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推荐】枣庄:加快资源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步伐 主要抓好9个方面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作为全省老工业基地,40年励精图治,特别是近年来,枣庄聚力资源城市转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培植了永续发展的新优势:

      产业基础优势。传统产业基础雄厚,“265”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煤化工产业形成了11条产业链,吸引落地上下游配套延伸项目18个,成为国内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装备制造业拥有规上企业近400家,省级以上产业基地5个,产品达到十一大类、上千个品种,年主营业务收入近900亿元。新兴产业起步迅速,经过近年来的深耕厚植,大数据、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快速膨胀,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行业产值连创新高,辐射带动了关联衍生业态发展,为下一步裂变膨胀、拉杆起飞创造了先决条件。

      协同创新优势。近些年,枣庄先后与多所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涉及煤化工、新材料、锂电新能源、中小机床等产业领域。市委、市政府着眼搭建创新平台,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新城南部规划了15平方公里的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统筹布局互联网小镇、浙大山东工研院、枣庄学院新校区、北中医医养结合中心、文体中心、图书大厦等重点项目,集中优势资源要素进行建设,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方面厚植了发展优势。目前,全市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165个,较“十二五”末增加了65个。

      园区发展优势。园区改革破题增势,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各类特色产业园区12个,滕州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园区进入最后审批阶段,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动、多点支撑、特色互补的园区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行市场化管理,赋予开发区更加独立的发展权限,理顺了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清理僵尸企业,盘活园区内的低效闲置土地厂房,为“腾笼换鸟”提供了更多空间,给园区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环境优势。通过聚力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促进了水环境质量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大气质量不断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创造了良好环境。积极推进高速绕城、绿道环城、碧水润城,枣庄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与昔日煤城“一黑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形象相比,枣庄已经是“一城山水满城林”的景象,变得更加宜居宜业,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成为最富竞争力的战略资源。

      基础设施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秉持打基础、利长远的理念,大力实施了一批交通、水利、电力、港航等重大基础工程,正在形成水、陆、空交织的综合交通网络,庄里水库及抽水蓄能电站、枣庄机场、十电运煤专线迁建、高铁换乘枢纽、新城至滕州BRT等一批市民期盼多年的大项目相继开花结果,枣菏高速、新台高速等相继开工建设。下一步,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将持续释放裂变效用,为枣庄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支撑。

      政策叠加优势。枣庄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枣庄是全国唯一既是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又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地级市,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山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山亭区、台儿庄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市中区、山亭区列入全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市、区)名单,将享受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倾斜。多重政策的叠加效应将释放巨大潜能,有力助推枣庄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面对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继续砥砺前行,奋力开拓,续写无愧于前人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采访了新任市委书记李峰,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石爱作,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对枣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追赶发展的应对之策进行了认真思考、讨论和研究,确立了枣庄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用数字概括为“5951”,即:坚持五个始终,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突出实干唯一导向;实施九大工程,即坚定不移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体经济壮大工程、改革开放关键工程、“双招双引”突破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工程、“三大攻坚战”决胜工程、民生福祉增进工程、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动五大振兴,即着力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一个目标,即加快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步伐,全力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

      记者从枣庄市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稳”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4%,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3亿元、增长1.4%,占预算的57.9%。“好”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好。工业生产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81亿元,实现利润97.6亿元、同比增长37.3%,增幅居全省第4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工业产品销售率等先行指标延续向好走势,均位居全省前列。服务业规模提升,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500亿元,增长6%。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业服务型组织达到500余家,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13家,全市累计实现各类农村产权交易额28.4亿元。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市委书记李峰介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枣庄主要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抓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在创新发展上快突破、见成效。继续把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起爆点、突破口,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持续推动浙大山东工研院、中科院化工产业中试基地、北理工鲁南研究院、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营,加快构建“一城引领、两区突破、多点发力”的协同创新格局。今年,争取新增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0个,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建有各类研发机构比例达到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二是在重点项目上快突破、见成效。今年,市里确定了98个市级重点项目,这些项目是枣庄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要盯紧靠上、排除万难、强力推进、抓出成效。市里筛选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总体规划的28个项目,成立了5个指挥部,全部由现任市级领导干部任指挥长,全权负责,推动落实,推进效果比较好。下一步,将继续筛选一部分项目,成立若干指挥部,市几大班子形成工作合力。靠上去抓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在基础设施上快突破、见成效。2016年以来,枣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到65.6亿元,接近“十二五”时期的总和。继续围绕市里实施的庄里水库及抽水蓄能电站、枣庄机场、十电运煤专线迁建、高铁换乘枢纽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把这些项目牢牢抓在手上,突破要素制约,加快工程进度,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拿出“久久为功”的毅力抓实体经济。一方面,凝心聚力推动优势产业做强。围绕省里确定的“十强”产业,集中力量打造高端化工、高端装备、锂电、光纤、大数据、医药健康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调整完善发展规划,明确路线图、施工图,拉出项目清单、政策清单、帮扶清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主动对标行业领先、企业最优,全面提升煤电、轮胎、建材、造纸、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确保年度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另一方面,要凝心聚力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扶持30家龙头骨干工业企业扩规模、上水平,扶持3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几何式”发展,尽快成为枣庄产业振兴的“顶梁柱”。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推动2000家工商户“个转金”、600家企业“小升规”,新增省级新经济、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等示范企业20家以上。

