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大战>>正文内容
  • 郁达夫的台儿庄劳军之行(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在台儿庄大战期间,许多中外记者、诗人、作家都来过台儿庄,如我们所熟知的范长江、陆诒、郁达夫、盛成、臧克家、丁行等,70多年过去了,这些历史的碎片渐渐湮灭在时间的河流中。笔者查阅有关史料,采撷到郁达夫当年来台儿庄时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为全面追记郁达夫当年的劳军之行,笔者与郁达夫的女儿郁美兰女士进行联系,她向我提供了有关郁达夫当年的一些图片资料,并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和审定。回溯1938年4月,著名作家郁达夫和盛成从武汉到台儿庄进行劳军慰问,在徐州转行台儿庄之时,促成了美国驻华史迪威将军到台儿庄前线去采访。史迪威在台儿庄前线考察后,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了一篇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详细报告,送到美国最重要的军事杂志发表,在美国政府和军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促使美国很快改变对华观望的态度,决定援助中国。由此可见,郁达夫的台儿庄劳军之行促成史迪威上校到台儿庄前线调查采访,为抗战大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郁达夫的台儿庄劳军之行

                                                                                         文/李海流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的坂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两个精锐师团三万多人在鲁南从临沂、滕县两路夹击,企图向战略要地徐州逼近,抗日军队在鲁南重镇台儿庄筑起了“血肉长城”。台儿庄,一个当时方圆不足十公里的鲁南运河小镇,上演了一场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殊死决战。日军精锐的矶谷第十师团和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孙连仲、汤恩伯的部队在一百多公里的战线上,经过16天的鏖战,以我军的胜利、日军的惨败载入中国抗战史册。
                                                                                    劳军特使郁达夫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军事委员会暂迁武汉,并进行改组,政治部共设三个厅,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拟邀郁达夫担任三厅的对敌宣传处处长,打电报去福州要他立即赶去武汉。郁达夫接到郭沫若的邀请电后,于1938年3月9日离开福州,先到浙江富阳家中奔丧,然后前往武汉。3月底到达武汉时,三厅的组织筹备工作已完全就绪,郭沫若便另聘他担任了第三厅的设计委员,军衔为少将。这个设计委员,虽然是闲差,但郁达夫毫不计较,而是以满腔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到抗日宣传活动中。
             1938年4月6日,台儿庄大捷后,举国为之振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决定派员前往劳军并巡视战地防务。有少将军衔的郁达夫有幸成为此行的劳军特使。与之同行的是国际宣传委员会总干事与“文协”理事的盛成。行前,军委政治部特地给他们颁发了劳军委任状。
            4月12日,郁达夫与盛成从武汉乘火车出发。他们先抵郑州,会见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向第一战区将士献旗致敬。4月14日,郁达夫、盛成抵达徐州,见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郁达夫与李宗仁虽初次见面,但彼此并不陌生。作为桂系将领,李宗仁已极负盛名,台儿庄大捷后更是如日中天。虽身在军界,但对享誉文坛的郁达夫,李宗仁也是早有所闻。当天,在郁达夫入住的徐州花园饭店,李宗仁设宴以尽地主之谊。席间,李宗仁详细介绍了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引起郁达夫与盛成的极大兴趣。他们被台儿庄的战地激情和特殊魅力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一睹那些抗日将士的风采。

     
                                                                                 

