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滋润心灵】海滩上的石子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也许是久居内陆的原因,我心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希冀能独自和大海相约,孑然一身,徜徉在浩瀚无际、潮起潮落的海边,倾听着海浪的私语,让心灵和自己自由交谈。也还曾想在黄昏日落的时候欣赏云卷云舒,一任汹涌的波浪撞击着海边的礁石、沙滩,一次又一次漫过我落寞孤单的心房……

         我的家乡远离大海,坐落于黄河北岸豫西北。我的祖辈世代繁衍生息于斯,悲欢离合于斯,我曾经那一串串童年的欢声笑语也洒落于斯。在这片土地上,我完成了从童年、少年到青年的蜕变。在我许许多多破碎如鳞片的记忆中,至今尚能俯拾的就是她的秋季。在芳香四溢的田野上,金黄的玉米棒子、红色的高粱穗在阳光下颔首摇曳,大豆挺起丰满的胸膛伴秋风沙沙作响,洁白的棉花美如天边盛开的云朵,半空中翩飞的蝴蝶不时与田间的庄稼轻声耳语,此时的田野美若一幅静美与动感交织的自然油画。

            那时,黄土地盛产的粗粮赶走了我的饥饿,母亲用自己从田地中收获的棉花纺织成粗布衣服,我的身体像庄稼一样拔节、生长。即使在青黄不接的季节,那片土地也能把大自然的宝藏之一野菜无私地馈赠给我们,成为我少年餐桌上营养丰富、清新可口的食材之一。多少年之后,我还能说出很多野菜的药用价值,也深感家乡那片土地的神奇。

            虽然远离大海,但眼前的这条咆哮奔涌的黄河,吸引我努力地去想象海的模样。我曾吟咏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想象着天风海雨向我迎面扑来的感觉。我的家乡在大平原,无从登高极目远眺,只能想象黄河源远流长,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百转千回的雄壮与豪放。但是心中憧憬已久的那片海又是什么样子?书中和歌曲里常说有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海水蓝蓝,白云悠悠,可以挽起裤腿,赤脚走在柔软的沙滩上,身后留下一串串长长的脚印。缘于此,直至参加工作若干年后,我对大海总有一种魂牵梦萦的向往。苦思冥想的时间长了,又悲叹人生短促匆忙,继而生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慨与无奈。

            大海依旧很遥远,像梦一样难以企及。但是,我脚下的这片黄色的土地,深情而无私地哺育着我孱弱的身躯,抚慰着我时而惊悸无助,时而疲惫彷徨的心灵。那时的大海,对我来说始终只是一个名字。我日日吮吸着黄河的乳汁渐渐长大,直到有一天,当我听到村上的老人说“黄河的尽头就是海”的话语后,我一时平静的内心,又激荡起对海的渴望。我于是追逐着黄河的波涛一路向东,如夸父逐日一般,希望能在不远处看到黄河的尽头。我一路奔跑着、跳跃着,踏歌而行,我与对岸连绵起伏的群山赛跑,与天上的朵朵白云对话,迎着萧瑟的风,一遍遍呼喊着大海的名字。但是,那时的大海始终没有应答……

            有时,人生有无奈也有欢歌,一个人的时候,我便常常蹲坐在田野旁边的土丘上,仰望着蓝蓝的天。憧憬与梦想被腌渍在时有酸楚、时有欢乐的土地。不远处,袅袅炊烟随风飘出村庄,消散在夕阳落下的地方。那时的生活看上去平淡似水,让我感到百无聊赖,无所适从。

         在四十年前仲秋的一个美丽的清晨,我心中的梦想再次被点燃。家中的半导体收音机传来一条新闻: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结束。会议决定,今年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今年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犹如春天里一声惊雷让万物苏醒,这条电波在全国成千上万适龄青年中掀起巨大波澜。对我而言,更犹如雨后的风,清爽而惬意,吹走了心中厚积的阴霾和曾经寂寥的心情;又像让飘零在茫茫大海的一叶扁舟,在风雨飘摇中望见了美丽的海岸线。

            那段岁月是需要经得起煎熬和辛苦的,而战胜自我的信心来自意志的较量。火热的激情过后,我静下心来,细细思考知识的贫乏。面对需要补缺的繁重课程,我常常怀疑我的大学梦是否虚幻和奢侈,是否像大海一样遥远?

            同样是一个美丽的清晨,收音机播送了一篇配乐散文《海滩上的石子》。故事梗概是,“我”和大姐同在农场劳动,大姐一直想复习报考自己喜欢的大学物理专业,期望把“老三届”失去的损失补回来,但无奈耽误的功课太多,学习感到特别吃力甚至想到放弃。“我”不气馁,讲了一个海滩上的石子的故事和大姐共勉:古希腊有一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他虽然身体虚弱,但意志十分顽强,为了克服从小就有的口吃和咬字不清等毛病,他曾到海边对着波涛练嗓子,把小石子放在口中来纠正发音,攀登高山以增加肺活量,对着镜子练习姿势。经过勤修苦练,终于成为知名的演说家……“我”鼓励大姐说,你就是那位演说家,咱俩都是那位演说家!

            四十年后,我依然记得那个冬日里美丽的清晨。听罢广播后,推开窗户向外望去,刺骨的寒风呼啸而来,顽皮的雪花飘飘洒洒,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洁净的毛毯,一眼望去,窗外的世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我当时的心情,如同雪后的空气一样明净、清新。

            后来呢?“我”的那位大姐是否成功了?我无从得知。我只知道,那篇配乐散文送给了我一个励志的信物——海滩上的石子。带着这颗海滩上的石子,在七十年代末,我和全国成千上万个热血青年参加了祖国的考试。

            在此之前曾经经历诸多的得与失,欢笑与泪水,让我感到自己已经长大。后来我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有强壮的体格、火红的梦想,还要有坚定的勇气和心中那份永恒的执着。于是,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我追逐黄河的波浪一直奔向海岸线,去寻找这颗海滩上的石子,也像古希腊那位演说家一样,把它含在嘴里,记在心里;于是,我也不去猜想,自己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也不去猜想,明天的身后会不会有疾风骤雨,既然目标是海岸线,任凭长路上独留我孤单的影子和深深的脚窝,我也会无怨无悔。

            我又一次去探望从家乡流过的这条古老的黄河。她从茫茫的青藏高原跨越崇山峻岭,横贯河套平原,奔腾于高山深谷之中,穿行风陵渡调头东去,经过中原大地后匆匆奔向渤海之滨。尽管她历尽九曲十八弯,或“山重水复”,或“柳暗花明”,曲曲折折,但一直没有停下奔向大海的脚步,因为她的归宿是大海。

             大海是黄河永远的梦……  ( 雒应良)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