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台儿庄:民间小曲《琴书》又回古城(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在台儿庄古城景区,几年不见的民间小曲《琴书 》又回来了,本站记者进行了采访,在古城演唱的李老师,家住台儿庄区涧头集镇高山前村南,从艺多年,在古城没有重建之前,他一直在古城台儿庄的街头巷尾为家乡人演唱,有时也到各地乡村集市演艺。《琴书 》属民间小曲 ,贴近群众、深受百姓喜爱,李老师的演唱字正腔圆,一曲《杨家将演义》仿佛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从前,让我们与古人握手。

            《 琴书》种类很多,有北京琴书、翼城琴书、武乡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山东琴书、贵州琴书、四川琴书、云南琴书等。各种琴书起源不一,大多是由当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有些是受滩簧、南辞的影响或由大鼓演变而成。如安徽琴书是在流行于泗州地区的老凤阳歌、泗州调、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京琴书、山东琴书最早是农民在农闲时传唱自娱,后来发展为专业演唱。琴书的表现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唱词也根据其乐曲,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筝、坠胡等。
            在山东最先流传于鲁西南,以嘉祥、巨野、定陶为中心,后逐渐向北(济南及惠民地区)、向东(青岛、烟台)延续扩展,约有二百年历史。山东琴书最初叫扬琴,也有叫打扬琴的、唱小曲的,约形成于乾隆初年。早期为农民闲时自娱的庄家耍(又称玩局)。清末渐趋兴盛,名家辈出,分成了南、北、东三路,南路最早,以茹兴礼为代表,称为茹派,不用巧调花腔,重声腔、咬字,唱段多愤世之作;北路是以邓九如为代表的邓派,善用方言俚语,于纯朴中见幽默,平易中求韵味;东路则是以商业兴为代表的商派,唱腔优美,富有变化。
             山东琴书为民间小曲联唱体,共有小曲200余支,山东琴书最盛行时,演唱曲牌和演奏曲牌达到300多个,以〔上合调〕、〔凤阳歌〕、〔梅花落〕最为常用。以扬琴为主奏乐器。传统曲目分牌子曲、中篇、长篇3类,牌子曲产生较早,有全部《白蛇传》等;中篇在山东琴书中最具代表性,有《王定保借当》、《三上寿》等70~80部;长篇多为移植改编,如《杨家将演义》、《包公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山东琴书有了新的发展,成为流行于大江南北的主要曲种。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成骏)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