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枣庄市台儿庄区来料加工业发展情况概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精准扶贫的惠民产业来抓,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按照“巩固、深化、提升”的思路,深入实施来料加工转型升级战略,着力打造“小商品研发销售示范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来料加工业已发展成为品种齐全、队伍庞大、特色鲜明的品牌产业,正朝着基地化、企业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发展,对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脱贫攻坚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来料加工已覆盖全区所有村居,累计创建来料加工专业村139个,发展加工实体636个,培养经纪人639名,带动4.9万人就业,年发放加 工费3亿元,人均年加工费收入6000余元, 累计发放加工费11.5亿元。全区发展注册来料加工小微企业 1 52家,创办规范化加工企业50家,4家企业入驻经济开发区。我区因此被评为山东省创业先进城市;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省、市妇联领导先后到我区调研来料加工业发展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西鹰潭、临沂蒙阴等省内外30多个地方多次组员来我区考察、学习来料加工,央视一套、七套、《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10多家权威媒体多次报道我区来料加工业发展工作。“不出门,不出院,看着孩,做着饭,一天挣个几十块”、“离土不离乡,在家加工奔小康”已成为我区老百姓新的生活方式。
     

      一、强化行政推动机制。为破解社区搬迁、土地流转后农民再就业、再增收难题,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凝聚全区发展合力,为来料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每年都将来料加工业发展工作列入《区委工作要点》和区政府惠民实事。成立了区发展来料加工业领导小组,设立了专职服务机构——区镇两级农民就业办公室。每年初都印发工作指导意见,召开现场推进会,明确年度发展思路和目标。区主要领导始终心系来料加工业发展,经常深入调研指导。区人大、区政协每年都组织开展专题视察和调研活动,形成专题决议和提案,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二是提供政策扶持。区镇两级突出问题导向,在发展用地、资金信贷、手续办理、人员培训等提供优惠政策,开通创业绿色通道,帮助城乡居民解决来料加工创业难题,形成创业扶持长效机制。“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建标准化厂房100余处,盘活闲置场地300余处,协调各类贷款及扶持资金1200余万元。三是严格督导考核。区委、区政府将来料加工业发展列为镇(街)科学发展观考核的重点工作,严格考核验收。区两办会同农就办经常性开展督导调度,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科学指导来料加工业发展。四是搞好宣传引导。利用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搞好区内外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我区来料加工业发展的社会知名度,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制作电视专题片2部,印制宣传画册1套,召开现场观摩、主题宣传等会议10余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100多篇,宣传创业典型200余个。五是开展表彰奖励。区镇两级每年都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先进村居、优秀经纪人、示范加工点进行隆重表彰,并择优推荐上级表彰。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23万元,表彰来料加工专业村居139个,命名来料加工示范点112个,奖励优秀经纪人109名,5人被评为区乡村英才,4人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经纪人黄春燕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省、市乡村之星,并当选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已成为我区乡村实用人才的储备库。
     

      二、互联网+来料加工已成发展趋势。通过走出去,学习借鉴“沙集淘宝村模式”发展经验;引进来,专家教授培训电商知识,着力打造互联网+新引擎,助力来料加工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农村电商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变;截止目前,全区培养来料加工电商经纪人357名,创办网店200余个,170余名经纪人在网上接单,其中年销售额过百万的6家,过千万的2家;成功复制沙集淘宝模式,发展拼板家具企业8家;年网销额突破1亿元大关。
     

      三、孵化出一批来料加工民营企业。坚持内部“个转企”与外部招商引资并举,累计发展注册小微加工企业152家,创办规范化企业50家,其中招商引进15家,“个转企”35家,永创商贸等4家企业已入驻区经济开发区发展,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积蓄了内生力量。
     

      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按照“一镇一品”的发展规划,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张山子毛绒玩具、涧头集镇喜庆用品、运河街道椰壳包、邳庄镇韩服、马兰屯镇服装、泥沟镇珍珠包等6大镇域特色品牌,实现特色产品连片集聚发展的块状格局,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产品附加值得到提高,居民加工收入实现倍增。
     

      五、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采取在贫困村创建来料加工专业村、建扶贫厂房、设加工基地、引入经纪人带动、扶持贫困户创业、发展农村电商等做法,累计把贫困村创建来成料加工专业村28个,发展来料加工点(企业)157个,建成扶贫厂房31处,五年来,累计带动1.4万余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来料加工业脱贫贡献率达66%以上。
     

      六、小商品研发销售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立的“小商品研发销售基地”建设目标,依托古城旅游市场,通过五年的努力,研发出立格箱包、徐氏中药香包等13大类300多种自主品牌,催生出30余个自主研发销售的加工实体,在古城设立特色小商品展销馆6个,在义乌成立外贸公司2家,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设立销售店面4个,形成古城、义乌、互联网“三位一体”的自主销售市场;其中珍珠包、椰壳包类产品畅销中东、欧美等市场。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台儿庄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