                                                                                会见美国将军史迪威
             郁达夫与盛成一行入住徐州花园饭店后,恰好时任美国驻华武官参赞的史迪威上校也下榻在此。史迪威早在1911年还是一个28岁的年轻中尉时就来到中国。1938年1月,史迪威因与上司不和,经反复要求,始获批准到外地考察,先去兰州是奉陆军部的命令,单身来徐州则是擅自行动。他是因台儿庄大捷为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兴奋,想去前线台儿庄看看,但被第五战区政治部阻止。原因是当时有几个意大利记者到前线窃取军事情报,政治部遂给各战区司令长官下达了一道命令,禁止所有外国人到前线去。盛成在花园饭店散步时碰见了史迪威,得知详情后立即找郁达夫商量,郁达夫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当即拉着盛成去见李宗仁,向他反映史迪威的要求。李宗仁同意见史。于是,郁达夫与盛成即于当天下午邀请史迪威到李宗仁的长官公署兼“徐州会战”的总指挥部去见李宗仁。
             据盛成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最后,李宗仁问史迪威有什么要求,史答想去台儿庄,李一口答应,因为政治部代表达夫在场,达夫不表示反对,就等于代表政治部破例同意了。所以,史迪威能到台儿庄,达夫之功实不可没。”(盛成《与达夫一起去台儿庄劳军》)史迪威进入台儿庄亲眼看见了中国军队恶战17天,使日军伤亡1.6万人,损失坦克40辆,装甲车70辆,机动车100辆,还有许多大炮和其他武器。取得如此的战绩,证明中国军队是有很强的战斗力。后来,史迪威撰写了一份对美国的报告,并根据李宗仁的建议希望美国政府给中国经济援助,以购买战略物资。如果郁达夫作为政治部的代表墨守政治部的一切外国人不得到前线的禁令拒绝了史迪威,那么美国的经济援华就有可能晚一段时间甚至没有。今天看来,我们可以说是郁达夫成就了史迪威,也为他自己的这趟台儿庄劳军之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台儿庄前线劳军之行
             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处,北连津浦铁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咽喉,是鲁南的运河重镇。虽只是一个小镇,却为战略要地。郁达夫一行从徐州驱车前往,一路颠簸,一路扬尘。抵达台儿庄的郁达夫一行,当即受到驻军官兵的热烈欢迎。作为劳军特使,郁达夫来到这里自然要讲几句话。战事开始后,这里云集了大量部队,也成了战地军营,在官兵的掌声中,他说:“台儿庄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第一次大捷,是中华民族扬威不屈的有力见证。参战的官兵们打出了士气,打出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我受军委会政治部委托,专程前来感谢你们,慰问你们,向你们致敬。”郁达夫随即向英勇的前线将士敬献了亲笔书写的“还我河山”旌旗,并说:“抗战最大目的是救民族于危难,胜利最终必将属于我们!”在他的鼓舞下,台下的战士们杀声震天,场面感人。
             继之,郁达夫又与盛成、史迪威一起前往血与火洗礼后的台儿庄战场。残损的土墙、焦裂的农田以及清真寺、中正门、火车站等几处重点战场的断壁残垣、焦木熏烟,依然留有大战的痕迹。驻地部队随员向郁达夫等介绍台儿庄鏖战的详细情况。可谓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每一寸土地的坚守都是以忠诚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这次到台儿庄前线视察,郁达夫感受到了在台儿庄所升腾着的一种强烈的地域激情和融汇其中的民族精神。
             台儿庄的所见所闻,几乎都熏染着战火硝烟,给郁达夫以强烈震憾。这种震憾,我们可以在其后郁达夫的战地报告文学《警报声里》窥见一斑。它详细披露了坚守台儿庄的将领以视死如归的精神组织指挥战斗;一位受尽日军蹂躏的农妇冒死渡河,指出日军方位,从而校正了台儿庄守军的炮击方向;47位义士慷慨赴死,英勇杀敌,为国殉躯的悲壮场面历历在目。其中有这样一段:“那一天,台儿庄亦被占据了一半的晚上,将近半夜的时候,池师长底下的两位团长,因为牺牲得太厉害,也有点支持不住的样子。他们到师部来请教师长,说与其全部将血肉牺牲,还不如一时暂退,再图反攻的好。但池师长是已经受了总指挥的命令的,总指挥说:‘你们若在上峰没有退却命令之前而想退却的话,请先来把我杀死。’池师长当然也只能以这最后命令,同样地传给那几位团长。”郁达夫在最后告诉人们,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长官指挥的坚决,军民合作的不懈”。
             在台儿庄,郁达夫看到官兵们的生活比较艰苦,尤其是精神生活单调、贫乏。作为一个文化学者,郁达夫觉得有责任要做点什么。于是,他通过文章大声疾呼:“希望我们在后方的执笔者,能多送些士兵的读物,及足以娱乐暇时的图画刊物等印刷品去,籍资消遣。文人在战时所应做的工作,我想当以此事为最重要。或者我们大家来发动一种书的运动,将我们所读过定期刊物,书报小说之类,统统捐助出来;送上各战区的后方办事处去,请他们转送前线,分给守土的将士们阅读。这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情么?”
                                                                                 台儿庄之行意义重大
             台儿庄之行虽然短暂,因为继之还要受命视察山东、河南一带的战地防务。当日,郁达夫一行即留宿在孙连仲司令部,郁达夫即席挥毫:“水井沟头血战酣,台儿庄外夕阳悬。平原立马凝目视,忽报奇师捷邳郯。”5月初,郁达夫、盛成返回武汉复命。郁达夫与盛成分别给军委政治部、文协和国际宣传委员会写了一份劳军与视察报告。在报告中,他们依据台儿庄前线官兵们顽强作战的不屈精神,得出结论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而与郁达夫同行的史迪威上校也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写了一篇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详细报告,发表在美国最重要的军事杂志上。结果,在美国政府和军方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他们很快改变对华观望的态度,决定援助中国抗战。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财政部长摩根索均倾向支持中国抗战,但国务卿赫尔要求美国保持“中立”,反对给中国经济援助,他认为这会使美国卷入中日冲突。但是当年8月30日,美国财政部代表洛辛•巴克听取了史迪威的报告,并把意见转呈摩根索。12月,美国政府通过进出口银行安排给予中国贷款2500万美元。这笔钱对财政拮据而又再次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如雪中送炭。从此,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华,以及后来的陈纳德的航空队来华,这无疑是对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台儿庄大战已经过去七十多年,虽然时间湮没了战争的硝烟,但郁达夫的台儿庄劳军之行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记忆里。(注:本文图片部分由郁美兰女士提供) ( 李海流)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