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故事>>正文内容
  • 康明才:血肉长城·亲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仇敌;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当年无数抗日将士,正是唱着这首《游击队之歌》奔赴抗日战场的。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带领我们无声地穿越民族苦难的年月,穿越不屈抗争的历史……
      
      作者小传:康明才,1923年生,山东枣庄人,1939年加入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副师长、师政委、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军区副参谋长、省军区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打峄县、杜庄、旺庄、涧头集、许羊山等著名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许昌、洛阳、开封、豫东、济南、淮海、渡江及解放舟山群岛等战役、战斗。
      
      在我加入革命队伍后所亲历的战斗中,杜庄之战是我永生难忘的几场战斗之一。不仅是因这场战斗是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组建后打的第一仗,对激励鲁南军民的抗日斗志产生了重大影响,更是我敌后抗日武装正确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抗日斗争指导思想,所创造出的一个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成功战例,对现今和未来仍有一些启迪意义。1939年秋,八路军115师来鲁南后,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开创了鲁南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因此引起了日军的关注。日军为扑灭我鲁南军民的抗日烈火,从徐州、枣庄、兖州等地调兵遣将,组织对我鲁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刚刚组建的运河支队奉命在运河两岸的贾汪、利国驿等地展开游击活动,配合鲁南地区的反扫荡斗争。记得是1940年农历正月初七那天,我所在的一大队三中队隐蔽行进至一个叫杜庄的村子,中队长丁广英决定部队当晚就住在这里。
      杜庄位于运河万年闸南面约2公里地,本是个只有20几户人家的普通村庄,却因即将在此展开的一场战斗而名扬一时。杜庄村南有条小河,河坝上长满了槐树。村子中部有一座杨姓地主家的大院,当地老乡都叫它杨家圩子。圩子呈长方型,长百把米,宽80多米,分前后两个院子,四周建有4米左右高的土质围墙,围墙四角和中部共建有6个土质二层炮楼。中队领导察看地形后决定中队部和一排住圩子内,三排住圩子外,二排住村西紧邻的小王庄,并划定了一旦遇敌打阻击战的三道防线。
      次日早上,天起大雾,快9点了还未见太阳露脸。经过一夜休整的三中队官兵正高高兴兴地开起了早饭,主食为煎饼加大葱。副机枪手单立坡蹲在地上,一手抓煎饼、一手抓大葱,左右开弓吃得很是带劲。这个高大粗壮的汉子,性子急,好冲动,外号“傻大个儿”,可打起仗来勇猛无比,又机智灵活。
      大伙边吃边说笑,突然,村东南方向传来“叭、叭”两声枪响。丁队长大喊一声“有情况”,一面命令大家做好战斗准备,一面向枪响方向奔去。“队长!队长!”从村外跑来的哨兵和丁队长迎面相遇。“怎么回事?”“有鬼子,从大道奔村子来了。情况紧急,我只好鸣枪报警。”
      丁队长蹲到村头一棵老槐树下,透过大雾望去,只见黑压压一大片人头,在一个骑着马的日本军官的指挥下,向村子逼来。丁广英这位当过小学校长又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队长一看便明:这不是通常的遭遇,是敌人探明了目标而来的,一场恶战跑不了了!
