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建设黄河流域节约用水示范城市 枣庄市台儿庄区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东连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距黄河故道60公里,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向北直达黄河干流。该区年平均降水量827毫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3条,水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33公里,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富水区。近年来,该区聚力打造黄河流域节水示范标杆,探索形成“源头保水、集约用水、综合治水”的“全域节水”模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县域节水型社会,相关经验做法被全国节水办公室、省水利厅推广。
建立“三大屏障”,做好源头保水文章
建立水源地保护屏障。实行源头保护分级制度,城区供水划定张庄、小龚庄2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农村供水划定两座万吨规模化水厂和60余处单村联村供水工程水源地。建成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具备常规42项水质检测能力,实现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程守护。投资100余万,在化工聚集区建设地下水环境监测井2处,每季度开展一次监测,确保地下水水质安全。
建立湿地生态屏障。台儿庄区充分发挥运河沿线湿地资源优势,累计修复建设河流湿地类面积43532亩,人工湿地类面积2415亩,水稻田湿地面积30045亩,打造了国内第一个以运河湿地为主题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内陆休闲渔业公园、全域旅游品牌生态景区。
建立水土保持屏障。把水土保持作为含蓄天然降水资源、转化地表径流的重要基础,实施黄丘山区小流域治理、佟庄山区小流域治理等水土保持项目8个,修建梯田2000亩、塘坝6座、小微蓄水工程20座,栽植水保林1100余亩,带动发展甜桃产业7000余亩、核桃产业500余亩,改变了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农田基础设施差的面貌。
深化“三水改革”,做好集约用水文章
深化农村饮水改革。实施跨镇街集中连片供水,投资1亿余元建成秦庄、涧头集2座万吨水厂,全区5处乡镇群众吃上“放心水”。成立枣庄市润禹水务供水有限公司,负责全区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通过规模化水厂统一供水、专人管护,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润禹水务供水有限公司也被评为全省农村公共供水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
深化农业灌溉用水改革。以“两证一书”(产权证、使用权证和管护责任书)明确润禹公司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产权、经营权和管护主体,管护面积18万亩,并按照“受益负担”原则,以物价部门核准的每方水0.3-0.5元的标准计量征收农业灌溉水费。公司利用上级专项资金1039万元,连续5年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项目,每亩节约灌溉费用20余元,年节约农业用水450万立方米,被评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省级优秀等次。
深化工业供水改革。针对工业用水量大、水源无保障的实际,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企业供水专线,能够为辖区泉兴水泥等用水大户日供水4000立方米,年减少地下水开采100余万立方米,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推行节水技术改造,优先使用中水等非常规水源,王晁煤电集团热电有限公司将厂区雨水、生产废水、空调废水收集进入储水池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冷水机组4台,建设晾水塔11座,有效提高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用好“三种手段”,做好综合治水文章
用好水价杠杆手段。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制度,将城市居民用水量分为三个阶梯定价,居民年用水量168立方米及以下,基本水价为0.95元/方;168立方米至300立方米(含)之间部分,基本水价为1.64元/方;超出300立方米以上部分,基本水价为2.85元/方,通过水价调控有效促进节水。
用好节水激励手段。出台了《台儿庄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办法》《台儿庄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护办法》等文件,对积极应用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和鼓励合理用水、实现农业节水增效的用水主体按照0.33-0.66元/亩·次兑现奖补资金。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企业、社区创建活动,引导、应用节水技术和器具,建成省、市、区三级节水型企业(单位)60家,节水型小区15家。
用好联合监管手段。建立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流域机构淮委、韩庄运河管理局、水务、发改、住建、工信等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集中开展非农取用水户专项排查整治、河道环境集中整治、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等联合行动,累计封停违规自备井60眼,整治封堵入河排污口43处,运河国控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统筹“水域”“岸线”综合治理,结合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清河行动”“清四乱”、河道清违清障等一系列水域岸线综合治理活动,守护绿水长流。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丨台儿庄区举行活动纪念九一八事变91周年(图)[ 09-16 ]下一篇:台儿庄:刘付涛和他的红色收藏(图)[ 09-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