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至5日,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铁梁,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副司长李文亮、调研员吴著友一行来我市参观考察。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杜敦陆,省文史馆馆长尹建明,省政府参事王万森,省文史馆馆员王立鹏,省旅游局副局长于凤贵,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副市长陈爱莉陪同。
舒乙是我国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之子,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是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舒乙先生长期关注大运河保护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文物保护,在政协委员和国家文物局组成的保护大运河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顾问组中,先后参加了4次调研活动,亲自从运河源头走到河尾考察,撰写了多篇考察实录,为保护文化遗产和文物呐喊。
舒乙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台儿庄古城,并详细了解了古城重建的有关情况,他说,台儿庄古城的重建,有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在此之前,对于古城、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应该说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来这里看了以后,感觉你们探索了很好的路子,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就像是破冰之船,为古城的开发和保护开辟了新的航道,抑或是回归的鸿雁有了第一声啼叫,有重大的突破性意义。
舒乙说,我在世界范围内考察过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重建的台儿庄古城完全不同于国内其他的古城、古镇,其意义已经超出了中国的范围,而且在世界上也能立得住。这里的商铺很有特色,一店一品,店店不同。这些商品都是传统的手工艺品,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又融入现代元素,改变设计形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可以引起游客极大的兴趣,这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国既要保护原有传统,又要发展现代化,怎么做?这么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要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怎么走?这么走!台儿庄古城重建,打造了文化空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找到了生活出路,救活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舒乙说,台儿庄古城重建,是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用古的理念指导,通过走访老人、查阅史籍、搜集照片,在充分占有各种资料、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追求历史的原真性,严格保护了各种历史遗存,复原了古城原有的建筑风貌,每一个地方、每一块砖、每一个造型、每一个细节都有根有据,既不是千层一面,更不是想当然,这是一条完全正确的道路。对于整个京杭大运河来说,这里是非常珍贵、鲜活的一段。像这样保持完整性、原真性的运河,越往南越难找,再往北也枯竭了。台儿庄段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中间段,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在这里精彩呈现,并且被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是具有代表性的活标本,将对大运河申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舒乙说,台儿庄古城的很多细节都让我感动。包括对不同历史时期“台”面的保护,以及大量抗战遗址的保护,非常了不起。现在距离抗战已经70多年,人们要想再看到当年的战争遗迹很难了。但在台儿庄,却能找到包括残垣断壁、累累弹痕的古墙在内的50多处大战遗址,并且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些遗址虽然沉寂了70多年,但都是具有重大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活标本。你们不仅能够找到它,而且能够不拆它,还能保护起来、展示出来,非常了不起。重建的台儿庄古城,是大运河上的一颗闪亮珍珠,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财富。
市长 陈伟说,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地方来说,如何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应该认真探讨研究。我们希望以台儿庄古城重建的实践,唤起大家对文化发展的关注和重视,为其他地方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也希望借助台儿庄古城这个平台,聚集更多的文化大师,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人了解传统文化。国内文化界、文物界、建筑界专家学者的肯定,既是对我们古城重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鼓励。文化发展,不是想不想做、敢不敢做、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大胆去做、努力做好的问题,这样才是体现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秦歌)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