      他的判断没错。连日来,运河支队的游击活动,让敌人吃了不少苦头,打乱了他们进山清剿的计划。驻徐州、贾汪一带的日军指挥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接连派出便衣特务四处侦探。当得知运河支队一大队三中队在涧头集一带活动,马上调来300名日军、200多伪军,企图一口吃掉我们。谁知还未接近村子,就被我哨兵发现了。
      丁队长果断地下达命令:“快!进入第一道阻击阵地,准备战斗!”部队沿村边土坝一线迅速占领了阵地。他又大声嘱咐:“沉住气,靠近打!”一排副排长兼机枪手王华堂攥紧枪把,两眼直盯前方,副机枪手单立坡趴在左侧,从容地做着各项射击准备。我的班长李明生当兵早、打仗多,又是个神枪手,特地把我拉到他的身边,不断提醒说:“别怕,别慌,瞄准了再开枪,尽量节省子弹。”又鼓励我说:“你手榴弹投得远、投得准,就负责多投弹吧。”
      敌人逼近了,连一顶顶钢盔下的狰狞面孔都能看清楚。忽听丁队长大喊一声:“打!”刹那间,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向敌群怒吼。
      敌人遭到猝不及防的打击,如火燎蜂窝,顿时乱成一团。日军指挥官的战马受惊腾起,将那指挥官摔到地上;一个打太阳旗的鬼子没命地后逃,慌不择路,陷进泥坑。李明生眼疾手快,骂了声:“去你娘的”,声落枪响,只见那鬼子晃了两晃,一头栽进坑里。一阵混乱过后,敌人开始组织火力还击。日伪军的轻重机枪、小炮一齐开火,我前沿阵地霎时烟尘弥漫,弹片纷飞,矮土坝显然挡不住如此猛烈的枪炮袭击。借着强大的火力压制,一队日军正在向三排阵地左侧迂回。
      丁队长见状,果断命令部队撤到第二道防线,利用民房扼守。
      太阳渐高,雾已消散。日伪军在土坝上一字摆开机枪和小炮,向村庄发起了猛攻。一次、两次、三次都被我们打退。日军指挥官气急败坏,疯狂地命令发射燃烧弹。顿时浓烟滚滚,风挟火龙飞舞,屋墙纷纷坍塌。我英勇的官兵顶着烈火浓烟的薰烤,扑灭身上的着火,顽强坚持战斗。一位没来得及撤走的妇女抱起孩子冲向屋外,战士肖振海一把没拽住,她只跑出几步,就被鬼子的机枪打倒,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小孩,随即也被鬼子罪恶的子弹打中。
      战士们亲眼目睹这残忍的一幕,更是怒火中
      烧,愈战愈勇。进了村的十几个日军被我们一阵拚杀,全都“报销”。战斗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丁队长忙巡视阵地,他冷静地沉思了片刻后,随即命令部队撤进最后一道防线——杨家圩子。
      部队刚撤进圩子,敌人果然就开始进攻了。鬼子和伪军利用被烧毁的房屋作掩护,慢慢向圩子逼近。但被我居高临下的火力死死封住。敌人看到那6个土炮楼对其威胁很大,便集中所有火炮、掷弹筒,先对东南、东北角和大门北侧的3个炮楼狂轰。两尺多厚的炮楼墙也顶不住敌人猛烈的炮火,最先遭到炮击的3个炮楼相继被炸毁,不少战士被碎石断瓦砸伤,三排有6个战士被埋在瓦砾里。敌人又将火力转向另外3个炮楼。丁队长一面命令人员撤出炮楼,一面组织力量抢救被埋人员。圩子内的老乡们见此情景,也不顾一切地跑出来,帮助救助伤员。战士们十分感动,更增添了杀敌力量。
      敌人的炮火仍在继续,6个炮楼全被炸塌,围墙也被炸倒好几处。敌人以为这下八路军可完了,就放着胆子向圩子冲来。突然,围墙里伸出一支支乌黑的枪筒,喷出一条条火舌,冲在前面的日军倒了一排。单立坡的机枪叫得最欢,敌人气坏了,集中火力对付他。但这个“傻大个儿”却不傻等着挨打,而是一会在南面,一会到东面,瞅准就是一梭子。他不仅保护了自己,还把敌人搞懵了,不知道院里有多少挺机枪。
      战斗已持续4个多小时,我们的弹药不多了,敌人的攻势有增无减,情况对我更加不利。丁队长命令把子弹都集中给枪法好的同志,其他同志用砖石打。见圩子里的火力越来越弱,几个伪军喊叫起来:“八路没子弹了!”王华堂闻言心生一计,低声命令:“不要打枪,先用砖头,等鬼子靠近了,再打排枪。”狡猾的敌人听不到枪声,也怕上当,便利用地形慢慢逼近。见我们扔出一阵砖石瓦块,才放了心,便大着胆子扑了过来。那知一到圩子边,王华堂大喝一声:“打!”单立坡端起机枪“突突、突突”横扫过去,接着又是一排手榴弹。刹时敌人炸了锅,嚎叫着往回退。
