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抗美援朝侦察副连长黄崇恩:复员后主动回乡当农民(马兰屯镇廖巷村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黄崇恩,(1932年——1998年),马兰屯镇廖巷村人。中等个头,身体敦实,机警敏捷,胆识过人,水性好,性格豪爽。曾参加过渡江战役,舟山战役,抗美援朝,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和血与火的洗礼。
          黄崇恩,15岁在村里当儿童团长,伙伴程安坡是副团长,和10几个同伴经常比试水性,黄崇恩每次憋气最长,游泳最快,团长非他莫属。1947年大哥黄崇义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淮海战役打响趁机脱逃回家。1948年,黄崇恩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613部队直属侦察连,那年才16岁,因为年龄小当了勤务兵。接着跟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前夕,他随连队偷渡过江侦查,根据任务分头行动,每个小组的接头人不同,所需要的情报也不一样,敌人搜查地也很紧,有的同志被敌人发现的,能跑就跑,跑不掉的就和敌人拼打,直到牺牲,绝不投降。黄崇恩因为年龄小,就装扮成要饭的贫苦孩子,每次都很容易地蒙混过关。一次执行任务时,同行的战友被敌人发现追击,黄崇恩为掩护战友插斜里冲过去绊倒了追击的敌人,结果被恼羞成怒的敌人毒打一顿,看他年纪小,又是个叫花子就放了。
           在一次情报传递过程中,黄崇恩在接到情报后赶往江边,被巡防的敌人发现,5个敌人围堵他,被搜身时他临危不惧,拿出藏在身上的出手榴弹,迅速把线拉开,吓得敌人仓皇逃窜,黄崇恩趁机撒腿就跑,一头扎进水里,泅渡过江,因为他水性好,把情报安全、及时送给首长。后来电影《渡江侦察记》就是根据他们连队真实事迹改编的。还有一次送情报被敌人盯上,在跑到一死胡同口时,4个敌人阴笑着堵住想活捉他,黄崇恩手摸向腰间的手榴弹(这是每个侦查员必备的保命弹,关键时候可以炸敌人,更多时候是为了保守秘密,以身殉职的绝命弹,因为轻易不能暴露,队员都叫绝密弹),正准备拉线与敌人同归于尽,可巧一只狗从墙洞里窜出,狂叫不止,就在敌人后退躲狗的一瞬间,他迅速扔出手榴弹,转身从狗洞钻了进去,以脱身。黄崇恩出色地完成任务,荣立三等功一次。
           1948年2月至4月两个月里,27军军长聂凤智指挥派遣侦察兵过江侦察20余次,抓回敌军40多人,为大军过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4月6日,组织了300人的先遣队,为确保胜利,黄崇恩所在的侦察连被编在队伍中担任导向,共分15只木船出发,刚过江一半,被敌人发现,机枪疯狂扫射,大炮挨排着轰炸,已经没有退路,我军开枪还击,只能冒着枪林弹雨冲去,靠近岸边越近伤亡也就越大,距离岸边百米左右,一条船上12人牺牲了11人。黄崇恩所在的船上15人,登岸时还剩下8人。我军沿江10个登陆点全都成功登上安徽省繁昌县第一登陆点——板子矶,但付出了惨烈的代价,部队伤亡过半。
           1949年2月6日,蒋介石不甘心长江失守,5万人集结在舟山群岛,妄图利用群岛有利地形做最后一搏,以改变失败的局面。舟山群岛是空军基地,盘踞着国民党的优势空中力量,飞机从定海,岱山出动,共17架轰炸上海市区,炸死市民1352人,并炸毁杨树浦电厂。在毛主席指示先打定海再打金门的指示下,黄崇恩所在的侦察连,化装成渔民去舟山群岛侦察敌情,5个人在登上一个小岛时,被敌机发现,通知地面人员搜查,在遭到敌人围捕时,被一个当地渔民藏在隐蔽的岩洞里,躲到黑天才出来,利用12天的时间,搜集了飞机场的信息和驻军情况,为舟山战役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料。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有力的攻击下,5月中旬,盘踞在泗礁、嵊山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开始撤逃。