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台儿庄古城保护之路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台儿庄古城保护之路

    李 振 启


            台儿庄古城,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宝贵遗产,现已成为世界运河文化遗产城市和世界二战纪念城市,同时也成了中国古城古街区保护的一个典范。这说明台儿庄古城以法律保护为前提、以人为本为核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导,以“留古、复古、扬古、用古”为原则的文化遗产保护探索是成功的。

    一、遗产评估

            台儿庄古城在恢复重建之前,虽然拥有“台儿庄大战遗址”和“明清运河水工设施”两个国家级文保单位金字招牌,但整个城区建筑老旧、秩序混乱、破败不堪,给人一种“脏乱差”的感觉,对游客也没有什么吸引力,而且人们淡薄的文保意识、乱拆乱建的生活行为,已经对文化遗产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更可怕的是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盯住了台儿庄古城这块“肥肉”,千方百计想推平古城起高楼,换成真金白银得实惠。当时上海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经做了台儿庄区古城房地产开发的规划,设计出了图纸,签订了协议,而且为台儿庄注入了古城房地产开发的预付资金。这时,枣庄市一位新来的市长到台儿庄古城棚户区调研,发现了台儿庄古城的文保价值和发展潜力,于是立即叫停了总投资6亿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接下来,便进入了台儿庄古城调查评估阶段。除新任市长带人亲自调研外,还请来了一拨又一拨的文保专家,调查、分析、评估、论证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调研过程中,搜集了1000多份有关台儿庄古城的图书和文献资料、380多张有关台儿庄大战和运河文化的老照片,采访了20多位80多岁的原居地老人。根据这些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和老人的回忆,绘制出了台儿庄古城复原图。

            从2006年底至2009年8月古城恢复重建动工,调查评估阶段用了三年时间。这三年的心血没有白费,通过调查研究,不仅发现了台儿庄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民俗文化无形的实力和增值的潜力,还引导人们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因此,枣庄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4月8日,即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时宣布启动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工程,并于2009年8月11月正式动工。

    二、留修并举

            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并不是盲目的大拆大建、推倒重来,而是本着尊重遗产、遵守法律的思想,采取了留修并举、精雕细刻的方法。首先是留,即“留古”,也就是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比如与台儿庄大战文化有关的清真寺、关帝庙、中和堂和53处弹孔墙建筑遗址,与运河文化有关的古街、古巷、古驳岸、古船闸和13处古码头遗址,与鲁南民俗文化有关的古戏台、古商铺、古民居遗址等都被原汁原味的保存下来。其次是修,修就是修缮、修整、修复。对一些风烛残年、奄奄一息、频临死掉的文化遗址进行修复激活,使之焕发生机。这样共修复古码头、古建筑、古汪塘、古桥梁等100多处。

    三、重建回生

            重建回生的规模是庞大的,这是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工程的主题,消耗资金最大。对要不要“重建”,一开始是有争议的,有的专家认为这是搞假古董,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探索、新实践、新作为,体现了敢试敢闯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精神。因为台儿庄古城是一座战火摧毁的城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筑物都在战火中毁掉了,但城镇道路、水系的肌里尚在,古建筑的遗址尚在,古城的文化灵魂尚在,古城的文脉还在延续,古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在传承。形象一点说,就是古城的“心电图”还没有平直,只要用心珍治,再注入一定剂量的“丙球蛋白”,那就可以“凤凰涅槃”般的复活重生。因此,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按照“原基址、原空间、原风貌、原来材料、原有工艺、原籍工匠”的标准以及打造“百庙、百馆、百艺、百业”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先后有500多位顶级专家学者参与论证,30多家建筑队伍、1000多位国家级工匠和2万多名建筑工人参与施工。经过四年精雕细刻,共建成水域21.7公顷,水街30华里,水系长度9400米;道路9000米,其中主街10条、水巷72条;建筑单体1088个,院落218座;桥梁108座,小桥300座,码头120个;城墙2.7公里,广场2.6公顷。总投资17.08亿元。2013年经权威机构评估,台儿庄古城的总资产达153亿元,以后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台儿庄古城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必将持续上涨。