      子弹越来越少,手榴弹也没了,队长命令大家上好刺刀,准备与敌人拚到最后。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忽见七八老乡抬着几个木箱走了过来,打头的老乡边走边喊:“八路军同志快来看,这些对你们打鬼子有用。”王华堂等人迎上去开箱一看,惊喜得喊跳起来。原来这箱子里面装的是子弹、手榴弹,其中还有8支汉阳造枪。
      “谢谢,太谢谢你们了。”丁队长拉着老乡们的手连连说。“这是哪来的?”“台儿庄会战时我们拾回来的,后被这家院主杨德本先生都收购了去,埋在地窖里。听说咱们队伍弹药快打完了,杨先生才想起这些个宝贝,这就赶紧叫我们给送过来了。”弹尽之时忽然有了补给,真是绝处逢生。
      双方的拉锯战又进行了2个多钟头,敌人好一阵没有了动静。我们正分析敌人又要耍什么花样,“咣咣”几发炮弹落到院子里,一股股白烟腾空而起,随即冲来刺鼻的怪味,使人立马头晕眼花,胸痛气闷,干咳不止。“不好,毒气弹!”见多识广的丁队长知道疯狂的敌人使出了最恶毒的一招。怎么办?部队没有防毒面具,丁队长大声命令:“快,快把手巾浸湿捂住嘴和鼻子!”我们纷纷拿出手巾,没有的就撕下衣片,可一时找不到水。正在慌乱中一个老乡喊:“这里有水!”大伙奔过去一看,牲口房前有一个小洼坑,里面有点积水,浑浊腥臭,可谁也顾不得了,赶忙将手巾等沾湿捂住嘴鼻。
      敌人接连打3次毒气弹,发起3次进攻,又被我们一一击退。经过激烈战斗,部队有些伤亡。一排长殷延巨、二班长李明生等又牺牲了。为了机动作战,丁队长进行了组织调整,把作战勇敢、投弹远的单立坡、肖振海、闫贵礼、康明才等4位战斗骨干,由王华堂带领组成一个机动战斗小组,我们随即做好了机动作战的充分准备。这时正好南面的日军又拥上来,王华堂把手一挥,我们5个猛虎一般跃出后院,向南围墙扑去。单立坡瞄准前头的几个日军就是一梭子,我扔出几个手榴弹,趁着烟雾,转身回撤,没等敌人缓过神来,我们5个人已回到后院。单立坡高兴得合不拢嘴:“队长,这法儿真行。”我们就这样一会南一会东,主动出击,打得敌人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
      我们一直坚持打到黄昏。敌人见天色渐晚,且已黔驴技穷,无法拿下圩子,只得抢来十多辆牛车、拖着尸体狼狈滚回贾汪去了。
      队长命令部队赶紧打扫完战场,迅速撤出了杜庄。战后从情报站得知,那天的战斗,日伪军共有500多人,被我们毙伤50多人,而我们参战人员才50多人,仅牺牲7人。运河支队组建后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第一场血战旗开得胜,打出了运河支队的声威。老乡们奔走相告,有了八路军抗战就有指望了。
      65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回忆起这场战斗时,心中仍在思考:凭我们那时的劣势装备,何以打败十倍于我且装备明显占优的日伪军呢?其原因,一是靠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我们全体官兵把不做亡国奴,为民族为国家求生存的强烈愿望,都化成了奋勇杀敌的巨大精神动力,人人视死如归,再强大的敌人也就不怕了;二是靠智勇双全优秀指挥员的正确指挥;三是靠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真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作战相持智者赢;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康明才将军:浙江省军区原司令员)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浙江法制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