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台儿庄收藏家张民先生收藏一块完整的古生物化石,本月10日前去一探究竟。化石为石灰岩质,呈不规则三角形,长30厘米,最宽处20厘米,厚3厘米,重1.5公斤,一只类似蜥蜴的爬行生物呈“S”状趴卧,身长约35厘米,身体各部位及皮肤肌理毫发毕现,完整无缺,周围布满了贝类和爬行动物残肢。
据张民先生说,这块化石他朋友10多年前在薛庄山上拉石头时捡到的,2016年曾到河南卫视鉴宝栏目《华豫之门》请专家鉴定,确系远古罕见远古海洋爬行生物遗体化石,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这块化石后转与张民收藏。
台儿庄南部山区属于泰沂山系余脉,27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崛起于海洋之上,据古地理学研究表明,大约在距今7000—60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海侵;继距今5000年前后的海退之后,中全新世后期又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海侵,直到距今4000年左右才开始海退。也就是说,远古时期的这里乃一片汪洋大海。
动物化石一般是骨骼化石较多,动物遗体化石极为罕见。死亡生物的遗体要能在绝氧的环境下被保存,例如被水下沉积物迅速掩埋,并不被机械作用破坏;要有足够的时间,使古生物遗体在沉积物成岩过程中及成岩作用后具有更为坚硬的物理特性和更具化学稳定性;在以后的地球内、外力的作用下没有被再次破坏而终于保存下来,因此说能形成动物遗体化石的条件是极为苛刻的。
近年来,在薛庄附近的虎蹄山,翠萍山上均有远古动物骨骼化石被发现,这块保存如此完好的远古爬行类动物遗体化石对研究鲁南地区古地理、古生物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黄振)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