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摄影报道】清明前夕走进枣庄革命烈士陵园 缅怀先烈(杨成骏摄影)4月1日,为缅怀革命先烈,古城台儿庄网主编一行走进枣庄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了部分陈列,了解了更多的烈士事迹,为前行增加了动力。下面是陵园的基本信息,推荐给大家。 为纪念各个历史时期为枣庄革命斗争和解放枣庄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缅怀先烈业绩,教育子孙后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中共枣庄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枣庄市革命烈士陵园于一九八七年九月筹建,一九八九年三月建成。 枣庄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一九二六年四月,纪子瑞受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委派来枣庄建立了中共枣庄矿区支部,领导工人运动,播下了革命火种。一九三一年三月,田位东、郑乃序遵照中共山东省委指示,来枣庄建立了枣庄特委和峰西工委,深入矿区领导工运,一九三二年七月组织工人罢工时因工贼出卖英勇就义。一九三二年十月,郭子化受中共徐州特委派遣来矿区恢复党的工作,相继建立了中共枣庄矿区工委、峰县县委、沛县工委和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在全国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边区特委不断发展成为苏鲁豫皖边区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七七事变后,边区特委组织群众奋起抗日,先后发动了部坞暴动、鲁南起义,组建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和鲁南人民抗故自卫军等武装。一九三九年七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来鲁南后,相继整编组建了苏鲁支队、运河支队、峰县支队、鲁南铁道队、临郊费峰四县边联支队、鲁南独立支队、文峰大队、腰县大队,这几支抗日武装在微山湖畔,抱犊山区,铁路沿线,运河两岸,出奇制胜,打击敌人。在腥风血雨的艰苦岁月里,来泉庄八英雄、巨梁桥二十八勇士、沙路口二十八战士,先后被日军惨杀;官地惨案,七十余名指战员惨死汉奸之手;滕县战斗,山东野战军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光荣牺牲;一九四五年底,我军在津浦路阻击战役中,以伤亡六千余人的代价,歼敌二万八千余人;一九四六年六月,我野战军第七、八师数百名指战员在解放枣庄的战斗中英勇献身;一九四七年一月,枣庄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同心载力,配合解放军首创鲁南战役歼敌五万三千余人之大捷: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枣庄人民全力以赴,不怕牺牲,积极参战,支援解放军飞越天堑、直捣金陵,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如今枣庄百业俱兴,城乡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抚今追昔,当念幸福来之不易,饮水思源,不忘纪子瑞、田位东、郑乃序、赵鎮、何一萍、王麓水、孙伯龙、陶洪、鹿广连、文立征、孟昭煜、张鸿仪、刘炳才、生碧泉、集玉柏、孙伯英、王明增、洪振海、刘景镇、刘纲、陈金合、安保全、马立训、张勇(女)等四千余名先烈之功绩,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彪炳千秋,万古永存,他们的英名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陵园座落在市区光明广场南侧,占地四十一点五亩,建筑面积九百多平方米。大门为仿古式建筑,恢弘雄伟,与纪念碑相映成辉"枣庄革命烈士陵园"由著名诗人、原中宣部代部长、文化部部长贺敬之题词。陵园规划有序,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经过近年来的绿化和建设,已初具规模。 陵园内建有"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亭(怀烈亭),占地九百平方米,碑亭为木制结构,仿古式建筑,亭高十三点二米,周长一百一十米,纪念碑为青色花岗岩制作,庄重,古朴,深沉,体现了烈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亭子四周地面和围栏由白色花岗岩砌成,寓意着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无私无谓的高尚气节。碑亭四周有松柏和花桃,寓意着革命先烈的精神万古长青。 陵园南部为墓区,建有景点式公墓,安葬着"官地惨案",解放枣庄战斗中及鲁南战役攻克枣庄战斗中牺牲的二百六十二名烈士遗骨;并树有"青年战斗英雄"安保全烈士墓碑,墓区苍松翠柏,绿树常青,表达了人民对先烈的怀念之情。 广场南部耸立着由原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题词的卧式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长十五米,高三点五米,外形壮观,气势雄伟。纪念碑寄托着人们对革命先烈无限的哀思和景仰之情;更可告慰先烈英灵人们定会继承先烈遗志,完成先烈未竟事业。 自陵园建立以来,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前往瞻仰,悼念,它既是枣庄人民缅怀先烈的场所,又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称赞。枣庄革命烈士陵园在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努力使陵园成为褒扬先烈的圣坛,人们游览的胜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台儿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第一季度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专项监督…[ 04-02 ]下一篇:没有了!
|