    四、申遗保护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申遗是目标,更是手段。因为申遗可以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可以唤醒人们的良知并达成共识,可以高起点大范围宣传,可以受到世界遗产保护法规的强行制约,同时也可以让文化遗产变成文化品牌,变成所在地域的软实力、软黄金。为了申遗,台儿庄古城经历了“中国申遗”和“世界申遗”两个重要阶段。

            在中国申遗方面,除国家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到台儿庄古城考察评审外,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还亲自到台儿庄古城调研、考察、验证。2011年7月19日至20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台儿庄考察,实地察看了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情况,考察了大运河台儿庄段,听取了关于台儿庄古城文物保护、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工作情况报告,对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给予肯定。他指出:“台儿庄是名扬中外的战场,也是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者坚强精神的体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台儿庄古城结合历史,注重文化传承,十分有震憾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整体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也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项突破性工作。台儿庄古城积淀着丰富的抗战文化、大运河文化、鲁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基因。古城保护与利用最重要的是其精神传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园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发,而是有重要文化传承意义的重要载体的打造”。经过精心保护遗产、重建古城和努力申遗,2011年12月28日,台儿庄古城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这说明台儿庄古城的国内申遗获得圆满成功。

            在世界文化遗产申遗上,台儿庄将古城紧紧地绑定在中国大运河申遗上,建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严密的方案,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2014年6月22日,随着中国大运河世界申遗成功,台儿庄6华里的明清古河道,连同沿河水工设施以及古城地段的古驳岸、古码头、古街、古巷、古闸址等一并成为世界遗产。2013年5月,台儿庄古城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为“中国最美的四大水乡”。同时当选的还有安徽的宏村、江苏的周庄、广西的黄姚。他们评价台儿庄古城当选的理由是:“台儿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键战役的遗址,得益于当地政府在2009年超过7亿美金的巨额投入。位于中国山东的台儿庄保存了明清时期的经典建筑,尽管面积不大,台儿庄却有着许多传统的寺庙、水道和博物馆,每周五和周六都有传统皮影戏表演和篝火晚会。台儿庄位居京杭大运河,从首都北京出发到这个两平方公里的小城,可以有一次美妙的旅行。”


    五、立法保护

            台儿庄古城的文化遗产保护,尽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众多法规的约束,但这些法规都是宏观的,但在微观上对一个古城进行更具体、更精准、更具有操作性的规定还属空白。因此,台儿庄古城在立法保护上作出了不懈努力。2013年11月29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山东省台儿庄古城保护条例》被正式审议通过,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部《条例》共6章36条,对台儿庄古城保护作出了详细严格的规定,甚至严细到乱扔果皮、放养家禽、禁止区抽烟等不文明行为,对经济处罚标准也作了规定。有了这部《条例》,就给古城的商业开发戴上了一道“金箍”,防止出现商业古城现象,同时也给古城文化遗产贴上了“护身符”。《山东省台儿庄古城保护条例》是我省继2000年10月26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后,我省的第二部区域性法规。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古城保护固定下来,就是考虑到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建筑风格的保护,从长远考虑不会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为领导人看法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为商业的过度化而挤占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

            总之,台儿庄古城保护探索出了新路,积累了经验,成为全国古城古街区保护的一个鲜活样本。但台儿庄古城保护是动态的、持久的,任重道远,没有终点,永在路上。为了古城的未来,目前,台儿庄区正围绕中华运河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定位”,构建古城、湿地和运河文化体验“三位一体”的大旅游格局,精心打造“二战名城、运河古城、中华水城、国际慢城”的“天下第一庄”文化品牌,在“扬古”、“用古”上下功夫,以实现遗产保护、文物利用和文化产业开发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台儿庄区人大研究室)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