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山东”文化主题月参展方台儿庄手工技艺(9) 周家葫芦周家葫芦烫烙工艺始于明清,至清朝时“范制葫芦”和“雕刻葫芦”曾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朝廷贡品。根据其外形依势制成工艺摆件、把玩件、酒水器皿,配以山水、花鸟、人物、吉祥图案等。这些造型奇特、纹饰优美的器皿随着时间的洗拭和人为的摸抚摩擦,器色日渐深沉,犹如蒸栗,莹澈润细,愈具欣赏魅力。 周家葫芦采用纯天然葫芦,纯手工制作。葫芦本色就有古画的基调,在上面或火烩或雕刻临摹出名家的国画作品,线条流畅准确、形态栩栩如生、意境幽深高远。通过对葫芦范制或勒扎,则造型奇特优美,加上天然文字诗词长成,给人以耳目一新、不媚不俗的感觉。实为一种集拙朴自然和高雅精美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珍品。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谐音“护禄”、“福禄”,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乡间流传一句谚语:“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较讲究的民众,用红绳串绑五个葫芦,称“五福临门”。 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把玩手捻葫芦则寓意着“富贵在手”。经过范制、勒扎、火烩、雕刻等手工工艺制作,配以传统画饰、诗词、书法,制成摆件、碗、壶、盒、瓶、笔筒、蝈蝈笼和乐器等器具,兼备观赏性与实用性,加之每件器具都因外形和手法不一,具有独特的唯一性,能永久保存收藏,极具艺术价值。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葫芦工艺,作为一种纯手工制作,要求制作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需要较长时期地积累沉淀,且工艺复杂,从选种、播种、照料到采摘、制作,周期长,效率低。且受“传男不传女、传已不传外”等传统观念制约,现在枣庄市只有个别乡镇的周氏宗族的极少数传人会。同时,受市场经济影响,人们大多片面追求“短、平、快”经济效益,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潜心学习、钻研,以传承这项传统的手工葫芦制作工艺。(龙峰 沈庆敏) 上一篇:【非博】第二届非遗博览会枣庄市筹委会召开(图)[ 06-16 ]下一篇:枣临高速公路有望今年9月底前全线建成[ 06-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