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古城>> 重建>>正文内容
  • 台儿庄区广电局长郑学富:古城引领建设幸福台儿庄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台儿庄区委书记王广金在区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幸福台儿庄这一目标,牢牢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古城重建引领城市转型这一战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创业,不断加快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环境生态化进程,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努力把台儿庄建成活力之城、魅力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
             本文将从台儿庄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发展机遇分析台儿庄发展的重要阶段,憧憬幸福台儿庄的美好愿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台儿庄曾出现过三次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成就了台儿庄的辉煌、悲壮和幸福,载入了不可磨灭的煌煌史册中。
     

    大运河改道,成就了“天下第一庄”的辉煌
     

            滔滔运河,悠悠历史。远在新石器时期,台儿庄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纵观数千年的历史,台儿庄因为州、郡、县之边远地区,隶属多变。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台儿庄在汉朝开始有村落,在元朝有所发展,建有土圩子。明朝万历21年(1593年)京杭大运河改道由微山湖向东经台儿庄南下,为台儿庄提供了第一次历史发展机遇,城因河兴,富甲一方,成就了“天下第一庄”的辉煌。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它与万里长城一起,被誉为世界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跨越了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成为连接南北方重要交通运输干线。大运河原先不经过台儿庄,因历史上黄河多次决溢,冲毁并淤塞京杭运河河道。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总河李化龙主持,自夏镇李家港口向东南沿彭河至韩庄湖口,东出经万庄、台儿庄、梁城等地,下至邳州直河口,并建有韩庄,德胜庄、张庄、万年、丁庙,顿庄、侯道、台儿庄八闸。台儿庄运河的开通使京杭运河从南到北实现全线贯通,从此,台儿庄成为南北漕运的枢纽。漕运的畅通,台儿庄成了水陆码头、朝廷在此设立闸官署、巡检司、县丞署、守备署、参将署等,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多达数万,成为峄县40个集镇之首。台儿庄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圩子”一跃成为运河沿线的重镇。台儿庄迎来了第一次历史发展机遇。清康、乾年间,台儿庄运河漕运因“康乾盛世”进入鼎盛时期。台儿庄不但是漕运枢纽,水旱码头,而且成为沟通苏、鲁、豫、皖乃至江淮浙沪地区的重要货物集散地,人流、物流空前活跃。康乾二帝各自“六下江南”巡视,每经水路,必在台儿庄停泊登岸下榻或巡游。康、乾帝南巡数次驻足台儿庄,加上台儿庄因河而重的地理位置,日趋繁盛。各地商人纷至沓来,云集于此,置产兴业。商号、店铺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这些商家为了便于从水上装卸货物,便在台儿庄闸北岸修筑了10多处石阶码头,俗称“水门”,城内修铺了12条街道和2公里车大路,连接西门、东门、大南门和大北门、小北门。河道舟辑如梭,帆墙如林,街巷丝竹不绝,夜不罢市,一派繁荣景象。“台庄濒运河,商贾辐辏,田圜匮栉比,亦徐兖间一都会也。” (《峄县志》),因此,《峄县志》说:“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
     

    台儿庄大战,铸就了“扬威不屈之地”的悲壮
     

             一场血战震惊中外,驰名遐迩,台儿庄迎来了第二次历史发展机遇,铸就了“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悲壮。台儿庄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是战事频繁之所。春秋偪阳大战、捻军攻打台儿庄、“幅军”起义、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淮海前线起义等一些著名的战役和事件都发生于此。但是最著名的还是70年前的台儿庄大战,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团结御侮,重创日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
             一九三八年春,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欲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以汤恩伯部在峄北拊敌之背,在以台儿庄为重心的广大鲁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惨烈战役,这场战役,历经月余,歼敌万余,创八年抗战之伟绩,扬中华民族之雄威。对此,毛泽东、周恩来都作过高度评价。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援。”周恩来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台儿庄捷报传出,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新曙光……”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有力地回击了“抗战亡国”的谬论,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海内外媒体称台儿庄为中华复兴的象征,被称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台儿庄一时驰名海内外,世界关注台儿庄,数百名新闻记者和作家云集台儿庄,国民政府要把台儿庄建设成模范市。这为台儿庄的发展提供了第二次机遇,由于连年战乱,虽然“模范市”化为泡影,但是台儿庄却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走进了世界,就像匈牙利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写到的“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古城重建,增添了“建设幸福台儿庄”动力
     

