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5年,古城的重建带来了深远影响,台儿庄取得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在这5年里,赢得“中国最具潜力十大古城”殊荣,荣膺“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被确定为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连战、吴伯雄、郁慕明等台湾高层人士先后到访;被批准为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遗”博览园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被确定为第二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举办地。带动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运河湿地公园,组织了旅游包机和专列,“二日游”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建改造宾馆酒店52家、大型商场超市3家,旅游服务业新增就业9100人;2011年三产增加值达到3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83.5%和102.3%。
工业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在这5年里,工业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积极转方式调结构,纺织、煤炭、化工、机械、造纸、水泥六大产业转型升级,创山东名牌产品3个,纳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1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1亿元。农村经济活力持续增强。粮食连年丰收,畜牧、林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规模养殖场达到160个,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被评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全省粮食质量安全示范县。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农村土地使用产权、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流转土地3.53万亩,培育农民合作社203个,林地确权14万亩。
在这5年里,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投入14.5亿元,建设城市重点工程60余项、交通公路重点工程22项。运河复线大桥、涛沟河大桥建成通车;改造城市道路13条、农村公路340公里;建成新大桥停车场,安装枣台线路灯,开通运营BRT,加快了同城化进程。实施古城出入口道路立面改造,整治城区河渠5条,新建景观游园40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15个,建成标准化小区13个。垃圾处理厂建成使用,污水处理厂扩容到4万吨规模,集中供热达70万平方米,完成叶庄、林桥等输变电工程。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新增保洁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5万平方米。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在这5年里,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07年分别增长58.9%和50.7%。农村劳动力就业计划深入推进,创业带就业取得新成效,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万个;来料加工覆盖所有村居,从业人员达2.8万人,累计实现加工收入1.5亿元。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完成6处镇街敬老院改造,先后6次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3次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救济救助资金5960万元。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发放保险金3.7亿元。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区体育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运动会,新建文体休闲广场75处、农家书屋170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改造农村危房3851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65套;297个自然村通上自来水,7684户农民用上沼气;基本实现广播电视、互联网村村通。
到2016年,全区GDP达到233亿元
2012年,台儿庄迎来了新一届的政府,也必将迎来更多的奋斗和成就。
随着城市转型的深入推进,将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特色文化城市的转变,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枣临高速建成通车,高铁时代全面到来,文化产业园启动建设,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台儿庄人民对建设幸福台儿庄充满期待、信心百倍,形成了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此,新一届政府提出具体的目标是:到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税收收入达到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9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9倍、2.5倍、2.2倍和3倍。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全区综合实力高效提升,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富庶、和谐幸福的新台儿庄将在千年大运河畔蓬勃崛起。
另外,新一届政府在工作中将突出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发挥古城引领作用,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台儿庄古城已经成为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典范。以古城为核心,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是转型发展的目标,是跨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建设“活力之城、魅力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的有效途径。
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培植现代产业体系,到2016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达到全市转型目标要求。
三、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全力打造幸福台儿庄。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努力让生活更富裕,让社会更公平,让心情更舒畅,让百姓更安康。
四、提高执政水平,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决策科学、作风务实、实绩突出、群众信任的新一届政府。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