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 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暨第2012年文化遗产日活动新闻发布会
时 间: 2012-06-05 09:30
内 容: 通报十七大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嘉 宾: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熊远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屈盛瑞,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术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长李新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熊远明]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参加文化部新闻发布会!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了集中展示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改革、发展的成就,近日文化部陆续召开了一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介绍文化建设各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今天我们将专题发布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情况。同时今年6月9号是我们国家的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我们也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今年文化遗产日的有关情况。 [ 2012-06-05 09:39 ]
[主持人]
现在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关领导,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同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屈盛瑞同志,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术平同志,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长李新风同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同志。今天发布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现在请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同志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七大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 2012-06-05 09:40 ]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
大家上午好!在此,我先代表文化部,对大家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十七大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境况,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由以往单个的项目性保护,逐步走向整体性保护、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阶段。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2012-06-05 09:41 ]
[马文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去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6月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丰富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容,而且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重要体现,为促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做出了积极贡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从此,也可以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 2012-06-05 09:42 ]
[马文辉]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后,文化部及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十二五”规划进行了完善,对近期工作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法律的要求,进一步理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规范、深入发展的思路,提高了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开始制定出台《境外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管理的暂行办法》等配套性法规,将法律设立的调查制度、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传承与传播制度等进行细化,转化为各项长效工作机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各省(区、市)也积极完善地方配套法规建设。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宁夏、新疆、广东等省区后后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河北、山西、内蒙古、湖北等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也已列入省人大、省法制办的立法计划,文化部层面在出台配套性的法规,有的地方省份已经先后颁布了一些地方性条例,有的已经列入了立法计划。 [ 2012-06-05 09:43 ]
[马文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三项制度就是《非遗法》中明确规定的三项制度,主要是调查制度、名录体系建设制度、传承传播制度。普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共收集珍贵实物和资料29万件,普查文字记录达20亿字,拍摄图片477万张,普查资源总量近87万项。目前主要是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的整理利用工作,对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研究,积极推进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编撰出版工作。要求31个省(区、市)都要系统的出版对第一次普查出一个体例相近完整的普查报告。 [ 2012-06-05 09:45 ]
[马文辉]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到2011年,国务院已批准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219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也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566项。大部分市、县也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基本形成。2011年9月,文化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建立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的定期报告制度、督查制度、奖惩制度和“退出机制”。国家级名录项目不是“终身制”,“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将成为常态化的工作。 [ 2012-06-05 09:46 ]
