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天的台儿庄战役,让这里名扬世界,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战役中,李宗仁指挥国民革命军十二万将士誓死保卫台儿庄,不仅成就了被视为中华民族复兴转折点的重大胜利,而且让世代台儿庄人民对中国国民党饱含了无限的感恩之情,对中国国民党执政的国民政府及台湾地区怀有深深的情义。
1948年9月,国共辽沈战役爆发,形势对南京国民政府极为不利。这时,包括峄县中学在内的山东境内大部分学校已决定南迁。10月10日,台儿庄胜利中学召开董事会,决定迁校江南。
10月14日,胜利中学校长、泥沟村人孙业洪带领师生及社会青年数百人前往徐州。10月25日,又奉命离开徐州前往南京,即转赴瓜洲暂住。然后由山东省教育厅指派毕春之率领,经过6天6夜的行程,30日辗转至湖南省宜章县城的一所学校设校。12月2日正式上课。
1949年1月,胜利中学更为国立济南第四联合中学第二分校初中部,原峄县中学校长、涧头集人宋东甫任第二分校校长,孙业洪任主任,后迁至郴县栖凤渡附近的乌龟塘设校。
1949年初,蒋介石引退,学校随国民政府迁往广州。师生在此停留一月,复被军方接到澎湖马公岛,住在澎湖防卫司令部。加上由上海辗转来岛的海岱联中,至此到达澎湖的共有8所联中。按规定,16岁以上男生一律接受军事训练,女生和年幼男生成立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校长由司令官李振清担任,副校长为王笃修。后学校迁至彰化,设员林实验中学(现改为崇实高中),为台湾唯一部立中等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英才。现在旅居台湾的台儿庄籍同胞,大多为原台儿庄胜利中学的师生。他们时刻惦念着家乡,为沟通海峡两岸的关系,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
1953年,孙业洪举家迁台,于彰化县员林镇定居。1972年10月,孙业洪因肺炎致疾,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0岁。
1974年1月,宋东甫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宋东甫临终前,曾屡次嘱咐治蕙、治华诸子女:“吾峄青年可爱,为国之瑰宝;吾峄前途远大,有待建设。我带他们(指峄县中学去台学生)来,我还要跟他们一起回去,开发我们的峄县,建设我们的枣庄、台儿庄。今天,我们有峄县中学,明天我们就要有峄县大学、中兴煤矿学院……”
宋东甫即使到了晚年,仍然关心家乡的建设。他曾伸着大拇指说:“山东峄县呀,是一个不得了的县,将来中国统一了,这批人都能返乡啦!不但建设峄县有人才,建设山东也没有问题。”并嘱咐:“葬吾于易于接近学生、故旧之地。”其终生热爱家国之情,光照史册。
孙业洪和宋东甫二人,可谓是旅居台湾的台儿庄籍同胞的先师。南迁时,峄县中学原有初中、简师四班学生,不过200人左右。宋东甫基于为国家育才,以及造福桑梓计,在学校播迁时,大批招收学生,几将全县知识青年尽收。连同胜利中学到徐州时,两校学生已达ll00人。除少数因事未能随校到台湾外,入台者多达七八百人。画家金哲夫、作家郁化清、历史学家张玉法等人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