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中国抗战名城台儿庄的文化复兴 古城寻"梦"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古城台儿庄,一个寻‘梦’的地方。”

        拥有千年历史,毁于御侮战火,再生文化复兴——这,就是古城台儿庄的寻“梦”历程。

        台儿庄古城运营一年多,200多万中外游客接踵而至,来此寻“梦”。

        文化自信:重温古城之“梦”

        走进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仿佛置身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保存完好的古运河穿城而过,流淌着“东方古水城”的独特韵味;集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等8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展示着“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的迷人风采;大战前后中外记者拍摄的老照片,张贴在复原后的建筑墙壁上,无声地诉说着人间沧桑;入夜,各式民间彩灯的灯影倒映在宁静的河面上,摇橹姑娘吟唱的台儿庄小调,隔着几条水巷飘了过来。

        台儿庄古城管委会主任王广部介绍,台儿庄古城分三期重建,划分为11个区域,目前已建成3个区域。

        历史上的台儿庄就是“水旱码头,商贸重镇”。这里拥有千年运河上最完整的遗产体系,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驳岸、古码头、古船闸,被考古学家称作“运河文化的活化石”;汇集了8大建筑风格、世界5大宗教和72座庙宇,形成了运河沿线独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壁的文化特征;至今留有53处弹痕累累的古墙、古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遗存最多的城市。

        王广部说,2006年,台儿庄区准备沿古运河一带招商开发房地产,一个投资近6亿元的项目已经谈成。当时,就任枣庄市市长不到两个月的陈伟经过多次现场调研,果断叫停了原来规划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陈伟说:“如此多的历史文化基因在这里沉淀,这是枣庄人的一笔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笔财富。保护文化基因,就是传承历史。”

        枣庄市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开发商手中“抢”出了一座古城,使得这处仅存的二战遗址得以保留。

        对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评价说,叫停房地产项目,启动古城重建,凸显了枣庄人民的文化自信。这既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负责,也是对枣庄老百姓负责,更是对文化传承发展负责。

        尊古创古:重现文化之“梦”

        单霁翔认为,台儿庄古城重建,较好地实现了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是文化遗产保护历史上没有先例的、开创性的工程。

        台儿庄古城重建,既是古城重建又是文化重建。73年前,台儿庄被战火毁坏,90%的古城建筑荡然无存。枣庄市负责人认为,台儿庄古城重建,不是简单地复原,而是在“尊古”的基础上“创古”。通过10%的历史遗存,挖掘出那些最富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基因,复原其本来面目;同时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现代文化元素,让古城重建得到群众认同。

        从2006年决定重建,到2009年开始动工,枣庄市用三年时间做了大量挖掘历史工作。为了恢复旧貌,建设人员收集了130多本史料、380张老照片和1279本明清小说。古城建设者从当年中国军队进驻台儿庄的照片中,发现了徽派风格建筑;在李宗仁视察战事的照片中,捕捉了闽南风格建筑;在关帝庙旧址,挖掘了晋派风格建筑。台儿庄古城,就这样在历史寻觅中一点点复原了面貌。

        台儿庄古城的建设者把“创古”蕴于“存古”和“复古”之中,构建了一座“手工版”的台儿庄古城。城市建筑上遵循“原空间、原风貌、原尺度”重建,建设上要求“原材料、原工艺、原地工匠”,将保存下来的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产科学地进行修复。同时,他们还在古城建设中融入了数字、节能、生态等现代元素,以体现现代工艺水平和功能需要。

        重建过程中,台儿庄古城重建还把文化业态融入建筑,实现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的统一,促进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复原后的台儿庄古城,以大战文化、运河文化、鲁南民俗文化为主线规划建设100多个博物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吸引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展示、交易、传承。

        “船型街”是古城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交易区。为吸引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城建设委员会对进驻项目第一年仅收1元租金。王广部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优惠政策,留住传统文化的“根”。

        本地居民赵永帅在古城经营一个门店,从事国家级非遗项目泸州油纸伞的制作、展示和销售。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古城重建后,他专门到泸州了解油纸伞文化、学习制作工艺,目前已掌握了基本制作技巧。

        据了解,除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台儿庄古城还引入了柳琴戏、运河大鼓、鲁南皮影、伏里土陶、曹县面人等3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城市转型:重圆产业之“梦”

        枣庄是一个单一煤矿产业城市,随着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城市面临产业转型困局。台儿庄古城的“复活”和日益兴旺,使这座古老煤城再度焕发新的活力。

        陈伟说,重建台儿庄古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枣庄城市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据了解,台儿庄古城重建之前,枣庄市没有一辆旅游大巴、没有一个地接导游,现在全市有105辆旅游大巴、1400名地接导游;近年全市新增宾馆78家,已建、在建五星级酒店10家,但仍然满足不了游客需求。

        2010年,枣庄市三产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三产投资增幅达32.7%,是二产的2倍,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新增就业10万人,其中80%得益于文化产业带动。今年上半年,在文化旅游业的带动下,全市住宿业、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8%、21.5%,占经济结构27%的服务业贡献了全市46%的税收。

        目前枣庄市以台儿庄古城为核心,正在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重点打造国际健康岛、艺术岛等10个主题岛,培育古建设计、影视制作、创意设计、文化演艺等文化产业集群,港中旅、华强、华谊兄弟等品牌企业相继入驻。

        陈伟说,台儿庄古城复原重建也是资本运作的一次成功案例。现在,台儿庄商业用地从每亩3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古城净资产超过180亿元,一年时间翻了40倍。新华网山东频道(侯严峰、张晓晶、娄辰)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