[马文辉]
促进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至2011年,文化部已命名公布了三批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四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已经结束,即将组织开展评审工作。从2008年起,在中央转移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中,文化部按每人每年8000元的标准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资助,2011年起补助标准由原来的8000元提高到10000元。各地也陆续开展了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命名工作,全国共命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564名。 [ 2012-06-05 09:48 ]
[马文辉]
(三)多种保护措施并举,保护成效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决定了保护方式和保护措施的多样性。在保护工作中,我们逐渐探索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种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项目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保护工作前期以建立代表性项目名录和项目保护为主要工作抓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靠传承人口传心授进行传承,因此把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放在关键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决定了把抢救性保护放在第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大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生产性保护等积极保护的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整体性特征,以及与依存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紧密相关,所以应采取整体性保护的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类别项目有各自特点和传承规律,所以我们提出要进行分类保护,近些年主要是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现在又积极推进对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保护,应该说这几种保护是文化部所探索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的方式方法。 [ 2012-06-05 09:52 ]
[马文辉]
(四)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拥有者和传承者。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近年来,文化部和各级文化部门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集中、全面、深入地报道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扩大了社会影响,营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从非遗保护一开始就集中注重这个环节,最后把全社会动员起来,提高全社会的遗产意识,这样遗产才能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保护,所有宣传、展示活动最终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把保护遗产变成一种自觉行动。在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背景下,我们搞讲座周活动和发布活动,最主要是对文化部的保护工作或者整体的保护工作进行宣传解读。 [ 2012-06-05 09:54 ]
[马文辉]
(五)机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经中央编办批准,2007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专门承办政府部门大型事务性活动的事业单位;2008年,在文化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其中,北京、山西、内蒙、安徽、四川、云南等11个省(区、市)成立了独立建制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青海、新疆等18个省(区、市)文化厅(局)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目前,全国已逐渐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我们正在有计划地对现有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协作,鼓励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 2012-06-05 09:55 ]
[马文辉]
保护经费投入逐年加大。截至2011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14.99亿元,各省(区、市)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截至2010年,省级财政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共约22亿元。 [ 2012-06-05 09:55 ]
[马文辉]
(六)对外交流合作渠道继续拓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近年来,我国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在四川成都举办了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签订合作协议,加强联合保护;参加以“非遗延续和弘扬”为主题的“亚洲文化部长论坛”等。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政府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9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总数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 2012-06-05 09:59 ]
[马文辉]
从总体上讲,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基础工作扎扎实实开展,非遗保护的一些关键环节、主要做法上有了新进展、新突破,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进一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保护机构和队伍逐步建立;展示传承场所建设稳步推进;“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人民大众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 2012-06-05 10:00 ]
[马文辉]
我们从六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了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简要的进行一下概括,主要内容还是反映出来了,会后可以给大家提供材料。 [ 2012-06-05 10:01 ]