             二十世纪初,运河古城的重建为建设幸福台儿庄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台儿庄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第三次历史发展机遇,台儿庄将再次名扬天下。台儿庄自1962年建区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全面发展,台儿庄成为鲁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建材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台儿庄还依托古运河遗存和大战文化优势,形成了台儿庄大战遗址参观线和大运河风光旅游线,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都为运河古城重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重建台儿庄古城的重大决策,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品牌。围绕打造“天下第一庄”及世界旅游目的地实施的台儿庄古城重建项目,按照存古、复古、承古、用古理念,历经四年,台儿庄古城浴火重生,再现了“船舶如云、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历史古韵,被授予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台儿庄古城时说:你们打造台儿庄古城及发展文化产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决心有魄力,敢干会干巧干,是大思路大手笔。台儿庄古城重建项目很了不起,看了以后很震撼。连战、吴伯雄、郁慕明等台湾高端人士相继到访,中央、国家、省部级领导人纷纷视察,接待中外游客300多万人次。台儿庄古城重建将为台儿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台儿庄又迎来了第三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台儿庄将成为运河文化名城。台儿庄以北的运河已经断航,大部分遗存已基本消失,以南的沿运城市 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已无法恢复千年运河的风貌。作为京杭大运河唯一东西向的台儿庄段,历史遗存丰富,台儿庄拥有京杭运河上唯一一处明清风貌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城内至今仍有一些古街巷、古民居、古商铺等古建筑多是低平建筑,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城脉肌理完整,文化基因延续,生活形态原始,特别是现存城内的明清古运河段,全长3公里,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仅存遗产村庄”,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可以完整恢复的运河古城。台儿庄运河古城除了有保存完整的历史遗迹外,还在运河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服饰、饮食和婚丧嫁娶等文化,以及富有鲜明鲁南苏北特色的民间曲艺和群娱群乐的民间游艺。大鼓、小鼓、渔鼓、快书、评书、琴书等曲艺品种源远流长,门类繁多;狮子、龙灯、高跷、旱船、竹马、花鼓等民间游艺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台儿庄处于南北过度带,对南北文化兼容并蓄,汇集了八大建筑风格和世界五大宗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台儿庄文化的多样性是在运河上最丰富的,所以它是运河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兴盛时期,台儿庄吸纳了东西、南北不同地方的商人和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台儿庄有一个全国少有的文化现象,曾经建有72座庙宇,集中反映了台儿庄文化多元、开放、包容的特点,是全国最大的宗教博物馆。台儿庄沿河而建、因河而兴,繁荣的运河经济使台儿庄成了明清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南北建筑风格的结合点,这里云集了大批的晋商、徽商、浙商、闽商、粤商、是辐射苏鲁豫皖和沪浙闽等地区一座重要的商埠城市,其建筑风格具有“七分雄、三分秀”的特点,是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建筑结晶。古建筑门类繁多,主要有欧式建筑、广东建筑、福建建筑、徽派建筑、山陕建筑、江浙建筑、山东(北方)建筑等八大类建筑风格。古运河北岸的顺河街、越河街、丁字街等古街巷、古民居,顺河而建,布局灵巧,错落有致,古运河南岸的古村落,草屋茅舍,泥墙草顶,古朴清幽。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一座明清民俗建筑博物馆,重现“一幅清明上河图,十里画廊卷不住”古朴雄恢的壮丽景象。
              台儿庄将成为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空前的胜利,在抗日战争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日军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均受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而且还在平型关地区遭受了八路军歼灭1000多人的败迹,但总的说进攻是顺利的。这次台儿庄大战,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一部却在中国军队的包围攻击下,仓皇败退,溃逃时重武器、军用物资和士兵的尸体大量遗弃在战场上。这是日军一次战役进攻中的败退。这在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在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大战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赞扬此战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了有利条件。 台儿庄大战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正面战场上一场伟大的胜利,是三万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古城因为是被战火毁坏的,具有毋庸质疑的重建资格。所以重建台儿庄古城,重建起来就是世界遗产,也是中国第一个二战纪念城市,现有大战遗址50处之多。恢复的不仅是一座古城,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座历史的丰碑。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座被侵略者战火毁坏70年后重新恢复的古城,成为国际、国内反法西斯战争的著名纪念地。目前,台儿庄区围绕台儿庄大战文化,努力抓好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和相关的旅游配套建设。先后投入资金兴建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修复了大战遗址清真古寺,台儿庄大战故地参观线,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20家世界华侨华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儿庄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古水城。台儿庄自古以来地势低洼,境内13条河流纵横交错,坑塘星罗棋布,有“洪水走廊”之称。老百姓筑台而居,城区内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汪”池塘),通过明沟暗渠把这些“汪”串在一起,与运河联系在一起,各种民居、商铺依“汪”而建,随“汪”而居,布局合理,这种错落有致的城市布局和“汪”渠相连的城市水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了江北水乡的大气。台儿庄打造了一流的环城观光水系,集中体现和突出台儿庄水城一体的城市格局、具有江南秀色的水城自然环境、朴实自然的建筑风格。以运河故道为依托,开发了古运公园为中心的沿河风景区,突出大水面、大空间,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河流网络。环城水系将城区水系与街道有机贯通。沿运河开发成了国内第一家以运河为主题的省级湿地公园,集河、湖、渠、塘、湿地生物种群等自然资源和运河桥、防波堤、蓄洪坝、节制闸、提水泵站等水设施于一体的罕见的水乡奇观。河流阡陌、小桥飞架、柳绿花红、稻香荷艳、蟹黄鱼肥,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河、沟、坑、塘、汪相互连接,运河故道、古码头、青石街巷,小桥流水的水乡风貌。
              台儿庄将成为最具活力的魅力城市。以古城为核心,规划实施了占地18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园,重点抓了“一园三大基地”的启动。“一园”,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今年9月将承办全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目前交易中心、展览中心、展演中心等场馆正在建设。“三大基地”,即:高校人才实训基地、影视制作基地、健康休闲基地。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一个最具活力、充满魅力的文明幸福之城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台儿庄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