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吴敬凤:题在《张晶创作系年》百客谭会后——以仁者为师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2016年6月,恩师张晶先生的著作《张晶创作系年》一书问世,6月19日在枣庄市图书馆举办了《张晶创作系年》百客谭座谈会。
            会上来自全国及本市一百多位著名作家、艺术家、专家学者等,济济一堂。多是恩师从事创作六十年来,曾在创作上给予他过帮助、影响和支持的朋友与老师。好多艺术家都已过耳顺之年。按张老师的初衷,在职者一概不请,只为怕给对方时间上添加不必要的麻烦。然即便如此,著名金牌剧作家冯延飞先生还是专程赶来,并真诚慷慨发言,在文学道路上,张老师给予他的指点和帮助几乎改变了他文学创作的一生。李继耐、薛中锐及国内几大文学院院长均发来贺电和致辞。
           会上许多老艺术家踊跃发言,陈述张老师在艺术道路上给予他们的无私的帮助和指导,一致赞叹张老爷子少有的清骨奇才,少有的正直无私。当时我真的很感慨,听着那些陈述,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觉得在他所有的帮助的作者当中,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寄予期望,给予关怀和鼓励最多的人也莫过于我了。
            二十七年前,我一个仅上了五年小学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以一首《采莲令》词发表报端而得以认识枣庄文学界中的泰斗,张晶先生。从此这位恩师竟然影响了我一生。
            我那时虽然不太谙于世事,但是对于张晶老师的著作还是能品出其中的不凡的,尤其是那部《张晶剧作选》中的《玉箫吟》,其清新婉约秀丽脱俗的文风和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让我把那部剧读了又读。至于其他当时在全国都获得好评和大奖的剧作《山乡锣鼓》、《我们吃了太多的盐》  、《白杨树下》、《鹤唳》《明月千里》、《瑞云》等等更是在当时享誉文坛,家喻户晓。尤其是《鹤唳》获得后来的1996年度国家精品工程奖。据说《白杨树下》他写成时,年仅二十五岁,因其阳春白雪的风格,精美的文采,被西安电影制片厂看中,专门过来人洽谈拍摄事宜,后因文化大革命爆发,此事也就从此沉潜。《山乡锣鼓》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整个震响了全中国。该剧当时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中国戏剧家协会专门为其在京举办座谈会,当时的各大媒体把该剧介绍到全国。可以说,那个年代,《山乡锣鼓》唱响了一个时代,也唱响了整个剧坛。那些剧至今历久弥香,已成为剧本中的经典之作。
            这样的一个文坛大家,当时没有丝毫嫌弃或鄙视我这个出身寒门的业余爱好者。此后的每月,我在穷困寂寥和家庭负担的重压下的境况中,总会把写出的幼稚的作品寄于张晶老师,而张老师也总是每信必回。信中没有批评,没有褒贬,更没有指点,只有认可和鼓励。我在那种鼓励和认可中,有了创作的信心和热情,也有了度过家庭危机的希望和信心。那些年中,除了向他寄稿,就是向报社、广播电台及全国其他的一些诗刊,再后来就是出版社。但是寄出去的稿子多数石沉大海,少数在无数期盼的日子里转化成铅字有了些回信。但是风雨无阻的是张老师的回信,每每傍晚,从田里回来,看见邮递员到我家门口时,我的心就会兴奋地跳动不已。
            那时无论来自那个小村之外任何一封信都是给我最大的鼓励和希冀,那些信激励着我度过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和文学梦想的时光。
            我第一次骑着大架自行车行程七八十华里的路程去张晶老师家拜访是在二十岁,那时他的家住在枣庄市区龙安街,一座在当时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宿舍楼,90多平米的房子,家具是木桌、木椅、木橱、木床,地板是水泥的,当时看起来虽然简洁,还算蛮有城市居家风格的。那时我是带着厚厚的一摞手抄的小说稿,让他空闲审阅给予指正。
            之后的一段日子,我没有接到他的任何关于指正或批评的信来。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接到过他的真正的批评。但是当年的那时,我还沾沾自喜地认为我写的不错,所以他没有批评,现在才明白,他不过在等你写出更像样的东西罢了。但是关于我在诗词在格律上幼稚,是他给予了很大指导和矫正。张老师的诗词不仅格律严谨,而且风格清逸,顺手拈来。而今台儿庄古城衙门大街石牌坊面向西的一副联就是他所撰写:文脉北乘辉赵壁,雄风南澈淬吴钩。这副联大气而工整,重要的是把台儿庄的地里位置和特点含蓄地点化出来。因为联后没有落款,我一直认为是从古人中搬来。结果后来才知道是张老师所作,真是不得不赞叹。不错,张老师不光学富五车,更是才有奇特,其书法飘逸大气,更得古人之法。只是不以此为长罢了。
            这么多年来,我写了无数不成文不成器的东西,他都看了,没有批评过,没有夸奖过,这样的态度让我在他跟前更加小心而不敢放肆。唯独2012年我为 台儿庄古城写的那部长篇小说《古镇》,他看完后,当真打电话来夸了一回。说感觉还不错,比《风雨台城》在艺术表现上更强一些。这难得的夸奖让我万分欣喜。