[马文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讲,呈现了很好的局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应该说非常难得,我们起步比较晚,十来年时间,把这项工作开展到这种程度,通过我们保护全国很多遗产的状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大家的重视程度和现有遗产的存续程度都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应该说非常难得;另一方面,整体上说我们是从传统社会在向现代社会过度过程中,这么厚重的历史,这么多遗产,一下子面临很严峻的冲击,保护起来的难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会很多,我们也是借着遗产日或者借着发布机会也是在很清醒的对待这些现实,从政府角度怎么做更有效,我们一直在注重思考这些问题。 [ 2012-06-05 10:03 ]
[马文辉]
(一)社会转型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面临巨大冲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发展变革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源于农耕文明、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及其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严重冲击,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生存濒危的境况还没有得到解决,现有传承人年岁偏大,年轻人因收入偏低、掌握技艺时间长等原因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情不高,存在收徒难,传承难的困难。随着一些国家级传承人的离世,人走歌息、人亡艺绝的现象仍然存在。 [ 2012-06-05 10:04 ]
[马文辉]
(二)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在保护工作中,尤其是文化部门比较强调侧重保护,在实际工作中,地方考虑到当前利益,重申报、轻保护或者说重开发、轻保护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 2012-06-05 10:05 ]
[马文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不够扎实、深入。有些保护的方式、方法,保护的原则性规定在实践中没有很好的得到贯彻落实,从工作层面讲还不够深入、不够扎实的情况都是存在的。 [ 2012-06-05 10:06 ]
[马文辉]
(四)传承人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整体上讲,传承人传承链条上传的环节、承的环节都有些问题,尤其是承的环节,后继乏人,怎么样让更多年轻一代热爱遗产,能够掌握老一代人掌握的技艺,在一些项目上还有很大的难度,我们也在探索到底怎么能创造出好的环境和好的机制,能够鼓励更多人学习我们的珍贵遗产,掌握这些好的技艺。 [ 2012-06-05 10:07 ]
[马文辉]
(五)基层保护工作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主要指全国非遗保护工作队伍总体上机构、编制、人员都已经初步确立,目前,全国仍有一部分市、县级保护工作机构尚未建立,许多地方缺乏专职工作人员,保护力量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基层保护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专业基础薄弱,保护工作难以深入。总体来说,保护工作机构、队伍和保护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不能适应保护工作的需要。 [ 2012-06-05 10:08 ]
[马文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针对当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文化部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规律,努力提升工作水平,扎实推进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下一步,文化部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一)进一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主要是新出台和修订一些配套法规,这项工作已经开始,比如《境外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管理暂行办法》,昨天下午到国务院开了一个会,叫“维护生物多样性会议”,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联系,有些遗产资产如果被国外某个机构和研究机构借鉴过去以后,利用这种技术或者利用我们的资源重新生产产品,然后向我们销售,从文化上也好,从经济上也好,这都存在文化安全问题,所以我们提出要抓紧制定《境外组织在境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管理暂行办法》,《非遗法》明确了设立了门槛,已有的细则要进行重新修订,要制定配套的法规。 [ 2012-06-05 10:12 ]
[马文辉]
(二)制定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类保护规范与标准。现在是十大类,十大类性质和规律不一样,保护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提出分类保护。(三)加大濒危项目保护力度,启动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工程。对一些年事已高的传承人进行抢救性的拍摄、整理,争取留下完整的、系统的资料。(四)进一步健全传承机制,加大对代表性传承人、学艺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就是探索一些好机制,鼓励更多人学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12-06-05 10:14 ]
[马文辉]
(五)继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深入开展。(七)继续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应该说我们已经做了几年的工作,并且在分类上、在标准制定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八)加大对基层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我们觉得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以上八个方面,十七大以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六个方面,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归纳为五个方面,下一步工作思路体现在八个方面,我们都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资料,我就简单汇报这么多,谢谢! [ 2012-06-05 10:15 ]
[主持人]
感谢马司长!马司长给我们介绍了十七大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今年文化遗产日马上就要来临,文化部也对文化遗产日有一些明确安排,下面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巡视员屈盛瑞先生介绍一下今年文化遗产活动的安排! [ 2012-06-05 10:16 ]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屈盛瑞]
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刚才文辉同志介绍了十七大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进展,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安排。 [ 2012-06-05 10:18 ]
