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去革命,暮年更思故乡情。
再过几天就是诗人、剧作家贺敬之先生的97岁生日,他老人家思乡情结尤剧。
日前,贺敬之先生的秘书柳湧先生到山东台儿庄参加作家柯岩逝世十周年追思会,委托其去邳州市燕子埠镇黄楼村黄家大院遗址和寨山奶奶庙等地多拍些照片,欲找寻一下儿时的记忆。
1940年4月,16岁的贺敬之和三位同学投笔从戎,历尽艰险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后来他将发生在冀中地区“白毛仙姑”的故事,融入家乡寨山奶奶庙等场景,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革命现实主义的新歌剧《白毛女》,作品成功塑造了“白毛女”形象,深刻表达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该剧在国内久演不衰,并在许多国家上演,赢得了国际声誉,1951年贺敬之获得斯大林文学金质奖章。
贺敬之的家乡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贺窑村东南十多里地的黄楼村是他姥姥家,村西不远有一海拔近200米高的小山,因梁武帝建压鹊寨于此而得名寨山,山巅东北侧有座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奶奶庙,庙后有个幽深的山洞。儿时的贺敬之每次去姥姥家都喜欢到此玩耍。
10月20日上午,柳湧先生在台儿庄朋友的陪同下,来到江苏省邳州市燕子埠镇黄楼村。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当年气势恢宏的黄氏庄园仅存部分残垣断壁。柳先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拍摄。
寨山虽不高,但怪石嶙峋,异常险峻,加之没有道路,荆棘丛生,攀爬起来十分困难。
柳先生尽管身体健硕,毕竟年龄不饶人,60多岁的他还是累的气喘吁吁,每走20多米就要坐下休息一下,几次险些摔倒。
在相互鼓励下,不大会儿,大家安全登顶。山巅东北方有一大块石板平地,北行不多远有三块古碑,受风雨侵蚀字迹已难以辨识。石砌“水月阁”、“碧霞宫”主体建筑尚存,两建筑之间的西侧记载康熙七年郯城大地震的摩崖石刻依然清晰。
面对众多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遗存,柳湧先生不停地拍摄,忙得不亦乐乎,并及时用手机发给贺老,让其尽可能多的把这些记忆的碎片重拾,以解深深的思乡之情。(黄 振)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