巴是对有德望的穆斯林的尊称),又称“回回堂”。占地25亩,由古清真寺、古墓园、古典园林三部分组成。门额匾题“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下款“乾隆丙辰重建”。普哈丁园始建于宋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是扬州穆斯林为纪念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所建,园内阿拉伯式和中国民族式建筑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该园200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1月,普哈丁墓园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遗产点之一,2015年完成申报世界遗产准备工作,2016年正式送交世界遗产大会审议。

            据悉,元、明、清历代政府对普哈丁墓园都十分重视,为长期保护管理这座墓园而采取诸多的措施,多次对墓园进行了整修、重建。前面提到的“先贤历史纪略碑”,就是重修墓园的一个证明。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扬州市伊斯兰教协会数次组织对普哈丁墓园进行整修,使其成为了集清真寺、墓园、园林于一体的伊斯兰建筑。由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2001年6月25日,普哈丁墓园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6月,普哈丁墓园被批准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数万名游客和社会各界人士。每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大批穆斯林群众自发组织前来扫墓敬贤,海湾五国、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约旦、也门、阿富汗、毛利坦尼亚、孟加拉、日本、美国等国的伊斯兰教人士和国际友人也常来瞻仰先贤。
            普哈丁墓园连同那些墓碑,是中阿友好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对唐以后直到明代阿拉伯人在扬州的生活,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并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海外交通史、世界建筑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普哈丁墓园是国内外穆斯林敬谒先贤的圣地,更是中阿友好的历史见证。普哈丁等伊斯兰教先贤,虽然早已与世长辞,但他们在扬州留下的仙鹤寺、普哈丁墓等珍贵文化遗迹,将永世长存。扬州与伊斯兰教国家的传统友谊,也将代代相传,万古长青。(山东枣庄市台儿庄 杨成骏)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