[屈盛瑞]
今年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是“活态传承,重在落实”。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 “文化遗产日”。设立“文化遗产日”,显示了当代中国对自己文明的认识高度,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这一举措不仅让保护文化遗产成为国家的文化战略,同时,也充分尊重民众作为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主体的地位,提升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我们结合“文化遗产日”,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有力的推动了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有力的提高了全社会保护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一周年。 [ 2012-06-05 10:19 ]
[屈盛瑞]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和一些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间,也体现传统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土壤,面临生存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扎扎实实的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扶持措施,努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态传承,让人民大众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将围绕“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举办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宣传展示、讲座、培训等活动。因此,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方法,规范保护工作,提高保护工作实效,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我们将2012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活态传承,重在落实”,并将举办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宣传展示、理论研讨等活动。 [ 2012-06-05 10:21 ]
[屈盛瑞]
第一,6月9日至18日,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周”活动,邀请原文化部副部长、现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周和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等1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按照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别,在国家图书馆举办10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讲座,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和保护历程、现状和未来展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方式方法,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氛围。系列讲座主要是面向社会公众,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一是注重活态性和理论性的结合;二是强调了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三是重视受众群体,兼顾了社会各个层面受众的结合,如刘魁立先生的讲座《中国人眼中的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贯通中西,纵横对比,趣味横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邱春林先生《技艺因人而存在》的讲座,用丰富的田野经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存续的传统手工艺情况进行了解读,发现传统文化在民间固有的文化自觉和传承。同时,为配合讲座,将邀请与讲座内容相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表演。如在田青先生《找回祖先的声音--中国民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上,将有陕北民歌的原生态演唱;中国武术研究院研究员康戈武先生的讲座,将邀请云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沙俊杰等进行八卦拳等武术表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春珂、殷秀云进行牙雕和雕漆技艺展示。这场活动非常精彩,主要以国家级传承人和国家级专家进行现场演讲和表演,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媒体给予关注。 [ 2012-06-05 10:24 ]
[屈盛瑞]
第二,6月9日至7月8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系列展”,内容包括“中国传拓技艺展”、“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展”两个专题展览。传拓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为便于文化传播和交流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献复制技术,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国传拓技艺展将系统介绍传拓技艺的产生和发展,展示东汉《熹平石经》残石、三国《正始石经》、宋拓本《神策军碑》、元拓本《道德经》等珍贵实物与100余件唐、宋、元、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拓本,均为传世国宝,洵足珍贵,同时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当代传拓名家,进行传拓技艺现场演示,这个展览也是非常新颖的,一般大家很少见到,这是我们国家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碑帖的方式,我在北京大学读第一堂课时要求大家必须了解这门知识,同时必须学会这门技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年轻人对这些传统技艺可能淡忘了,尤其是电脑时代,这个技艺淡忘的可能会更快,今天我们把这些技艺拿出来展示,让大家眼前一亮,让中华传统技艺很好的传承下去,希望媒体关注。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展依托国家图书馆馆藏“清代样式雷图档”、《永乐大典》、《营造法式》、文源阁御碑、古旧地图照片等百余件重要建筑技艺典籍和文物,辅以清华规划院“再现遗产”工程的多项最新成果--圆明园30个景区的数字复原设计,全面演绎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魅力。为使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传拓技艺和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专题讲座和论坛,这个也是非常新颖的,希望大家关注。 [ 2012-06-05 10:25 ]
[屈盛瑞]
