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 活动>>正文内容
  • 薛峰:从吴兆明先生所著《台儿庄碑铭集》中读史【图文】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薛 峰\文 黄 振\图)癸卯年冬月,吴兆明先生告诉我,以台儿庄辖境内碑刻、拓片、铭文为主体的碑铭集,已经结集付梓,闻讯向他表示衷心祝贺,更期盼着新书面世。岁尾时节,十分荣幸的收到兆明先生签名的新书《台儿庄碑铭集》。

    当第一眼看到贺老的书名题字时,便倍感亲切。迫不及待的打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册,真的是开卷有益,且受益匪浅。我和兆明先生从小都生活在这座小城,算是台儿庄的老户人家。他从小便爱读书学习,工作以后亦然,后来又迷上了收藏,涉猎广泛,逐成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多研习历史,又特别对家乡的历史甚为用心,同时,对留存下来的碑刻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致。碑刻,一般的理解为:是以书法、绘画形式,雕刻在特制的石头(也有金属铸造的,如泰山顶上的铜碑)上的文字、图案,最早可上溯至秦时的“石鼓文”。碑刻集石材质地,形制样式,书画艺术,篆刻工艺,礼制规范 ,历史源流,时代风貌等许多方面,所承载的大量的历史信息和价值,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等各个领域。

    《台儿庄碑铭集》如孙敬明先生说:“大着载录始于唐者,洎于今,涉偪峄而及徐邳,关邾曾则比滕薛。附拓图,录铭文,撰注释,列考证,迤逦若长卷,良可耐读,予人以启迪。”碑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承载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多重信息,不仅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历史演变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挖掘碑刻历史文化内涵,弘扬其当代社会价值,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碑刻无论是为记事,为记人,为功德,为政令等哪种哪类的情景,都是作为当时的纪念行为,并有公示和流传的作用和目的,而且具有真实、详尽、准确、客观的特性。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图文类载体,还具有易于长期保存、传播的优势,其内容大都与同时期的历史事件、社会背景有关,不仅记录历史,宣告世人,见证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坚韧的性格与厚重的文明,还以其承载的历史,展现着文化的魅力,以文化遗产的保存方式传承了千百年的文化传统,前人以“明文勒石”,用刀笔赋予冰冷的石头以艺术的生命和历史的内涵,伴着历史沧桑的脚步,穿越历史的风雨烟云,婉转的来到盛世的今朝。

    国内历史研究领域,越来越重视碑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尤其是年代久远的碑刻的历史研究。它有助于拓展史料的来源,从更多角度了解、还原历史,对于区域内地域文化特色、社会风俗、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追溯,对修正和完善地方区域历史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方面碑刻的作用是其独有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碑刻基本上是当事人书写的,真实记录历史,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内容资料,它记载了地方建制更替、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民生风俗、教育发展、政治制度、经济活动、建筑风格、宗教兴衰等第一手资料。在一些情况之下,还可以弥补史书的不足和谬误,提供更为详细和真实的信息,成为重要的历史记忆力量,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价值。同时,碑刻作为实物资料,见证历史演变,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建筑、墓葬等发展变化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碑刻作为一种铭器,其文字记录及其蕴含的立德奉公等思想,与儒家崇德尚文,孝悌廉耻的价值观一致,形象具体,便于效仿,为儒家价值观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社会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碑刻彰显于世,亦是庄重的、丰富的、直观的,往往会有多种语言的使用,这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而多语种合壁碑石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遗产,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文化包容的特性,碑刻表现的多种书写字体是书法艺术繁荣的重要表现,也展示书法发展的历程,从撰文、丹书、绘图、篆刻全套程序,风格多样,技艺精湛,体系完备,精品众多,极具代表性而成为范本,即使是用之观赏也足以感受到艺术之美,其精深的传统功夫和古雅深沉的历史情愫,从碑刻的怀古幽情中显现出高古、典雅、含蓄、雄浑、劲健等审美品格,古雅之美,雕琢之美,发抒之美,抽象之美,民俗之美等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碑刻中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刻(当然寺与庙是有区别的,这里是笼统的说法)表现了人民群众多有民间信仰,祖先崇拜,民间信仰发轫于民间社会内部的信仰,不仅仅与社会文化相联系,更与当地具体的历史过程,权力结构,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由此也可见民间信仰在经济、社会、文化多个方面因素的促进下延续的过程。《台儿庄碑铭集》对碑文作了注释,这是一件大好事。中国古文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需要后人认真的去继承和发展,但是,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隔阂,今人阅读古文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而古文注释是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桥梁,也被称作助读系统,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辅助工具,它能够帮助读者,克服语言和理解的障碍,丰富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方式。

    古文注释因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特征,而名目繁多,有传、说、解、诂、训、笺、注、释、诠、述、学、音、疏、微、隐、义、疑等。有些词、字、句如果没有注释,将会无从知晓其含义,也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甚至会谬之千里。注释的主要作用就是解释词意,注明读音,疏通文意,阐明思想,分析句读,讲解语法,说明修辞手段,诠释典故,校正文字,考证人名地名等, 同时也修订,增补史料,拾遗补缺。《台儿庄碑铭集》还对碑文作了句读,这也是一件大好事。中国古文多是文言文,可以说是“文不加点”(仅用其字面明意),现代人读起来深感不便,更容易产生读不通,读不顺,读不懂,不仅晦涩拗口,更是误解文义,正如韩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句读,俗称“断句”,基本原则是"语绝为句,语顿为读。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是休止、行气、停顿的特定方法。相当于现代文中的标点,对我们阅读古文,理解文义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对古文进行正确的标点断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工作,特别是碑刻文字,受到篇幅的限制,一般的文章都较为精炼短小,而其中又要叙述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事宜、成因、结果、作用、影响、评论、赞誉、要求、落款等诸多内容,有些还会涉及一些典故、人物、律法、乡约、民俗、地理等诸多方面,这对现代人的阅读理解更是增加了困难。该书对所选刊的碑刻原文予以整理,厘清脉络,把握要点,用现代文的格式断句、分段,依照文义的行气、音韵、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语气,加设了标点,极大的方便了阅读和理解。《台儿庄碑铭集》之附录二:《台儿庄名称考》,以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论证了台儿庄的庄名的历史、沿用、发展和变化,这也是一件大好事。兆明先生在论文中说:“我认同姓氏说,因始居者为台姓军户,留居此地,以姓氏立村(庄),始称“台家庄”,从发现的唐代《唐故台府君墓志铭序》中得到确认,”我也赞成这一观点。以家族姓氏为村庄名,古来有之,而且是最为常见的命名方式,尽管姓、氏有别,得姓方式有异,但多以一个主要姓氏为主体的集群居住的地方,冠以某村、某庄、某集、某镇等名称。

    随着岁月流转的历史进程,人们因改朝换代、自然灾害、躲乱避祸、气候疾病或发展经济、升迁为官、风水富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家族集体迁移,而村庄名称却沿用不变,就像台儿庄少台姓,薛庄无薛姓一样,但仍然被称作台儿庄。在兆明先生考证的基础上,如若有学者能就台儿庄的台姓先民的发源、发展、建庄、建设的脉络进行研究考证,探究其来龙去脉,亦功莫大焉。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