            张老师的人孤高而清傲。这是我多少年以来最愿意崇拜的地方。他冷于官场,直言不讳,但却极其热心扶持文坛新秀。80年代他作为华东地区的评委代表,去北京主持一次国家级的文学评奖,在评奖会上,他大力支持东北长白山的一个青年作者的作品,因为作品中含有那个时代太强的呼声,大家都不同意。张老师却坚决支持辩护。那次评奖中的评委们都是当时在艺术界极富盛名的艺术家们,有闫肃,有曹禺,有凤子还有吴祖光等,张老师的力挺最终赢得了评委们的认可,使得那个青年的作品终于获得一等奖。这个奖应该是改变了那个青年的一生。他本来是一个民办教师,因为这个奖后被调到县里,再后来又被调到省里。更重要的是,他从此有了更大的激情和活力创造出更多的作品。前几年央视一直热播的《美丽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永远的田野》三部曲就是这位青年的作品,如今这位青年作者仍然保持着与张老师的联系,称之为恩师。这位青年就是当今著名金牌剧作家冯延飞。按张晶老师的话说,他当时就是从那篇作品中看到了一个文学青年的闪光点,他认定那是一棵将来的参天大树,而眼下他就是一棵苗,那苗儿在一块土坷垃下,只需有人将那块坷垃搬开,他就可以茁壮成长。
            多年以来,张老师一直在做着那个搬坷垃的人,用一双慧眼和一颗仁心。峄城剧作家邵明思老师在默默无闻时,将自己的作品《匡衡进京》写好请张老师指教,那部剧本,张老师应该帮邵明思老师指导改写了不少遍,最后获得省级优秀奖,也就是那部作品奠定了邵明思老师在文坛的影响,也为他以后生活和事业方面奠定了更良好的基础和改变。再后来山东著名作家赵东苓也登门向张老师做过请教。至于枣庄著名作家毕四海、张继、胡国柱等都曾或得过他的真心帮助或指点。那些来自各个不同层面的业余作者受到过他的指点和帮助的更是不在少数。按张老师的话说:人的一生很短暂,能帮助别人成就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值得安慰和开心的事。尤其到了暮年,回首身边过来的人和事,自己的朋友和同事都过得很好,都有所成就,那是多么值得快慰和幸福呵!
            如今已80岁高龄的张晶老师,风采依如当年,竟然没有老相。腰还是那样直,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有人专门问过他的养生之道,他笑微微地说:没有什么道,只是没有什么多想而已。
            这话看似简单,其实富含了太多。我们世间人实在是不光想得多,而且是为自己想太多,算计他人太多。太多而劳神,劳神而伤心。所以我们的心累。心太累了,病也就来了。
            张老师这些年,我没见他有过什么物质上的贪求,房子依然是我第一次去他家时的房子,现在看来就是一所烂楼筒子而已。屋里的摆设居然一丝毫没变。进入他那个小区和他的家,恍然感觉回到了二三十年前,让人不感慨也得感慨。按说他自己是山东省剧协主席,一级作家,又是教授,1992年又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他的夫人李秀芹老师也是教授。他们的工资非常不低,但是生活却依然这么简单,足见其做人风格。
            张老师的家庭被周围人称为教授之家,这不光因为他和他的夫人是教授,而且他们的后代可以说都是天之骄子。他们的大儿子、儿媳妇是八十年的研究生,双双留居美国。二儿子、儿媳妇工作于山东大众网站,女儿也是九十年代的本科生,夫妻双方均在省公路局任要职。外孙是山东大学重点生,大孙子张宇曜十岁时书法就很有成色了。“张晶创作系年”这几个字就是他十岁时所题。优异的成绩,出口成章的文章,及优雅的气质无不彰显着这个诗书家庭历久弥香的家风和传统,更为要提的的是张老师的长孙女张宇曦年方17岁,在去年居然以最优异的成绩获得世界五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杜克大学、沃顿商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最后宇曦选择了哈佛大学。真是给我们枣庄乃至山东省的女孩子争足了脸!

            这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之家。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家庭。其实张老师当年也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却因为成份问题,最终不能进入那个学校大门。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个一生都不能释怀的打击。但他却为此生淡然一笑,说人生就是如此,每每进入一个转折口,你认为那是尽头,其实那正是另一个开始。
            这一生我谨记得他教我的一句话:做人要有德,作文要有责。尤其是文友之间,能说好则说好,不可在背后说一句损言。我把这些教诲作为我终生的座右铭。
            转眼将近三十年,往事不如烟,一点一滴,一步一步,都有那么多的教诲和那么多的努力,每一句,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烙印。一点点串起来,我的年华那么充实而不曾辜负。只因为我得遇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恩师!
            与智者为伍,以仁者为师,这些年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外界太多的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好多人竟然一如我当年认识张老师时一样,他们以同样鼓励和欣赏的心情来帮助我来扶持我,点点滴滴,我一生不会忘记!而张老师恰在我少年时就给我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启蒙和方向,所以这应是我一生之幸吧!
    祝愿我的恩师,年年岁岁依旧,岁岁年年峥嵘!

     
                                                                                                                                               2016年6月20日 下午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