第三,文化部将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保护机制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第四,为庆祝端午佳节,文化部还将于6月21日至24日,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嘉兴市共同举办“2012年端午民俗文化节”;6月10日至25日,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湖北省宜昌市共同举办“2012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活动,这两项活动已于5月31日在我部举办了新闻发布会。 [ 2012-06-05 10:26 ]
[屈盛瑞]
今年,全国各地将继续宣传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围绕“活态传承,重在落实”的主题,精心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论坛、讲座、咨询等活动。据初步统计,各省(区、市)省级文化部门举办活动110余项,包括:北京市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天津市、上海市、江西省等省市全面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浙江省举行“传承人大型主题访问活动”;广东省举办首届“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系列活动;重庆市将联合电视台开展“非遗展播季”系列节目,等等。我们对各省(区、市)文化厅(局)举办的活动进行了初步整理汇总,提供给大家作为报道线索,希望新闻媒体的同志们给予关注!同志们,感谢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关注,积极进行宣传报道。谢谢大家! [ 2012-06-05 10:28 ]
[主持人]
谢谢屈盛瑞同志!刚才屈盛瑞同志向我们介绍了今年“文化遗产日”的总体安排情况,今年9月份“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山东省枣庄市举行,所以我们今天特别邀请了山东省枣庄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活动,除了刚才我介绍的主席台就坐的张术平市长以外,还有三位嘉宾,我补充介绍一下:山东省枣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宝民同志;山东省枣庄市政府秘书长朱国伟同志;山东省枣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邵磊同志。下面请张术平市长为我们介绍“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有关情况。 [ 2012-06-05 10:30 ]
[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术平]
尊敬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值此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家文化部在这里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今年“文化遗产日”的相关活动安排,进一步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借此机会,我们在这里郑重宣布,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文化厅与枣庄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在枣庄市的台儿庄古城隆重举行。在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把本届非遗博览会办成一届特色鲜明、隆重热烈、惠及大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交流盛会。 [ 2012-06-05 10:32 ]
[张术平]
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台儿庄大战,也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枣庄还是一座转型城市。枣庄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近年来,面对境内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迈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本届非遗博览会的主题为“促进非遗保护,共建精神家园”,旨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探索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本届非遗博览会,有这样四个突出特点。 [ 2012-06-05 10:33 ]
[张术平]
第一,规模大。为办好本届非遗博览会,在文化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行招商招展。截至目前,各地共报送参展非遗项目800多个。为确保本届非遗博览会能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成为一届高品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盛会,我们在文化部的指导下,邀请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对拟参展、参演非遗项目、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筛选,预计参会非遗项目将达到650个、展演巡游队伍15支,数百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现场表演精湛技艺。本届非遗博览会举办地--台儿庄古城,核心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首个文化遗产公园。依托台儿庄古城,我们建设了2万多平方米的博览会主展馆、1公里长的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区。同时,正在规划建设占地400亩的非遗博览园永久场馆,将成为全国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基地、保护成果展现基地、博物馆和传习所聚集基地和研究培训基地以及国内外文化交流基地。 [ 2012-06-05 10:34 ]
[张术平]
第二,特色鲜明。为确保本届非遗博览会能够办出特色和水平,我们在文化部指导下,邀请九位知名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对拟参展的非遗项目进行筛选,邀请优秀非遗传承人前来参展和参演。本届博览会重点突出三个文化特色:一是突出运河文化特色。台儿庄古城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间位置,又是南北过渡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汇集了沿运各地的特色文化,成为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我们借助这一平台,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遗产的同时,吸引沿运各地特色非遗项目参展参演,将充分展示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运河文化。二是突出“手艺山东”的特色。根据非遗的地域性特点,在山东省文化厅的支持下,我们重点引进了数百个山东17个地市以及周边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将充分展现浓郁的齐鲁文化特色。三是突出海峡两岸交流特色。借助台儿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个平台,通过台湾有关方面,邀请了台湾的精品非遗项目参展、参演,进一步增进两岸的文化认同,促进两岸的文化经贸交流、合作。 [ 2012-06-05 10:34 ]
[张术平]