      拿出“刀刃向内,眼睛向外”的勇气抓改革开放。一是着力深化经济领域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全面降低企业用能、融资、物流等成本。国企国资改革,聚焦煤电、建材、粮油、水务、交通运输等领域,加快组建10个国有资本投资集团和产业集团,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整体上市等方式,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融资改革,发挥财金控股、基础设施投资等平台作用,探索用好PPP模式,放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助力枣庄改革发展。二是按照“关停出清一批、盘活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思路,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为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发展腾出更多空间。学习借鉴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经验,对企业在用地、用电、排污、财税支持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要深入开展园区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完善规划编制,统筹产业布局和产业衔接,做强县域经济“发动机”。三是着力抓好外经外贸。深入开展“双唤行动”,力争全市经济外向度每年提高0.4个百分点左右。拓展青岛港枣庄内陆港区服务功能,启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拿出“舍我其谁”的精神抓“双招双引”。一是以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围绕六大优势产业、“双30”企业、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科技教育、品牌经济等,综合运用产业链、专业化、社会化、委托代理、乡情亲情等招引手段,力争今年实现新开工外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11个以上。二是以更大力度抓好招才引智。大力实施柔性引才“百人计划”,开展海外行、城市行、高校行、故乡行系列引才活动,年内新引进高端人才100人以上。三是以更大力度抓好督导考核。增加“双招双引”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的分值比重,由原来的30分大幅度提高到200分;各区(市)、枣庄高新区的“两个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营造大招商、招大商的“比学赶超”氛围。

      拿出“真金白银”的投入抓乡村振兴。一是抓改革,激发农村活力。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年底前完成50%的行政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二是抓产业,振兴农村经济。培育壮大石榴、马铃薯、长红枣等特色农业,叫响祥和、莺歌、春藤等农业品牌,做大鲁班小镇、月亮湾等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大力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稳步发展田园综合体,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收入翻番。三是抓投入,做亮农村环境。今年全市各级筹措资金3.6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推进“五化”“七改”和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年内完成1600公里“户户通”硬化、8万户旱厕和2000户危房改造。在原有基础上,大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实行镇域、路域、乡村、庭院环境一起整治,加快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画、一镇一风光”的美丽枣庄新格局。

      拿出“只能打赢”的决心抓“三大攻坚战”。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士”保卫战,深入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扎实开展“绿满城乡、美丽枣庄”绿化行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二是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市剩余贫困人口2565户、6362人,其中“老病残”贫困人口占61.8%。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体采取资产收益、股权分红、低保兜底、特惠保险等方式,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对已脱贫人口继续给予结对帮扶和行业扶贫政策,确保脱贫不返贫。三是坚决打好全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围绕担保圈、国有企业、地方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逐一排查梳理,及时查找风险隐患,全力处置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拿出“枝叶关情”的情怀抓民生福祉。一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燃眉之急。要特别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五保户、低保户,以及城市流浪人员、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确保兜住民生底线。二是切实办好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聚焦补齐民生短板,积极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机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健康枣庄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棚改回迁进度,圆好群众的“安居梦”。三是努力满足群众最现实的需求。时刻关注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难题,统筹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气化枣庄”建设、城市交通疏导、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四是积极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正视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和领导包案制度,下决心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民工工资拖欠、房屋不动产登记、物业管理混乱等问题,让老百姓解开心结、顺气顺心。

      拿出“一次办好”的服务抓营商环境。一是提供简约高效的审批服务。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不论“见面不见面”“跑腿不跑腿”“线上或线下”,都要实现“一次办好”。二是给予及时贴心的帮包扶持。建立“633”重点产业企业帮包机制,对重点打造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由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帮扶,对重点扶持的30家龙头骨干工业企业和3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拿出60名县处级干部实行结对帮扶,实现“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三是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推广“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提高市场监管规范化、专业化、透明化程度。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寸步难行”。扎实推进平安枣庄、法治枣庄建设,继续打好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攻坚战,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拿出“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抓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全面从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以理论上的坚定清醒带动行动上的坚决果敢,确保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在枣庄落地生根。二是全面从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庸懒散拖”问题整治,以常态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真正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三是全面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选班子、配干部,注重在发展一线和艰苦环境中识别干部、锻炼干部、考验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赛马场”上选人用人,不让“老实人吃亏”。完善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切实营造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的浓厚氛围。(张环泽 孙海峰)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枣庄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