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央综治委委员、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来枣庄市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调研。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司司长周慧琳,中央宣传部舆情局副调研员朱正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综治委副主任孙守刚,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王凯祥,省委宣传部巡视员黄泽存,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宿华,省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副主任洪焕金,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市委常委、秘书长梁宪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杰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综治委主任秦元祥,市公安局局长江心田分别陪同。
柳斌杰先后实地察看了台儿庄区邳庄镇综治工作中心、马兰屯镇林桥村农家书屋、运河街道华阳社区,并听取了枣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扫黄打非”工作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在情况汇报会上,刘玉祥介绍了枣庄市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他说,枣庄市有五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分布北辛文化、古滕国、古薛国等遗址,孕育了科圣墨子、齐相孟尝君、以“自荐”流传后世的毛遂、“凿壁引光”的西汉丞相匡衡等历史名人。二是资源丰富,得天独厚。枣庄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石灰石资源、淡水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三是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京杭运河、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南北,在建的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四是风正气顺、和谐稳定,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保持了持续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五是科学发展的势头良好。经过历任班子努力,我市实现了经济较快平稳健康发展。2010年,山东省统计部门公布的19项经济指标中,枣庄有16项指标的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新增存贷比和非煤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走在了全省前列。
柳斌杰对枣庄市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一年以来,枣庄市及台儿庄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别是台儿庄古城的建设,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让我感到很振奋,这体现了枣庄市委、市政府在改革、发展、创新方面的精神面貌。主要有三方面的体会,一是抓住机遇,利用资源丰富、能源充足的优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服务业比重、工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城镇化、城市建设方面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二是利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传统产业的转型与文化产业的开发、保护结合起来,将旅游、民生与市场结合起来,用产业化、市场化的方法配置资源,创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三是利用传统的优势和风清气正的氛围,进一步巩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成绩。全市没有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等,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柳斌杰指出,社会管理的创新问题是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提出的历史性任务,是党政领导的重要责任。枣庄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体制机制性的建设得到落实,乡镇、村(居)各级机构设置到位。从源头上预防综合施策,化解社会矛盾能力进一步增强。着力打防管控多措并举,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净化。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切实落实到基层,维护稳定根基进一步夯实,和谐稳定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柳斌杰强调,枣庄市委、市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中央提出的文化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与枣庄发展的实际,特别是台儿庄文化产业园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及时发现矛盾问题,注重从源头加以预防,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要抓住机遇,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各级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将会更加完善,枣庄市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步,下一步要借着六中全会的东风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等级,完善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要继续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现阶段集中解决读书难、看报难、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等问题,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秦歌)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