第三,内容丰富。本届非遗博览会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以适合生产性保护和濒危的项目展览、交流为重点,采取实物展示销售、图片展览、多媒体演示、传承人现场制作等形式,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6月份到8月份期间,我们将分别举办“手艺山东”、“中华美食”、“戏曲荟萃”主题月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让广大游客能够天天看非遗。9月6日至10日,为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正式会期。在为期5天时间里,我们将集中举办开幕式、交易会、交易签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挂牌、优秀剧目展演、民俗项目踩街巡游、国际非遗保护高层论坛、博览园开园仪式、闭幕式等9项活动。 [ 2012-06-05 10:36 ]
[张术平]
第四,保障周密。为迎接海内外宾朋参会,我们制定了周密细致的交通、安保、卫生等接待服务方案,确保活动成功、安全举办。在此,我代表本届非遗博览会筹委会和394万枣庄人民,诚挚邀请海内外朋友来台儿庄古城参观游览,参加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领略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谢谢大家! [ 2012-06-05 10:36 ]
[主持人]
感谢张市长为我们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有关安排和筹备情况!我们今天新闻发布会三方面的内容已经发布完了,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 [ 2012-06-05 10:38 ]
[记者]
你好!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想请问马司长,第四批非遗申报已经结束了,相比前些年社会上对申遗热的一些微辞,请您就今年第四批申遗的情况、趋势以及呈现的一些数据进行一下分析。第二个问题,您刚才提到非遗名录建设上有奖惩和退出机制,从2006年第一批名录出台以来到现在有没有具体的奖惩或者退出的案例?谢谢! [ 2012-06-05 10:39 ]
[马文辉]
原来预计是在5月份就要进行评审,后来由于今年遗产日活动安排和督察的安排,把第四批传承人评审工作稍稍往后拖了一下,准备遗产日结束以后评审开始。总体上看,原来评出三批1488位国家级传承人,核实已经去世的117人,应该说前三批1488位平均每一次评审应该在500人左右,从今年申报材料上看,大家注重申报,积极性很高,期望也很高。但是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并不一定是传承人就应该被评上,传承人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才能评为代表性传承人,要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要求,我们要认定准确,看是否是这个项目中至关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从申报上,我们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评审细则上,我们也进行了重新的修订,总体上把握更加稳妥。申报的数量开始比较多,审核之后进行了较大的压缩,应该说1000多人参评,最后我们认定有评审资格。在实际评审中,总量上要控制在前三批以内,只能有所减少,不会有所增加,因为这也符合遗产的规律。具体的还要上专家委员会进行专家组评审和评审委员会评审,总体数量和标准会严格控制。 [ 2012-06-05 10:44 ]
[马文辉]
第二个问题,关于对国家级名录实行动态化管理,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遗产有自身的规律,项目是国家认定的,认定的过程中有没有误差?认定以后项目本身有没有变化?这些都会涉及到评上国家级名录项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有进有出的动态化管理过程,一个是符合遗产自身的规律,再一个是符合社会的想法和要求,应该把全社会引导到认识我们的遗产、珍惜我们的遗产上,工作重点应该放这个环节上,要很好的珍惜,现在我们觉得跟我们的遗产有很大的距离,应该很好的珍惜,从文化的角度、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对待遗产,出现一个不应该出现的现象就是大家把很大注意力放在申报上,各个省、地方认为申报越多好象越好,好象就越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在申报和保护中间出现了一种偏差,实际上讲的是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针对这点,部里提出要实行动态化管理,因为每一个项目确定之后,或者剪纸或者任何一个技艺确定为国家项目之后同时确定一个保护单位,赋予他职责,让他承担保护责任,他也做出保护的相关承诺,部里39号文件是加强对国家级名录项目保护管理的规定中间非常明确要保护单位履行责任。在实践上,保护单位履行职责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提出来在督察基础上对保护单位进行调整,咱们1219个项目,加上扩展项目是2000多,初步核查,起码有近百个保护单位要准备纳入调整,还有个别保护单位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落实保护职责,我们要予以撤销,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起码有一条,从现在开始部里对保护单位有进有出。对已经评上的传承人也会有进有出,自然病逝是自然过程,还有个别的是由于触犯了法律,还有的是由于主观因素,这些情况都很个别。从理论上说,有进有出动态化管理一定要逐步深入实行,现在在保护单位已经开始做了,部里已经跟我们有明确要求了,很快就会对督察结果进行很好的总结、梳理,然后提出处理意见,还会举行发布会。谢谢! [ 2012-06-05 10:53 ]
[记者]
我是中国财经报社的记者。我还想就管理问题再请教一下马司长,这些年的投入不断增加,从一开始是不是有一些明确的监督机制?或者说动态管理是不是表明一种监督机制?有没有这方面比较明确的条文或办法?谢谢! [ 2012-06-05 10:54 ]
[马文辉]
实际上还是讲怎么样落实保护的责任,可以说在非遗保护上这些年很注重政策、法规,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和国务院出台的18号文、42号文,又有文化部出台的39号文,这些文件里对项目所在单位、申报单位、保护单位或者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在项目的保护中应该负有哪些责任都是在申报时候做出了承诺,都是做出保护计划的,制度设计和法规设计上非常明确,但是执行起来很大一部分保护单位或者申报单位大多数履行职责的情况比较好,但是确实有些保护单位履行职责的情况不够好,或者说保护办法、措施不能很好的落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做了督察,督察就是看看项目保护情况落实的怎么样,如果没有落实,没有履行职责,现在就要调整。经费使用上应该也是严格的,是国家专项资金,是保护国家遗产的,是不允许任何人进行变动和挪用的,不仅是我们来监督,国家审计署会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对文化部整体情况进行审计,包括行政上的检查等,都是在基有政策规章制度上进行监督、保证落实的,检查、监督包括实行动态化管理都是在措施上进行完善和保障的,总体措施很有力,我们也在根据实践经过进行不断的充实和改进。 [ 2012-06-05 10:59 ]
[主持人]
今天现场提问环节暂时告一段落。刚才马司长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十七大以来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我想这里面也有我们广大新闻界朋友们的辛勤奉献,过去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我们也希望各位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继续关注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希望大家能够在9月份到山东枣庄现场采访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览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2012-06-05 11:00 ]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