7月7日,解放军淞沪警备区98师派4个营的兵力攻占大浮山、泗礁、嵊山、枸杞等岛屿,全歼敌军,舟山群岛宣告解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黄崇恩的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战场,仍然是侦察连。在长津湖战役前,为摸清敌人的情况,他们潜伏到敌人阵地周围,在冰天雪地卧倒潜伏10几个小时,渴了吃雪,饿了吃压缩饼干,战士冻死冻伤是常事。还有一次在侦察途中,一个侦察排和敌人遭遇,我方先下手为强,果断出击,在敌人没反应过来时,边打边跑,好在事先熟悉了地形,才甩开敌人一个营的追击,可就在他们想喘息的时候,被另一个山头的敌人发现,遭到了围攻,战友们拼命反击,顽强抵抗,最后只有5人突围成功。这次战斗中黄崇恩作战勇猛,毙敌无数,被提拔为排长,荣立二等功一次。
           在上甘岭战役前,敌情侦察相当困难。一次在侦察完敌人炮位和暗堡的设置后返回时,被敌人发现,战士们又恰好在敌人的炮兵附近,敌人疯狂的炮击,造成我人员很大的伤亡,一个战友肠子被炸出来,用手塞进去,捡个背包绳子捆上继续战斗,好在枪声通知了我方部队,在他们的接应下一个拍的人只回来7个。那个肠子出来的士兵是四川人,转到后方医院,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后来和黄崇恩一起退伍。这次战斗中,黄崇恩脸和脖子受伤,血肉模糊,伤愈后脸上留下多处疤痕。黄崇恩被提拔为副连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边谈边打,打打停停,看上去不紧张,其实侦察行动比什么都紧张,稍有不慎,就会被消灭。有一次,敌人停火4天,很难捉摸,黄崇恩带8个人去侦察,发现敌人在壕沟的坑道里喝酒、唱歌,其中一个美国军官还喝醉了。侦察完敌情后本该立即撤退,可黄崇恩一想到那么多战友牺牲在他们的枪炮下,顿时怒火中烧,他命令每人拿出人5个手榴弹,一起扔向坑道,然后紧急撤退,紧接着就有敌人疯狂的叫骂追赶,好在天黑人少,目标小,一口气跑回部队,累的心肺肠子都挪窝了。后来听说炸死了一名美国少校。黄崇恩连队集体荣获三等功一次。
           黄崇恩在朝鲜战场3年半时间,经历了每一场战役,血腥的战争让他的性格更刚毅。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他被保送陆军学院学习,在部队服役17年,1965年转业回家,先是安排新疆建设兵团,母亲年迈,身体又不好,那么多年为国尽忠,但是没能尽孝,再说这一走,远隔万水千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一次,考虑再三,他放弃了这次工作的机会。后来,组织上又安排去枣庄商业局工作,黄崇恩自知文化低,工作岗位不适应,上了一个月班,就自己回家了。出力无需文化,他主动去枣庄八一煤矿去下井,当黄崇恩把档案递过去,领导看了很感动,说你是转业干部,在我们这里干重体力活不合适,我们研究好再通知你。
           回家后他没再去找,就放弃了。黄崇恩在家务农期间从不居功自傲,看到手工业分散,就给公社领导建议成立马兰公社综合厂,公社领导很支持,他就全力投入建设了集木工,铁炉,预制,裁缝,照相等行业加工为主的综合厂,当时引进了先进的木工电轮锯,电锯,电刨子;铁匠用的高压电锤等大型机器,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996年黄崇恩病重,卧床不起,语言受阻,当看到电视里播放电影《渡江侦察记》和《上甘岭》时,痛哭流涕,指着里面的人物“啊——啊——”地叫个不停。可以想象,那熟悉的场景,冲锋陷阵的战士,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
           1998年黄崇恩病逝,享年66岁。(席福山 黄振 )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